第三节 饲养管理
第三节 饲养管理
第三节 饲养管理
农场畜牧饲养形式以户养为主,主要饲养大户和专业户较少,科学饲养不能全面推开,饲养管理水平差距较大。
1988~1992年,农场奶牛饲养管理水平较高。这批奶牛来自上海奶牛场,生产性能好,各养奶牛户对奶牛饲养精心,科学意识强,能够按照日粮标准喂给豆饼、玉米面、麦麸子、钙粉、盐等混合料。冬天有保温舍,夏天能避暑。为了防蚊虻叮咬,把乳房用布片包上,夜间熏烟驱蚊。放牧回来后给补饲草和精料。经常刷牛身,圈舍经常打扫,比较卫生。定期检疫。采取良种公牛配种和人工授精,对妊娠母牛加强饲养管理,产犊时有专人照管,精心护理。
1993~1994年,随着奶牛业的滑坡,养牛户对奶牛的饲养开始粗放起来,饲料单一,精料给量不足,由半舍饲养,改为以放牧为主。
肉牛饲养以放牧为主,冬季饲喂豆秸、豆皮、玉米秸和稻草,补给精料。
1994年,九区曾采取了集中放牧,集中管理,冬季贮备了大量玉米秸揉碎喂牛,定期补料、补盐,但由于管理不到位,给养牛户造成很大损失,集中管理遂告失败。
1994年前,猪的养殖以户养为主。猪的饲料单一,主要饲料为劣质碎半豆、土麦子粉碎后烀熟拌成粥状喂猪,还有的把采集来的野菜和自种的次白菜、大头菜等切碎烀熟后和精料配合喂猪。
1995年后,农家养猪仍延续传统的饲养方法。随着养殖大户和养猪专业户的出现,饲养水平得到了提高,科学饲养在养殖大户和专业户中得到了推广。由生料干喂发展到混合料,又发展到应用全价料,以满足不同生长期的营养需要。采取直线育肥,节省了人力,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了饲料和燃料,大大缩短了饲养周期,使猪的饲养管理达到了高水平。
为了解决高寒地区养猪冬季能量消耗多,饲料报酬高的问题,九区采取了塑料大棚养猪技术,此项技术推广很快,一直延用至今。
1997年,七区养殖大户应用了糖化饲料技术,该饲料成本低,适口性强,营养丰富,猪的生长发育快。
2002年,随着绒山羊养殖的兴起,开始推广规范化饲养。高台建舍,羊舍面积0.8平方米/只,运动场2平方米/只,运动场内搭设按50只羊一个草架的凉棚,按30只羊设一个水槽和料槽。按0.3平方米/只面积建产仔房,产仔房内设母子栏,每个产仔栏要在1.2~1.3平方米。应用青贮饲料,秸秆揉碎饲喂,补充精饲料及微量元素,羔羊饲喂颗粒料,全群饮豆浆水。规范化科学化养殖,增加了产绒量,提高了成活率。
养殖户购买揉(粉)碎机械,农场给予补贴500元/台,全场共有揉碎机92台, 豆浆机186台,80%的绒山羊喝上了豆浆水。
2005年农场继续加大规范化饲养比例,增设饲草架和舔砖,公母羊分群饲养,集中配种,集中产羔。对绒山羊户实行资质管理,评选甲级养殖户,分三个阶段进行验收,达到标准的给予奖励,颁发证书。
农场对家禽的饲养比较粗放,饲料单一,品种原始,生产性能差,多数为自由采食,补给饲料主要为土麦子和玉米,蛋白质饲料缺乏。
九区专业户养鸡饲养水平高,喂全价饲料,能满足鸡的营养需要。鸡舍冬季保温,光照充足,按照饲养程序操作,品种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