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繁殖与改良
第四节 繁殖与改良
第四节 繁殖与改良
一、奶牛
农场的奶牛购自上海“五四奶牛场”,种优高产,全部为黑白花奶牛。为了保持奶牛纯度,农场采取人工授精,精粒购于总局畜牧总站,建立了繁殖档案和系谱。
边远单位和分散的奶牛采取选育的纯种黑白花奶公牛本交。
1993年,随着奶牛业的滑坡,奶牛配种开始无计划地杂交乱配,使奶牛繁殖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二、肉牛
1988年,肉牛品种主要为本地黄牛,实行本交。为了防止近亲,农场采取各单位互相调整种公牛的做法。
1991年,开始用黑白花奶公牛配本地母牛进行改良。杂交后产的犊牛适应性较好,生长速度快。
1994年,从内蒙古购入三合牛,90%为母牛,采用西门塔尔冻精配种改良,效果很好。
1997年,农场肉牛存栏下降,冻精配种停止。
2001年,利用引进的改良肉牛,实施本交繁殖,虽购进的是优良种公牛,但效果不佳。
2002年以来,农场繁育站成立,采用西门塔尔冻精进行改良,效果良好。
三、猪
1988年后备用猪采取在自繁的仔猪中选留,进行本交配种,种公猪由各单位养户自行调整。由于系谱没有记录,猪的改良比较盲目。为了解决这一存在的问题,1991年农场从红兴隆科研所和胜利种猪场购入“三江白”种公猪进行改良本地猪,购入种母猪,目的是为了培养好的基本母猪群体结构。
1994年 5月,农场从胜利农场购进种母猪12头,用优良种公猪杂交成二元和三元猪,利用杂交优势进行商品生产。
1997年 5月,农场从“八一”农大购入“三江白”种母猪8头,杜洛克种公猪3头,纯种繁殖后,扩大到农场各单位,用于替代劣质公猪和母猪,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二元杂交的猪可选留种母猪,三元猪为经济杂交,作为商品生产,育肥后宰杀。
农场不断从种猪场购进种猪,更新品种,改良种猪群体,使猪的品种不断良化。种猪调整有计划,防止了近亲交配,各养户一般都是三元杂交猪,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饲料报酬高,商品率高。
四、羊
以往一直采用本交繁殖,但为了防止近亲繁殖,各养羊户都及时相互调配种公羊。2005年绒山羊鲜精配种试验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