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下序
第六章 水利
章下序
农场位于三江平原东北部,场区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为48.9~60米,地坡降为 1/4 000~1/10 000,地貌分为河漫滩地和阶地,河漫滩地多由重沼泽组成。阶地上的锅底形和碟形洼地较多,微地形变化复杂。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为涝灾。涝灾形成原因:一是气象因素。涝灾水分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加上年降水分配不均,年降水60%以上集中于7、8、9月份,易造成涝灾。二是地形因素。农场场区为低湿平原,大区地势平坦但微地形变化复杂,降雨、降雪滞于田间形成内涝。三是土壤因素。农场场区土质粘重,白浆土占现有耕地面积达 95.7%,其白浆土层厚为20~25厘米,且渗透性差,易涝易旱,肥力低,易饱和,积水时间长。针对以上涝灾成因,农场采取建立系统排水,加速地表径流的作法,即以浓鸭总干为排水承泄区建立系统排水工程,形成干、支、斗、农四级排水网络,以农沟为排水末级固定沟,使沟林路三位一体,构成一个生产基本单元——条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