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工程建设

第四节 工程建设



                   第四节 工程建设
  1988年,为解决入场领导的住房问题,农场在原四分场办公室东,新建一栋每户75平方米,共4户的平房住宅,该工程当年9月20日开工,11月底完工。
  1989年农场共开工总建筑面积1 109.88平方米,竣工403.36平方米。其中场部开工 4栋平房,3栋科技楼,当年仅完成2栋平房。工业建筑完成第五作业区粮食处理中心建设。
  1990年是农场场部建设的高峰年。年初在场长张庆生的主持下对场部规划做出了重大调整,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农垦小城镇,职工住宅、场区基础设施要一步到位。当年新开工项目7 378.59平方米,竣工面积7 378.59平方米。解决职工住房72户,配套建了锅炉房、水处理厂、排污泵站及采暖、给水、排水和电力通讯等市政基础工程。建设了水管站,机关车库和物资科库房等生产和办公用房,为农场场部的搬迁打下了基础。
  1991年是农场场部建设的又一个高峰年。在继续解决职工住宅的同时,重点解决场部的办公条件和生产条件。当年共完成住宅建设3 551.34平方米,解决职工住房72户。新建客运站859平方米,物资办公楼 626平方米,基本上满足了农场指挥机关搬迁的需要。当年还完成生产性建筑4 480平方米。全年所建的工程全部合格,91—02号住宅楼被评为垦优工程。
  1992年的工程建设任务是以继续加快农场场部建设为前提,重点建设公共建筑和生产性建筑。全年共完成中学教学楼和银行办公楼2 767.03平方米,完成了加油站和四、六、八、九作业区机车保养间以及场部发电间等生产性建筑共1 737.33平方米。
  同年,为了保证日本专家来农场考察的生活需要, 农场拟建1 658.50平方米的专家楼(现在的宾馆),该工程1992年10月20日开工, 当年完成基础工程,1993年完成了主体,1994年完成了装修,1994年6月15日交付使用。
  1995年,农场为解决科级干部的住房问题,决定新建一栋四层、三个单元、一梯二户共计24户的科技住宅楼。该工程1995年 6月15日开工,当年完成基础和主体一层,1996年11月15日竣工。
  1997年,为了解决农场学校校舍已成危房,不能保证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安全的问题和集中办学的需要,农场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决定新建小学楼和学生食堂。该项工程建筑面积分别为4 150.86平方米和1 088.27平方米。工程当年开工,当年竣工。9 ~11月农场建设了邮局、土地综合楼,建筑面积1 118.8平方米。同年,还建设了种子加工厂。
  由于1997年11月学校已全部搬到场部,而学校教职员工的家大部分还住在原场部,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1998年农场决定建设教师住宅楼。再加上农场已多年未建职工住宅楼,场部住房已非常紧张。考虑当时农场住房制度改革已经结束,全部公有住宅已出售给个人,农场决定再建一栋集资楼。当年新建住宅采用集资建房的形式,除教师给予 20%的补贴外,全部由职工个人出资建房。当年新建两栋共64房住宅。1998年还新建了一区机车保养间、1075收割机库和迪尔8100T橡胶履带拖拉机库共939.38平方米。
  1999年工程建设主要是种子加工厂办公楼,种子加工厂水泥晒场、围墙和其他一些生产性附属工程。为解决1998年引进灾民的住房问题,农场在第一作业区东新建了灾民住宅。
  2000年农场建设工程主要是场部水泥路面和农场精米厂建设。
  2002年农场考虑到中学楼教室不够用,在原有三层的基础上,接了一层楼。农场投资109.7万元对场部进行了环境一期工程建设。为解决职工住房紧张的局面,建经济适用住宅楼一栋。
  2003年农场建学生宿舍楼一栋,投资 224万元;建学生浴池254.01平方米,投资43.9万元。
  2004年的建设工程主要有场部水厂改造工程,第三、五、六管理区新建自来水工程,新建第一管理区农具棚一座,第二、九管理区畜牧小区的羊舍、围栏工程。投资58.7万元进行1~4号住宅楼环境建设升级三期工程。
  2005年建设工程为:对第一管理区农具场进行改造,投资53.7万元;第七管理区农具厂铺石毛1.3万平方米,投资21.7万元;为第九管理区科技园区建办公室54平方米,铺彩砖586平方米、草坪1 358平方米,投资 3.5万元;投资25万元建别墅区给水、排水、采暖外网工程511米;建学校水泥球场1 448平方米,投资9万元;另外还有98—01楼、98—02楼、科技楼和2002年经济住宅楼环境建设四期工程,第九管理区畜牧小区工程,第七管理区农具棚工程等建设项目。
               历年建筑工程情况统计表(2005年)
  表3—46


  续表3—46


  续表3—46


  续表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