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公路建设与养护
第二节 公路建设与养护
第二节 公路建设与养护
1988年,农场成立公路站,苏兆才任站长。当年建立老场部和八区两个道班,养护员工12人,农场拨给小四轮拖拉机1台,养护场内砂石路面32公里。
1989年,农场修造厂自行组装 1台东方红—75型拖拉机拨给公路站,后因机械故障多,农场当年调回。
1990年,农场从水利队调入1台东方红—60型推土机,购进1台牵引式刮道机给公路站。
1991年,在建三江交通局公路科的设计指挥下,农场公路站对前勤线砂石路基整型10.5公里。
1992年11月,农场调入道桥专业人员徐磊任公路站技术员兼统计。
1993年,由农场汽车队拨给公路站一间办公室。经过公路站技术员徐磊在内业的辛勤努力工作,建立建全了农场公路内业档案,当年在全管局公路系统内业评比检查中,公路站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外业,农场公路养护施行了砂石路人工日常养护扫浆法,公路养护工作开始步入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养护阶段。同年8月,姜涛调入公路站任统计。
1994年,公路站购进抽水设备一套,并由技术员徐磊设计改装一台牵引洒水车,当年施工中采取了砂石路机械滚浆法科学养护作业。
1995年,公路站由老场部迁到新场部交通楼,农场拨给公路站一台宁波 254型轮式拖拉机,环场公路土路段增加到75公里。建立新场部道班。
1996年,公路站在建三江公路系统砂石路人工养护“扫浆法”比赛中取得第二名。
1997年,农场为适应公路发展需要,从天津购回一台 PY180型自走式平地机,相应配套洒水罐2个,公路养护步入机械化养护阶段。
1998年,公路站改建前勤线文明样板路5公里。
1999年,公路站按照建三江交通局要求,成立了公路路政管理分所,由交通科长王祥龙任所长,公路站长苏兆才任副所长,徐磊、姜涛任路政员,公路养护与管理步入法制化阶段。
2000年初,公路站由原来交通科管理改为独立核算和管理,苏兆才任站长,徐磊任副站长,姜涛、侯晓玲分别为统计和会计,有养护员工16人。在管理形式上,实行行政隶属农场领导,业务技术归建三江交通局领导的双层管理体制。同年8月,农场投资对浓鸭线8公里砂石路路基整型和六区至二区环场土路3公里路基整型。
2001年 5~10月,徐磊先后被分局和总局交通局抽调参加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经过本次公路普查,确认农场公路总里程为116公里,其中砂石公路32公里,土路84公里。
2002年 6月,苏兆才内部退养,徐磊任代理站长。对养护人员工资进行改革,打破“大锅饭”,实行“分段定岗、验质计酬”的效益工资。同年12月,农场对公路站进行体制改革,成为行政科室,定编 2人,即站长徐磊、统计姜涛,工资按机关科室人员标准执行。取消每年30万元的公路养护补贴,采取按实际养护的方式给予拨款。将公路站的天津 PY180型平地机出售给个人经营。
2003年 4月,徐磊任公路站站长,财务管理实行报账制。5~7月,农场路政分所就同抚公路施工拉水泥车载超限,损坏公路事件与施工单位交涉,最后获赔偿费 8万元,为农场公路养护挽回一定的损失。
2004年4月,农场路政管理分所上划、合并,路政工作由勤得利路政分所管理。
2004年农场公路站先后完成了第八、九管理区街道,场部平房区街道,一、七、八、九管理区水稻大棚育秧基地道路和二管理区绒山羊养殖小区道路,浓江路口桥引道等80万元的砂石铺垫工作。标志着公路站从以往的单一养护转向公路养护与公路建设相结合的综合性公路管理站。
同年,经公路站积极争取和运作,利用总局交通局公路建设项目资金18万元和农场配套资金11万元对场部路口危涵改建。工程于9月15日开工,11月1日通车,消除了公路通行安全隐患,达到水泥公路建设的桥涵标准。当年农场养护的前勤公路10公里文明样板路达到上级要求,获奖金5 000元。
2005年 8月,公路站完成第九管理区大棚基地道路二期和畜牧小区道路、第四管理区大棚基地道路、飞机场道路共30万元的砂石铺垫工作。
同年,场部至第二管理区、第三管理区26公里的砂石路建设于5月15日~7月29日完成路基整型工作,9 月11日~11月29日完成基础砂石铺垫任务。从此结束了农场第二、三管理区雨天路难行的历史。至2005年底,农场域内砂石路已达58公里,环场土路58公里。
在2005年建三江分局“公路养护质量年”评比中,农场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得奖金3万元。场长关德庆、 公路站长徐磊被省公路局评为2005年度公路养护管理和工程建设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