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组织人事

第三节 组织人事



                   第三节 组织人事
  一、人员更迭
  1988年10月,八五九农场组织部原副部长钟文权调任农场组织部部长,农场组织部 (也称组织人事部)正式建立。 组织人事工作的主要职能是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干部管理、培训、选拔和考核工作以及专业职称管理工作等。
             组织人事机构人员更迭表(1989~2005年)
  表5—6

   
  二、班子建设
  1988年4月1日,筹建组临时党委下发了《1988年基层政治工作考核标准》和《1988年思想政治工作要点》,对班子建设中的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党性修养、班子团结、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993年起,为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农场党委每年年终都进行科队级领导班子考核工作,考核坚持德才兼备、客观公正、赏罚分明、经常化、制度化的原则,采取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考核。程序分为个人总结,个别谈话,民意测验,业绩考核,推荐后备干部,形成材料。考核班子内容包括: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指标,经济建设指标。对班子成员从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对班子或班子成员考核不及格的,农场党委及时调整。
  2000年10月至12月,农场党委决定在全场各级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一次思想交流活动。活动分学习、交流、走访、总结四步骤进行。范围为班子正职领导之间、正职和各副职之间、主管领导和分管部门之间。目的在于进一步体现民主集中制,保持统一政令,统一决策,强化各级领导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001年 3月,为加强基层党政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和驾驭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与作用, 农场党委下发浓党发[2001]9号《关于印发〈浓江农场基层党政班子建设工作制度〉的通知》,对基层党政班子议事制度、工作制度、工作报告制度、保密制度、学习制度、回避制度、加强党员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三、党员管理教育
  从1989年起,根据中组部关于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的指示精神,农场党委认真抓好一年一度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广大党员对照党员标准,实事求是地开展好党员的民主评议工作。整顿思想、作风,提高觉悟,增强党性,严格处置不合格党员。党员合格率达 97%以上。
  1990年 4月,农场党委发出《致全场共产党员的一封信》,号召全体党员加强学习、改造世界观,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自觉同偏离四项基本原则,同背离党的纲领、宗旨,背离党员行为规范以及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不良倾向作斗争,发扬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奉献。
  1991年,农场成立党校,主要抓好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党校校长由蒙吉生担任,姜少华任党校副校长兼培训中心副主任,定期举办培训班,党的培训工作日趋正规。
  同年,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在全场范围内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全场社教重点单位14个。
  1994年, 农场党委下发浓党发[1994]1号《浓江农场党政干部廉洁自律和重大事项请求报告制度的规定》,就党的纪律、从政规范、党员严格自律,搞好廉政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同年,为落实总局、管理局两级党委《关于整顿后进队党支部和领导班子实施意见》,农场党委从1月初到 4月中旬,利用100多天时间,集中力量对个别经济效益不佳,党支部和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薄弱的作业区进行全面的思想、组织和作风整顿。
  1995年,在全场范围内开展标准化党支部建设活动。
  2000年,农场党委就领导干部办理婚丧事宜、党政干部大吃大喝、党员参与赌博问题做出规定,从严要求。
  2002年 6月,农场党委按照总局、分局党委要求,在全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学、帮、带”活动。“学、帮、带”主要内容为:学理论、学科技,帮扶贫困、帮教后进,带头创办致富项目、带领群众调整结构、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各支部和广大党员当年帮扶党员贫困户10户,职工贫困户63户。
  2003年4月,农场党委组织全场党员开展向福建省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学习的活动。
  2005年 7月19日至12月30日,农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轰轰烈烈开展,活动分学习教育、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三个阶段进行,全场党员认真摘录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和确定整改措施,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累计征求意见和建议174 条。特别是对群众反映的工作作风、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建场以来,农场党委以“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为指导,积极发展新党员,壮大党员队伍。认真审批确定积极分子,严格入党手续。1988~2005年共发展党员205名。
  四、组织生活制度
  1989年 3月,农场党委下发文件,针对抓好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队伍政治思想教育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党员评议、非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干部培训、干部任用、廉政建设、离退休干部的组织活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开展好党支部五项制度建设等工作做出具体部署。
  1990年,重点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党建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试点工作。开展党员联系户、责任区及党员升格达标和奉献日活动。掀起“为民办实事、为场立新功、为党争光彩”的“三为”竞赛和“三比三看”竞赛热潮。
  4月,农场党委下发 《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决定》,就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抓好“三会一课”制度建设、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高标准配齐配强党务工作者等工作做出具体要求。
  1991年 3月,农场党委着手对党建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制定下发了《党委(支部)工作规则》、《党委(支部)工作制度》、《党委(支部)管党责任制》、《端正党风七项规定》、《加强非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有关规定》等规章制度,使党建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1996年,农场党委下发《关于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几项规定》,就党支部的性质和任务、党建各项规章制度 (会议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党课制度、报告工作制度、民主生活制度、请示汇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党的组织生活、 党员的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党费收缴管理、党支部工作的考核与评估等工作做出具体部署。
  1997年10月,农场党委发出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张福才同志学习活动的号召。
  2002年 3月,农场党委下发《浓江农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基层党组织建设从抓建设、抓示范、抓创新、抓提高四方面入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百分考核机制、争先创优机制。规范党的基层组织,着手党支部试点建设,把一区、四区两个党支部作为党建工作示范单位。
  2003年,农场党委以抓社区和非公有经济单位党组织建设为突破口,在场部地区成立了机关党委(下辖 6个支部)和居民委党支部。把改制企业、租赁单位的党员分别编制到机关党委、居民委、卫生3个支部。
  同年,机关党委开展了“五个一工程”:一张热情相迎的笑脸,一口热情文明的语言,一杯热热乎乎的茶水,一副周到火热的心肠,一个心悦诚服的答复。
  建场以来,农场党委狠抓整章建制活动,坚持用党委议事规则、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制度、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 每季度考核制度来加强组织管理,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和“三公开、四民主”制度,办事公开化等制度,来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的行为。
  2004年 6月,建三江分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农场党委组织部作了《实施“四项工程”,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典型经验介绍。
  2005年 7月,农场党委在建三江分局胜利农场党建工作现场会上作《从“六抓”入手,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典型经验介绍,农场党委被分局授予先进党委。
  五、干部管理
  1988年,农场共有干部224人,其中女干部79人,正式干部113人。建场后,垦区现代化农场的发展环境和优惠的人才待遇吸引了场内外诸多有识之士来场工作,也吸引了一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陆续来到农场参加经济建设,农场掀起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热潮。
  1988年起,为提高干部素质,农场通过与农广校、电大、建三江职工中专、总局党校等学校联合办学,举办了各类函授班,有 113名在职干部参加了学习。期间,农场出台了干部培训方案,选派部分优秀干部到柳河干校、总局党校、八一农大等大专院校脱产学习,“文凭热”在农场蔚然成风。毕业生回场后充实到各条战线,改变了农场干部的文化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
  1989年,农场成立人事科,负责行政干部的管理。政工干部管理由组织部负责。在培养、选拔领导干部方面,农场党委和组织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四化”方针,按照任人唯贤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标准选人、用人,大胆改革干部制度,破除干部职务终身制。积极引入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公开聘任、聘用,以德、能、勤、绩取人的新机制,为发展农场经济,选拔和使用了一批政治和业务素质较高,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担任各级领导工作。
  1989年3月,农场下发浓场字[1989]9号《浓江农场干部培训、成人教育有关问题的规定》,就培训条件、费用分类、审批手续、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关系做出了规定。
  1989年以后,全场干部档案实行集中管理,其中以工代干人员档案也实行集中管理。以工代干人员为聘用制干部,由所在单位聘用后填写《聘用制干部登记表》及《以工代干人员审批表》,报农场党委审批后备案。聘用制干部在岗期间,在晋级、调资等方面享受正式干部同等待遇。
  1992年 2月,农场按照管局要求,重新认定农场 “以工代干”身份132人。并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制度。
  从1992年起,农场在每次职工代表大会上都要进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评议对象是农场领导班子及农场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农场各科室部门领导。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着重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评议,农场领导班子评议票分为好、中、差三个档次。领导干部个人评议票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档次。
  1993年起,农场规定,凡在农业生产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各类人员,从聘用当月起,每月另发农场科技津贴20元。
  2000年 2月,农场党委下发《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对农场所属企事业单位副队(股)级以上干部(含会计、统计、出纳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考核、任免、聘任、解聘、调动,后备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大中专毕业生使用与管理,干部培训,请销假制度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1988~2000年农场引进大中专毕业生77人,主要是农学、农机、师范等专业。这些大中专毕业生从基层工作做起,经过锻炼,有些已经走上了农场领导岗位,在农场经济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1年12月起,农场与总局党校联合举办为期2年的管理人员培训班,共开设15门课程,在农闲季节对农场两级管理人员计103人进行理论培训,内容有现代企业管理、经济合同法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营销知识、公文写作、WTO理论知识等。通过培训,提高了基层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素质。
  2002年,农场党委制定出台《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对干部推荐、提名、考察、酝酿、票决、责任追究等各个环节的程序进行了严密的规范,选拔干部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全部实行票决制和公示制。
  2004年,完善了2002年以来选拔任用干部考察文书档案,农场成立干部监督巡视组织,年底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自查报告。
  2005年,全场干部总数 358名,其中妇女123名,全场共有科技干部332名,具有高级职称的19名,中级职称105名,初级职称23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