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法庭
第四节 法庭
第四节 法 庭
一、机构沿革
浓江人民法庭于1990年10月正式组建,隶属建三江农垦法院,行政受农场党委领导。
1990年10月,张建国任法庭庭长,李艳芹任书记员,苏新任法警。人员编制为3人。
1991年7月,张建国调到管局工作,法庭有工作人员2人。
1992年11月,张立斌由农场水稻办调任农场法庭庭长。
1994年8月,张立斌因工作调动迁往外省,法庭人员减为2人。
1995年 5月,农场组织部长钟文权调任法庭任庭长,王敬军从劳资科调任助理审判员,法庭人员增至4人。
1996年,李艳芹、苏新通过省人大考试取得了助理审判员资格,王敬军为审判员。
1997年5月,刘学会由红兴隆看守所调入法庭工作,任书记员。
2000年 7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并庭改组要求,浓江法庭改为办案组。11月,刘志鲁由鸭绿河法庭调入浓江办案组任副庭长,法庭人员达到6人。
2001年11月,王敬军调建三江法院执行庭任副庭长。
2003年4月,法院机构改革,竞争上岗,浓江办案组编制为2人。庭长钟文权调武装部任部长,苏新调大兴办案组任助理审判员,刘学会调前锋法庭任法警。浓江办案组由原来的 5人庭变为2人庭,刘志鲁任庭长,李艳芹任审判员。
二、审判
浓江法庭自组建以来,从审判实际出发,坚持公正与效率为主题,以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为指导思想,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办案能力和工作水平,以农场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审判机关的职能作用,1990~2005年法庭共审理各类民事纠纷634起,其中婚姻家庭187件,民间借贷 205件,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案件60件,各类合同纠纷12件,各类侵权案件70件,执行案件134件,接待群众来信 247件,接待群众来访2 334人次。在审结的各类案件中,因法庭人员高严细实的工作作风,无一更审改判的案件发生,审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队伍建设
法庭组建以来,注重干警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培养。在组建法庭时,人均文化水平仅达到中专以下学历。组建的前几年,各项工作刚刚起步,各项规章制度还很不完备。1995年以来,法庭人员在配备完整的情况下,创建了学习制度,建立起相互配合、相互竞争的工作机制,法庭人员多次参加中院组织的业务培训、业务考核,都参加成人高考进行学习,在原有的高中、中专、大专的基础上,都达到了本科以上学历。2003年后,在法庭人员减少到 2人的情况下,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备了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学习,为法庭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严把案件质量关,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企业经济建设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在农场党委和法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干警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法庭和个人多次受到了农场和法院的表彰:
1993年被建三江农垦法院评为先进集体。
1996年在建三江法院组织的业务考试中获总分第一名。
1997年被建三江农垦法院评为先进庭室。
1998年被建三江农垦法院评为先进庭室。
1999年被省委政法委授予“学东莱,创建人民满意政法单位,政法干警”活动达标单位。
2000年被建三江农垦法院评为先进法庭。
2001年被建三江农垦法院评为先进集体。
2004年被建三江农垦法院评为先进集体。
四、两庭建设
法庭组建的前几年,办公环境不理想。在农场的支持下,办公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从1990年办公面积不足20平方米,办公桌、椅只是学校拿来的学生书桌, 到1997年办公面积达到135平方米,每人一套办公桌椅。2000年增设了一台微机。2003年农场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出资近20万元为办案组改善办公条件、工作生活环境,办案组办公面积由170平方米增加到了275平方米。添置了三台微机和一台新式打印机,更换了审判桌椅,整修了室内装饰,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室内环境焕然一新。办案组的整体形象得到明显改善,向标准化办案组迈进了新的一步。
浓江法庭案件审结统计表(1991~2005年)
表5—16 单位:件
续表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