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科研成果和新技术推广运用
第四节 科研成果和新技术推广运用
第四节 科研成果和新技术推广运用
一、科研项目
(一)水田项目:
1、1998年7月8日农场向“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申报“浓江农场典型区2万亩水稻钵育工厂化育秧及快插机械化生产”项目,由水稻办主任李思军负责,实施地点一区,项目年限为1999~2000年。
2、1998年 7月8日农场向“建三江垦区‘高科技示范带’示范项目计划”申报农场“水田综合开发林网化配套示范区”项目,由农场林业科科长陈兴志负责,实施地点典型区,项目年限为1999~2000年。
3、1998年 7月8日农场向“建三江垦区‘高科技示范带’示范项目计划”申报“岩棉无菌育苗”项目,由水稻办主任李思军负责,实施地点一区,解决育苗过程中秧苗病害和复杂育秧程序,提高育秧质量。此外还有“惠满丰应用”、“水稻高科技示范区”、“对新品种9414、202、绥92—198、948、垦鉴90—131、垦93—341等品种对比”等项目。
4、1997年8月10日农场向“建三江垦区‘高科技示范带’示范项目计划”申报“万亩水田示范区”项目,由水利科科长李宝林负责,完成项目年限为1998~1999年。“水稻行抛机”项目,由水稻办主任李思军负责,试验100亩,实验地点一区。
5、“农业部水稻科技入户工程项目”,由科技科科长于国联负责, 完成项目年限为2005~2010年。2005年有技术指导员9人、科技示范户43户、示范面积12 471亩。
6、2005年8月27日,由科技科申报建设高标准的水稻育秧基地示范区2个。2005年8月开工,2006年4月竣工,投资55万元,由农场副场长李思军组织实施。
7、2005年8月27日,由科技科申报水稻高产攻关700公斤2万亩,2006年实施。各项措施需科技投入200万元,由农场水稻办组织实施。
8、2005年 8月27日,由科技科申报水稻春寒秋防项目2万亩,2006年实施。解决春季低温、秋季前防虫、防病问题,需投入科技经费200万元,由水稻办副主任邢春秋实施。
(二)旱田项目:
1、1997年8月10日农场向“建三江垦区‘高科技示范带’示范项目”申报“种子产业化”项目,由农业副场长李国俊负责,实施地点种子公司,到1998年旱田供种100%, 水田供种70%。“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示范项目”,由农业副场长李国俊负责,实施地点实验站。
2、1998年8月10日农场向“建三江垦区‘高科技示范带’示范项目”申报“玉米催芽断根试验”项目,由农业副场长李国俊负责,实施地点实验站。进行催芽断根同玉米直播对比试验。
3、2000年6月10日,由科技科、农业科对旱田喷灌机运用进行测试,为全面推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科技科就水田运用烟草专用肥,在四区5—1号地做了对比试验,给分局科技推广提供了可行数据。
4、2001年10月10日,由科技科、有机办联合实施 “建设现代化有机绿色食品基地”的科技项目,项目年限2002年4月~2009年9月。
5、2005年8月27日,由科技科申报旱田节水灌溉创高产 2万亩,解决旱灾问题,于2006年实施。需投入科技经费100万元,由农业科科长韦善忠组织实施。
(三)农机项目:
1、1998年8月12日农场向“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申报“大豆大面积机械化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项目,由机务副场长刘忠汉负责,实验地点各作业区,年限为1999~2000年。
2、1995年8月10日农场向“建三江垦区‘高科技示范带’示范项目”申报“利用外资装备的农机示范区—美国迪尔公司 8100T橡胶履带拖拉机试验”项目,由机务副场长刘忠汉负责,实施地点一区。“高标准的农机管理示范区”项目,实施地点六区。项目年限1998~1999年。
3、2005年 8月27日,由科技科申报农用机车节油降耗,发挥机械作用改进100台,2006年实施。解决耗油高、起动困难以及明火烤车的问题,需科技经费10万元,由科技科科长于国联实施。
4、2005年8月27日,由科技科申报收获机轴流滚筒改装20台,2005~2006年实施。以确实发挥机械效率、减少粮食损失率、提高粮食纯度,需科技经费45万元,由农机科实施。
(四)其他项目:
1、1998年8月12日农场向“建三江垦区‘高科技示范带’示范项目”申报“浓江农场畜牧典型小区”项目,由九区主任范广福负责,实施地点九区,项目年限1999~2001年。
2、1995年 8月10日农场向“建三江垦区‘高科技示范带’示范项目”申报“‘140’公路绿化工程”项目,由林业科科长陈兴志负责,实施地点环场路,年限为1996~1998年。
3、1997年8月10日农场向“建三江垦区‘高科技示范带’示范项目”申报“浓江农场城镇项目规划工程示范小区”项目,由农场场长柳景泉负责,实施地点新场区,自1998年 9月开始实施。
4、2001年10月10日,由科技科、林业科实施 “建设高标准机械化水平的现代化苗圃”的科技项目。项目完成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年 6月10日前完成,第二阶段2001年12月30日前完成,第三阶段2002年春正式投入使用,进行生产。
5、2001年10月10日,由科技科、公路站实施 “建设省级标准化砂石路实现机械养护公路方法”的科技项目,项目定于2002年5月~2003年达到规范标准,2005年已投入运行。
6、2001年10月10日,由科技科、畜牧科实施“肉牛基地建设”的科技项目,2002年6月破土动工,2002年 9月竣工,交付使用。农场对工程建设进行招标,完全按标准化饲养模式建造。
7、2005年8月27日,由科技科申报建设高标准的浓江科技园区。2005年 4月开工,2006年12月竣工,投资65万元。由农场副场长李思军组织实施。
二、新技术推广应用
建场以来,为了达到种植业节约成本,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农场非常重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结合农场区域内土壤、气候、水文等方面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生产措施和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业推广应用的新技术主要有:
1、旱田:
(1)浅翻深松、耙茬深松、秋起垄、黑色越冬。
(2)优良品种的定位和选用,种子产业化经营。
(3)小麦种子小线加工,大豆种子人工粒选。
(4)应用种衣剂技术或防病虫混拌技术。
(5)大豆精量点播、垄上卡播、覆膜精点、大垄窄行密植。
(6)阔草清、禾耐斯、普施特、杜耳、 乙草胺、豆黄隆等新农药的使用,苗期化学除草应用YZ001增效剂,灭草复合配方技术。
(7)大豆播后垄沟深松。
2、水田:
(1)水稻井水综合增温技术。
(2)稻壳酵素有机肥育秧技术。
(3)催芽泵集中催芽技术。
(4)水稻病害防治技术。
(5)水稻叶龄跟踪技术。
(6)水田秸秆还田技术。
(7)水稻“632”工程技术。
(8)叶面追肥,飞机航化作业技术。
(9)节水灌溉技术。
(10)育秧大棚综合增温技术。
(11)三膜覆盖育秧技术。
(12)水稻钵育摆栽技术。
(二)在农机方面推广应用的新技术主要有:
1、使用JG系列磁化节油器。
2、清洗剂代替柴、汽油清洗零件。
3、深松犁、浅翻深松犁、深松耙。
4、全方位深松机、深松旋耕机、气吸式精播机、垄作精点机。
5、东方红拖拉机行走系统密封装置的改装。
6、大豆挠性割台。
7、水稻插秧机、水稻收割机、水稻手动播种器。
科技论文评定情况统计表(2000年)
表6—2 单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