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发展历程

第二节 发展历程



                   第二节 发展历程
  农场教育的办学性质是企业办学。1990~2004年,农场三任场长都分管教育,具体的日常工作由场教育科(教委办)负责。
  农场的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分散办学到集中办学,由后进变先进的发展过程。
  农场组建后,原勤得利农场四分场中学及9所小学划归农场。1989年1月,原勤得利农场第四中学改称农场中学,原勤得利农场第四中心小学改为农场中心小学,原 8所生产队小学仍分布于各作业区。当时,全场在校学生总数为 653人,中小学教师43人。校舍年久失修,教学设备简陋且严重不足,连基本的教学实验都做不了。同全管局各兄弟农场学校相比,农场学校各方面条件都是最差的,加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导致部分学生外流,严重地制约了农场教育的发展。
  1992年,农场拨款17万元维修了中学和中心小学校舍,使中学和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初步改善。农场投资130万元在场部建中学教学楼,楼体4层,建筑面积2 125平方来。9月,教学楼竣工,以中学教学楼为校舍,成立了场直小学。撤销第一和第八作业区小学,学生集中于场直小学就读。
  1997年,农场投资600余万元,在场部建小学教学楼和学生食堂。教学楼楼体5层,建筑面积4 150平方米;食堂1 088平方米,可同时容纳 600人就餐。同年11月竣工。全场各小学合并,成立小学。中学也从老场部搬迁到中学教学楼。至此,全场实现了集中办学。但由于尚没有建学生宿舍楼,500余名住校生被分别安置在中小学教学楼内的附属教室里住宿。
  实现集中办学以后,农场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
  1997年,农场投资40万元为中学建起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标准化物理、生物、化学实验室。同年农场通过了省“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初检。
  1998年,农场投资36万元建两层水冲式厕所一座,彻底解决了学生入厕问题。同年,户居住面积60平方米的教师住宅楼建成,农场以优惠20%的价格出售给无房教师。
  1999年,农场投资36万元装备了微机教室(中小学合用),微机课教学开始。
  2001年,农场投资80多万元为中学增建一层教学楼,建成了高标准的语音室、电教室、小学综合实验室,使电化教学进入课堂。同年通过了省“两基”复检。
  2002年,农场投资20多万元为校园种植草坪 5 000平方米,铺上了彩砖甬路,修建了高标准的国旗座(杆),同年通过总局“绿色学校”验收,中小学双双被评为总局级“绿色学校”。
  2003年,农场投资300万元建成学生公寓楼3 915平方米。10月,600名住宿生搬进了8人一房间的宽敞明亮的学生公寓。
  2004年,对微机室改造联网,给各教师办公室配齐了微机,实现了互联网。
  集中办学以来,学校共增添课桌椅、讲桌、办公桌椅 600多台套,价值10多万元;学生双层床250套,价值5万余元;各类体育器材价值 2万余元;各种图书价值2万余元(1997年前已购置了3 000多册,价值2万元的图书)。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农场教育事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不断登上新台阶,步入了分局的前列。
  截至2005年底,全场中小学学生在校人数 1 100名,教师总数为62名。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大大提高,有总局级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各 4人,分局级骨干教师5人,教学能手8人,有10人次在总局组织的各类教学评比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