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后勤管理

第七节 后勤管理



                   第七节 后勤管理
  1992年以前,学校的后勤人员有炊事员 7人,锅炉工6人,更夫1人,隶属中学管理。中学与中心小学的住宿学生分别由每校委派一名教师兼管。
  1993年至集中办学前,由于住宿生不断增加,开始设置专职舍务教师(中学2人,中心小学2人,场直小学2人)。
  1993年,场直小学设食堂,共有炊事员5人。
  1996~1997年,中学食堂引入竞争机制,分成两个食堂。取消炊事员工资,实行自负盈亏,食堂面貌大有改观,彻底改变了过去的一菜、一汤、一饭的应付局面,主副食的花样品种增多,质量明显提高,得到了就餐师生的认同。
  1997年11月,农场集中办学,中学锅炉房解散,锅炉工都被分配到场部水暖站。原幼儿园食堂,场直小学食堂和中学食堂合并为学生食堂,共有炊事员16名,由中学管理。焦文庆任后勤主任,分管食堂工作。经营形式上实行统一调控,账目由教育科财会室统一核算。
  1999年 8月,根据农场将学校食堂推向市场的改革精神,食堂开始以承包方式经营,实行自负盈亏。每年为农场节约教育经费10余万元。
  2003年10月,学生公寓建成,中小学住宿生全部搬入新楼,实行统一管理,共有舍务教师12名。
  2004年9月,对生活教师进行招聘,原有12名生活教师经竞聘有6人上岗。对食堂进行改革,进行公开招聘,变成社会化,分成4个组,实行自负盈亏。2005年3月,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又由原来4个组合成2个组,食堂面貌进一步改观,主副食的花样增多,质量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