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医疗队伍
第三节 医疗队伍
第三节 医疗队伍
1989年,农场卫生部门共有19人,医务人员12人,其中医生5人。作业区有卫生员6人。医院规模小、条件差,多数医务人员的文化、业务素质都很低。为了发展农场的医疗卫生事业,农场从1989年到1992年先后从红兴隆管局、青龙山、勤得利农场医院调入 3名骨干医生任领导工作。先后派出医务人员到哈尔滨、佳木斯、建三江等地学习心电、B超、X光、口腔、妇产科等专业技术。1993年后在外地进修学习的人员陆续返回农场,农场在外地医学院校就读的职工子女也相继毕业回农场参加卫生工作,扩大了医疗队伍,充实了技术力量,为农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3年,农场卫生系统有职工51人,医院人员增加到31人,其中医生13人,床位增加到10张。基层卫生员增加到10人。
医疗卫生队伍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不免带来了负面影响,给农场增加了经济负担。1997年,农场卫生系统职工已增加到61人,职工医院收入只有24.7万元,可是年支出却高达55万元,仅职工工资一项就达42万元。1998年职工医院收入不到30万元,支出是63.8万元,农场每年要补贴卫生部门30多万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0年,农场对卫生系统实施了减员增效的体制改革,场卫生科由原来的8人,减至6人;医院由49人减至29人,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
减员后的医院人员工资实行70%,剩余30%科室核算,此办法延续到2002年的9月。2002年9月,医院租赁承包给个人经营,职工的工资实行按劳取酬的分配方式。卫生科工资由农场承担。2005年底农场卫生科由原来的8人缩减到4人(退休3人、下岗1人)。农场卫生系统有医务人员35人,其中医生22人,基层卫生员13人。部分医务人员到外地从业,但档案关系仍保留在农场。
农场医疗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1988~2005年)
表6—9
农场医疗卫生系统技术结构统计表(1989~2005年)
表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