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汗洒黑土地

汗洒黑土地



                   王敬军 温振军
  他,垦区钢铁大军中的一位战士。他,在北大荒黑土地上摔打了12个春秋,默默地塑造了一个第二代北大荒人的形象。先后8次荣获农场青年突击手、记三等功1次。去年,又获总局青年突击手、管局劳动模范称号。他就是总局青年突击手、建三江管局劳动模范,浓江农场第九作业区机务工人侯大刚。
  1986年麦收,小侯在检查机车时不慎将左手指挤破,血肉模糊,本应立即去医院包扎治疗,但当他看到同伴的机车正日夜抢收,且自己的助手还病在医院时,他用牙撕下一块破布裹住伤口,硬是一只手握紧康拜因的方向盘继续收割。两天后食指化脓了,胳膊肿粗了,他就用一根破布条把胳膊吊在胸前,直到麦收报捷。他的手却因治疗不及时而留下永远弯曲着的残疾。
  1987年秋,严重的涝灾迫使收割机穿上自制的宽链轨才能作业。虽然小侯和助手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第一天出车还是被陷进泥水中。找拖拉机拽,不但没拽出来,却把康拜因后轮桥拉掉了,整个机体陷在半米多深的臭水包围中。怎么办?北大荒的时节是不等人的,每耽误一分钟都意味着增加一份损失。他顾不上多想,不顾别人劝阻,脱下衣服,趟进齐腰深的水中,一泡就是几个钟头。连续 5天的奋战,机车终于被抢救出来。就这样,他所在机车整个秋收创了农场的最高纪录,完成了7 500亩的工作量。
  去年,新建的第九作业区需要抽调一批技术骨干,小侯自愿报名要去。都知道创业是艰难的,他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打起行装挤进了大通铺。清苦的伙食,一身的泥土不但没有动摇小侯的决心,反而寄托了自己全心的希望。每当他踏上新型收割机 1 075时,心中总是洋溢着一股幸福,仿佛有使不完的劲。他想,国家把这么贵重的机械交给我,是多么大的信任。每当想到这些,他就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于是,当同伴们还没醒来,晨风中那尊墨绿色的机体旁就出现了他的身影。每一个部位、每一个零件他都细心地检查。麦收开始了,他率领车组一马当先,以速度快、质量好、耗油省脱颖而出。由于饮食原因,他患了腹泻,才几天就瘦下十几斤。当作业区主任强迫他休息打吊瓶时,他倔强地说:“我哪里还有打吊瓶的时间,一个康拜因车长在这节骨眼上没有任何理由离开自己的岗位。”就这样,他的机车没耽误一分钟。
  12年来,侯大刚就是靠着北大荒精神的鼓舞默默地奉献着。当他不声不响将已经废弃的零件重新修复利用在机车上时,当他仔细琢磨少耗油而钻研资料进入深夜时,当别人说他反正是公家的车,能走就行而跟别人争红了脸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他图的到底是什么。但从他驾驶收割机7年已累计收割47 800多亩,节油4 200公斤,节约油料、材料费10 800多元,机车盈利113 000元的惊人数字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似乎明白他心里装的究竟是什么。
  这就是第二代北大荒人,一个普通的机务工人唱给这块沃土的一曲深沉、高亢、奋进的歌。
                       (原载《垦区团讯》1991年第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