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鸭河上的“水手”
浓鸭河上的“水手”
赵明海 王敦红
清澈的浓鸭河水缓缓地围绕着浓江农场由西向东北流进了黑龙江。今年38岁的李宝林,在浓江农场水利局当了13年“头儿”了,因为他把农场水利治出名堂,当地的老少爷们儿都亲切地称他为浓鸭河上的“水手”。
李宝林,因其从小生长在黑龙江畔,故而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1988年,李宝林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田水利系毕业后,心怀报效家乡的愿望,回到了农垦,来到刚刚成立的黑龙江垦区最大的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浓江农场,在农场水利局挑起了大梁。
浓江农场地处浓鸭河半包围中。建场初期,由于耕地低洼,农渠不配套,水利设施薄弱,每当天降大雨,积水排不出去,致使农作物在水中浸泡着。因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这里的粮食生产长期徘徊不前,粮豆单产只有71.9公斤。
农场要发展,水利必先行。肩挑治水重担的李宝林,就像上满发条的钟表,滴滴哒哒地开始了他的行程。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李宝林在荒野里深一脚、浅一脚,每天要走上四五十公里的路程。他走遍农场每一个地块,查清了全场地下水、地表水、水土流失、水利设施等基本情况,并协同农垦勘测设计院绘制出了全场水利建设现状图和规划图等。
水利工程施工战斗打响了。李宝林坚持在施工一线,严格检查着每个施工段。有一次,他发现了一个施工段的沟渠中部挖得不够深,距离设计要求差12厘米。他当即又采测了五六个点,其中有两个点大于10厘米。他找到施工单位,要求他们立即返工。此时,施工机械都已转到了另一个地点,施工单位请示他放过这一码,凡事好“商量”。李宝林严厉地说:“如果因这一块达不到设计标准,将有多少耕地受涝灾影响?到那时就没有什么好商量的了。你们必须立即返工!”从此后,这家施工单位无论是弃土、平整都丝毫不差,因为他们知道,出现任何差异,李宝林都不会放行。
为摸清农场地下水资源储量、分布规律及可利用量,农场水利局选择了 4眼具有代表性的水田观测井,定期观测。虽然每眼井都安排了专人负责观测,可李宝林还是经常到观测点抽查实测,每次反馈上来的数据他都要认真核对。一次,他发现三区反馈上来的数据有问题,当即驾车去了24公里外的三区,找到观测人了解情况。原来,这个观测期正是水田泡地季节,观测井的主人不肯停下抽水机让他们实测,所以只好凭着过去的数据虚报了一份观测表。李宝林听后,拉上观测人一起来到水稻地,给农户做工作,并和农户一起打池埂、拎柴油、加水。农户被他的真诚打动了,放下手里的活,来到机井旁关掉座机停止抽水,让李宝林测得了真实数据。3年来,他从4眼观测井里积累了测量数据,为科学制定农场水田发展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使水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1998年,李宝林将全场区域内的 4条干沟、53条支沟、861条农沟和158座桥涵全部实行了分级管理,做到农场、生产队、农户齐抓共管,保证了水利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在李宝林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浓江农场自1989年至今,共完成水利土方 1 431万立方米,修建田间路368公里。因为水利设施完善,工程配套,粮食产量由最初的单产71.9公斤增长到现在的369公斤。农场连续两年捧回了全省“黑龙杯”竞赛金、铜奖。
(原载《中国农垦》200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