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谢秀兰商海弄潮展新姿

谢秀兰商海弄潮展新姿


   赵明海 王祥丽
  1993年 3月,浓江农场百货商店出纳员谢秀兰主动申请下岗,在场部办起一家小商店。规模虽然小,但经过近一年的苦心经营,纯收入两万余元。
  虽然开局很好,但女人做生意所面临的困难也同样考验着谢秀兰。1996年冬,在佳木斯上货的谢秀兰因一时找不到人装车,只好自己一边照看着堆放在“大世界”广场上的货物,一边手提着上百斤的货来回上下着货车,有几次由于客车踏板太滑险些摔下来。几个过路人惊奇地看着她,并发出了阵阵感叹声。这种情形在她做生意的 8年里又何止一次,每每回想起千里迢迢上货时的经历,谢秀兰的心总是不自觉地有些痛。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可谢秀兰却不这么想。在农场小商人的圈子里,如果谁手头一时缺钱上货,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无钱进货的同行老张到谢秀兰家借钱。望着他焦急的样子,谢秀兰当即把准备进货用的1万元钱借给了他。两年后,已有5万元周转金的老张还她钱时,谢秀兰没收他一分钱的利息。
  面对农场小商店数量的增多,谢秀兰心中又在琢磨着改行的事。1997年夏,农场第一家海鲜火锅店在鞭炮声中挂牌营业。开火锅店的事比开小卖店时多了不少,谢秀兰忙里忙外不说,还得时时处处照顾好来吃饭的客人。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谢秀兰的日子在锅碗瓢盆和来来往往的客人中得到了充实。
  一年多后,有了充足资金的谢秀兰盖起一座 200多平方米的二层新式楼房,楼上是旅店,楼下是饭店,扩大了经营规模,管理饭店的重担就更重了,压力也更大了,但她独自承受着。资金不够,她跑前跑后找亲戚朋友;缺这少那她跑材料借工具。经过努力,谢秀兰的饭店、旅店当年又创利润两万多元。
   (原载《农垦日报》2000年2月15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