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谱写爱的颂歌
用心谱写爱的颂歌
——记建三江分局十佳母亲杨春兰
勾连颖 刘登顺 王祥丽
1996年春节刚过,浓江至勤得利的公路上,一个10岁的小女孩哭喊着跑出30多里路去追赶和寻找母亲的灵车。然而母亲却再也听不到她撕心裂肺的呼唤,再不能和女儿相亲相爱相依相偎了,女孩的欢乐随着母亲的离去而消失。
杨春兰,浓江农场中学一位有过一次失败婚姻的女教师迈着并不轻松的步子走进了这个名叫栎宁的女孩的家,充当起了继母的角色。从此,杨春兰的快乐与忧伤就和这个家、和“继母”一词紧紧联系在一起。
用心去赢取心 用爱去换来爱
失去母亲的小栎宁脾气变得越发古怪。父亲王敬义去九区上班,家里就剩下杨春兰和小栎宁,栎宁常常为一点儿小事就大发脾气,半夜跑到阳台大哭大闹,弄得街坊四邻议论纷纷;每次杨春兰和王敬义通电话,小栎宁都要在一旁拽扯着电话线来干扰;杨春兰叮嘱小栎宁要爱干净,玩耍时别弄脏了衣服,小栎宁一句“你到我家不就是来干活的吗?”噎得杨春兰半天说不出话来;王敬义回家,晚上小栎宁必须睡在他们中间……
做为教师,杨春兰懂得如何去爱护学生、教育学生,但做为母亲,而且还是个继母,杨春兰感到自己还需要付出很多很多,她坚信,以诚相待,以心换心,终究会赢得小栎宁的心。
王敬义常年不在家,栎宁养成了不吃早饭的习惯。杨春兰到这个家以后,每天都要早早起床做饭,看着栎宁吃完饭送她上学后才匆匆赶着班车去几十里外的中学上班。栎宁学习成绩很差,最头疼的事就是写作业,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每天下班回来杨春兰都要督促栎宁做作业,耐心细致地辅导她到深夜。因为学习不好,栎宁经常被同学嘲笑,杨春兰拉着直掉眼泪的栎宁的小手:“你放心,我会永远站在你这一边,只要努力,学习一定会上去的。”
栎宁的姥姥是个苦命的女人,童年时父母双亡,中年丧夫,好容易挨到老年,女儿才39岁就弃她而去。看到老人孤单的身影,看到老人含泪的双眼,杨春兰和王敬义商量:把老人接来吧,让她有个安顿的家,我会象栎宁妈妈活着那样对待老人。老人来后,杨春兰说到做到,想方设法做可口的饭菜给老人吃,有空就陪老人一起唠家常。老人喜不自禁,整天高兴得合不拢嘴,经常对外人说:“敬义娶了个好媳妇,有哪一天我不在了,我也放心了。”
栎宁的眼睛斜视得很厉害,她妈妈在世时三次带她到北京治疗都没有治好。杨春兰对王敬义说,趁孩子小抓紧治。王敬义忙,杨春兰就两次带小栎宁去哈医大做矫正治疗手术。现在,小栎宁的眼睛已接近正常,她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穿衣服干净多了,学习成绩也上来了,去年的作文还在建三江分局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不知不觉中,小栎宁喜欢上了杨春兰,杨春兰走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晚饭后经常可以看到她们两个牵着手在街上散步,俨然一对亲母女。路上遇到狗,栎宁勇敢地挡在杨春兰前面,弯腰拾起一块石头;杨春兰病了,栎宁煮好米粥端到床前……1996年春节,“阿姨”这个称呼在栎宁的口中变成了“妈妈”,母女俩紧紧拥抱在一起。
互勉互励 共创佳绩
“百年修来同船渡”。王敬义、杨春兰这对梅开二度中年结合的半路夫妻,在生活里心心相印、互敬互爱,在事业上互相激励、互相支持,为了各自的事业,他们聚少离多,不懈奋斗。他俩一个是党员干部,一个是人民教师,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杨春兰担任初三、初一的历史课教学,又担任初三班的班主任,工作繁忙,但她的内心却很充实,教学成绩一直在分局名列前矛,曾多次荣获“建三江分局优秀教师”、“农场十佳教学明星”、“好妈妈”光荣称号,撰写的论文多次在总局、分局获奖。
王敬义,在九区承包油料配件多年,他工作非常认真负责,赢得广大职工的好评。而且思维活跃,勇于开拓,1997年大胆承包了九区面粉厂,自己亲自开着车到周边农场四处跑销售,年纯收入 5万元。1998年被光荣评为农场“抗灾救险优秀党员”,2000年底,又被调往农场最偏远的第四作业区任机务主任。有幸福和睦的家庭,贤内助式的妻子做后盾,王敬义更加执着更加勤奋地干着自己的事业。
生活是一本写不完的书,这本书里有欢乐,也有痛苦,但无论何时无论何种境地,只要心中有爱,生活终会无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