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 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 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 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农场党委
  浓江农场现有耕地28.2万亩,总人口4 000人,职工1 078人,9 个农业作业区,11个工商运建服企业,是我省垦区最大的农业综合开发典型示范区。几年来,我们按照分局党委的部署,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开展以提高职工生活条件和改善农场环境面貌为重点,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任务的文明创建活动。经过全场干部、职工群众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如今,农场的环境建设初见成效。物质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职工素质有了较大提高,1997年,全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 022万元,实现利润286万元,职均收入4 008元, 全场11家工商运建服企业无一亏损。1996年以来,农场先后被农垦总局授予“经济效益发展显著单位”, 被分局授予 “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理综合先进单位”、“计划生育达标单位”。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认真学习 提高认识 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学习,纠正偏见认识。全面推进改革以来, 农场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每进行的一项改革,每发生的一步变化,都给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浓江农场党委先后组织全场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邓小平理论和学习总局党委《关于垦区精神文明建设“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等上级有关文件,对照农场展开精神文明建设大讨论,澄清了存在的三种错误认识:一是农场基础条件差,经济发展慢的作业区存在精神文明建设短时期难以抓上去的悲观思想;二是等经济全面好转再抓,等靠不着急,不求发展的错误思想;三是对精神文明建设抓不抓无所谓,单纯追求多打粮的偏见思想。使全场干部职工认识到:从农场高起点开放开发战略上看,我们要坚定不移抓精神文明建设,从农场的优势上看我们有条件搞精神文明建设,从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看应该抓住机遇,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步伐。
  思想认识的到位,使农场精神文明建设从主观上做到了“五不忘”,即:规划发展不忘精神文明建设,安排工作不忘精神文明建设,总结评比不忘精神文明建设,政绩考评不忘精神文明建设,资金使用不忘精神文明建设。
  2、对照典型, 增强创建信心。浓江农场是1988年以原勤得利农场四分场为基础组建的,它的基础建设既比不上洪河、二道河,也赶不上鸭绿河。建场后,生产队虽改称作业区,可房屋、营业环境仍然是原来的脏、乱、差模样,如何提高规划建设标准,一直是摆在农场党委面前的一道难题。去年以来,随着农场经济的好转,农场领导把环境改造建设提到了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议程。场党委明确提出:脏、乱、差不是小康队、文明队形象。而脏、乱、差又恰恰是农场精神文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农场党委先后组织各作业区主任,书记和有关部门四次前往省内外及分局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参观学习,解放思想,查找差距,增强了创建信心。9个作业区班子成员对照先进典型解剖自己, 认识到:浓江农场做为垦区跨世纪典型示范区,不仅要在农业综合开发上起示范作用,更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站排头,要把一个文明富裕的小城镇形象树立在垦区面前,他们悟出了“只有思想认识上去了,行动才能迈大步的道理,针对现实确定了以环境美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思路,使群众切实感受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际利益。
  二、树立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思想 高标准规划整治环境
  1、用跨世纪典型示范区标准搞好整体规划。去年以来, 场党委就如何把农场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使它真正成为发展经济的“龙头”,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以文明富裕形象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提到了农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规划上,按照总局党委提出的队队达到标准化小康队,营区路、沟、林、墙、院一条线,房、井、圈、厕、仓整齐规范,实现“绿化、净化、美化和香化”,人均绿化面积 4平方米以上要求,农场聘请佳木斯市园林局规划处及分局有关专家来场对各单位营区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设计,并按现代化城市小区标准及文明队小康队要求进行环境整治,拉开了规划的序曲。经过近半个月的紧张工作,设计要求得到了分局专家和农场干部职工的一致赞同。1997年 4月,总局局长王玉林一行来场检查工作时,对农场科学规划建设给予了较高评价,指出农场以老区改造为重点,以跨世纪典型示范为目标的规划建设思维超前,并鼓励农场要在垦区文明城镇规划建设中争上游,进一步增强了全场人民创建的信心。
  2、以整治后进典型为突破口, 大力整治环境。环境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针对各单位环境状况参差不齐现状,首先把农场环境较差的六区、七区做为整治典型,多次深入队区检查指导,制定规划,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这两个作业区投资 4万余元,出动2 000个义务工,1 350台次义务车,展开了环境整治大会战,先后修建了1 450延长米的7条居民街道,拆除了52处影响规划的猪圈,牛棚、仓房和院障,栽种上 316棵垂柳、云杉,彻底改变了营区脏乱差面貌。我们抓住这两个典型在全场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组织各单位领导到六区、七区参观,解决了部分人存在的环境建设是个“老大难”思想。我们还及时抓了环境建设比较突出的四区,推广他们的环境建设中义务建、制度管、三包 (包树木成活,包花样品种多,包清洁卫生),四自 (自栽门前树,自种门前花,自修门前路,自挖门前沟)的做法,对全场各单位产生了较好的滚动发展效应,目前,通过综合整治,全场基本达到住房整齐成形,不危不乱;院障规整,错落有致,力求美观;路平沟直,有树有花,厕所严实,定时清理,圈舍干净,位置合适。
  3、精心实施两个工程。1997年春,农场通过深入调查和了解群众意向,确定以 “路、树、畜、住”四字为整治环境的突破口。首先是整修道路工程。农场和作业区统一规划,各单位组织开展义务修路大会战,对居民区道路取直,填平、挖沟、排水、铺沙石;二是开展村屯路边的植树栽花美化、绿化。1997年,农场投资200余万元,完成了全场140华里环场公路两侧高标准绿化造林工程,完成工程地土方 100万方以上,今春完成工程造林26公里,场、所区投资70万元购置垂榆、垂柳、凡东桧、云杉、京桃、红黄玫瑰等美化树种,各作业区、场部实现绿树成行,花香四溢。
  三、明确责任 建立网络 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 共同建设的良好态势
  实践证明:精神文明建设与管理,是文明建设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建设的延缓是深层次的建设,我们建网络、抓实干、促建设,目的是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真正达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均衡发展的目的。
  1、实施目标管理。1997年初,结合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 农场先后制定下发了《浓江农场精神文明建设九五规划》、《浓江农场1997年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与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制度,分工责任。农场党委按照目标管理软硬指标,对基层单位实行百分考核,把考核目标分为20项内容,总分达到90分以上为合格,由场文明办组织申报农场、分局、总局文明单位,对荣获称号单位,农场按“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规定,给予单位主管领导表彰奖励,达不到80分的单位干部不准评选先、优、模,低于70分单位出示“黄牌”,并在全场通报批评。今年,结合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六大工程”,全场又有 4个作业区申报了分局文明队(标兵),农场申报了分局文明单位(标兵),总局文明单位。今年10月已全部通过了分局文明办验收。
  2、明确分管部门责任。今年初, 我们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指标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全场各业务部门,围绕精神文明创建分工协作。党政部门积极在全场干部党员中开展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活动,把抓好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做为文明建设的大事来抓,坚持以“四化”标准选好干部,把好企业的“用人关”。公、检、法、司部门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良化社会风气;纪委、监察部门加强廉政建设,定期对“两公开”情况进行检查;工青妇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围绕农场生产,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竞赛和“致富能手”、“十杰青年”、“五好家庭”等典型事迹报告会。并对全场各单位的安全生产和计划生育签订责任状,实行一票否决。
  3、集中资金,重点投入专项建设。近两年来, 农场党政领导形成共识,把改善农场环境做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带动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决定改变原有的“零打碎敲”的资金投入方式,在“九五”期间统一集中安排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基金500万元,每年提取100万元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项目,对环境工程、改水工程,社会公益事业等实施重点突破。
  一是改善农场通讯手段,建立信息网络。1996年,农场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资72万元完成了512门程控电话的设计安装工程,实现了农场电话与全国各地的直拔。今年,农场又有5个作业区安装了程控电话分机,112个家庭自费安装了程控电话,场部地区有200个家庭自费安装了程控电话,全场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45%以上。
  二是丰富职工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农场先后投资25万元完善了部分职工体育场地,装修了多功能职工文化活动室,全场连续三年开展了全场职工篮球赛和乒乓球比赛,组织了全场文艺汇演,促进了农场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职工群众的精神风貌。
  去年农场采取群众自愿集资的方法,筹资40万元,完成了场部地区、三区、七区、九区有线电视工程,现在全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 60%,职工坐在家里就可以收看到中央台、省台等12套电视节目。农场计划在两年内使全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三是改善基层职工居住和生活环境。今年各作业区自筹资金40万元,铺建营区砂石路5 840延长米,规划营区小沟 4 500米,新建石桥15座。与此同时,我们按照农场精神文明建设“九五”规划,于1997年10月,拿出专项基金70万元用于原场部地区和七区自来水工程,10月底,全场实现自来水入户率70%,到1998年底全场自来水入户率可达100%。
  4、建立网络体系。一是建立领导网络。农场成立以书记、 场长为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创建与管理的具体项目,健全各种组织,成立了爱国卫生、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绿化造林、综合治理等五个领导组织,按照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目标,强化领导,形成全场上下贯通,条块纵横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网络。二是建立制度网络。农场在创建制度方面,制定了《文明单位标准》、《五好家庭标准》、《综合治理方案》;在管理制度方面,制定了《环境建设管理条例》等;使文明建设与管理有依有据,有章可循。三是建立管理网络。农场以宣传部为基础成立文明办,具体指导、检查、规划及协调各单位文明创建情况;基层单位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本单位文明创建工作。
  四、立足实际 坚定不移地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方针
  几年来,浓江农场党委及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做到体制变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变;班子变坚持两手抓的意识不变;经济形势变对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变;活动形式变,抓标治本的根本措施不变。从而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促进了农场的开放开发和经济建设向前发展。
  1、以良好的环境和社会秩序吸引大批异地开发大户来场投资开发。 去年以来,随着农场环境建设的改善,农场知名度信誉度也越来越高,加上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不断吸引一大批异地开发户来场投资开发。据统计,目前仅绥化市绥信开发公司,丹东物资总公司大连分公司,总局工会在农场就先后投资 6 000余万元进行荒原开发和水稻种植,有利地促进了农场开放开发步伐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使投资者得到实惠。去年在水稻价格不景气的情况下,绥化市绥信公司在农场水稻开发仍取得盈利 300万元的好效益,今年,绥信公司在农场开发种植的水稻可望盈利700余万元。
  入冬前,省内外已先后有10余家投资公司和单位来场考察了农场的水田开发,并对农场的投资环境表示满意,目前,已有 7家公司和单位与农场签订了投资开发议项,近百个异地开发联合体来场签订了明年的水田开发合同。
  2、把握两个文明建设内涵, 坚持两手抓方针。实践证明就经济抓经济或把经济发展作为惟一的目标,是违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既不利于经济建设的本身,也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建设,放松精神文明建设会使人们把注意力局限于物质文明建设,甚至出现了一手软,另一手也硬不起来的现象。
  浓江农场六区、七区建队后,由于主要领导长期淡化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党政班子不思进取,群众精神涣散,营区脏、乱、差出名的不良恶果。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硬”方针,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两年时间使作业区连年实现经营盈利。今年,两个作业区分别通过了分局文明队(标兵)的验收。这件事例使我们认识到:在我们抓物质文明建设落实到经济工作上的必要性,又要看到落实到社会进步上的必要性,这样才能摆正两个文明位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此文为1997年建三江分局精神文明建设会议上的经验介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