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强管理 上标准 夯实农机基础开创农机管理新局面

强管理 上标准 夯实农机基础开创农机管理新局面



           强管理 上标准 夯实农机基础开创农机管理新局面
                   刘忠汉 李学军
  农业要发展,农机是关键,农业机械化是垦区农业生产发展的生命线,是实现高产、稳产、高效益农业的根本保证。加强农机标准化管理是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最有效手段。2002年农场农机工作在总局、分局党委和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场农业生产这个中心,以质量效益农业为核心,深入开展了以田间作业标准化为重点的农机标准化活动。坚持了农机“六统一、七加强”的管理制度,加快了农机更新步伐,充分发挥了农场机械化优势,为农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创了农机管理工作新局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增加投入,加快农机更新步伐
  浓江农场是以种植业为主的机械化农场,现有耕地面积33万亩,其中:水田12万亩,旱田21万亩。在建场以前农场农业机械保有量为502台件,动力机械装机容量为7 420.25千瓦,95%以上机械超年限使用,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自1988年建场后,农场各届领导班子都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加大了对农业机械的更新改造步伐,相继投入4 650万元购入各种农业机械。截止2002年全场拥有总动力2.7万千瓦,平均每自然亩拥有总动力0.084千瓦,农机新度系数达0.96以上。全场拥有各类农机具2 542台件,其中:佳联产1000系列收割机44台,3060收割机11台,链式拖拉机47台,大马力轮式车61台,水田机具 1 325台件,菲亚特M160拖拉机 7台,8100T迪尔全履带拖拉机1台,旱田农业作业耕、种、管、收、运输五大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 97%以上,水田大棚育秧、播种、整地、栽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六大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80%以上。
  在扶持农机更新的政策上,农场采取农场自筹、补贴、项目补贴、个人投资等多种形式,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职工更新农机具。对农场引进购置10万元以上的大型机具,在转卖给职工时一次性减免20%,剩余部分分8~10年还清,利息由农场承担。对职工购置10万元以下的农机具,农场垫付 50%资金,职工分三年还清,利息由农场承担。为提高水田机械化程度,在购置水田机具搅浆平地器、手扶、插秧机、微耕机时,农场一次性补贴1 000元/台。在优惠的政策下,仅2002年农场职工就购买了清江654拖拉机6台,3060收割机7台,中型耙6台,插秧机150台,小麦通用机 3台,手扶40台,水田座机35台,水稻割晒机51台,引进852机械厂生产小麦前悬挂割晒机 1台。几年来由于农机更新步伐不断加快,大大提高了农机新度系数和农机装备水平,使农场生产力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促进了田间作业标准化水平,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调整政策,增加投入,加强农机基础建设
  我们农场自1988年建场以来,加大了对农机更新的投入力度,但在农机基础建设方面投资较小。1998年以前农场各单位没有一处砂石化农具场,没有一个农具场有围栏,且规划不合理,农具场“散、乱、大”的特点给农机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尤其是机具产权改革以后,农具场时常发生丢失零配件事情,职工对放在农具场的机具不放心,使农机管理水平和机具技术状态受到很大影响,也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使农场领导清醒地认识到:要想使农场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必须加强农机管理,把农机工作放到第一位。经过农场领导认真研究,总结经验,认为要想发挥大机械化优势,提高农机管理水平,就必须从基础抓起,就必须加强农机基础建设的投入。为了筹集农机基础建设资金,我们采取了农场拿大头,剩余部分按机型提取农具场基础建设维修费的办法。农具场基础建设维修费专款专用,由机务副场长审批专门用于各单位农机基础建设,提取标准为链式拖拉机200元/年,收割机600元/年,大中型轮式400元/年,小四轮150元/年,手扶100元/年,插秧机60元/年,水田座机60元/年。同时农场积极鼓励有机户在机务区建造单车库棚,由个人投资农场按造价的30%给予补贴,产权归己,免收土地部门,建设部门各项费用,单车库棚在建造方面要按农场农机部门的要求标准。由于农场领导重视,政策、资金到位,1998~2000年三年投入 100万元,先后购建了 9个单位农具场铁围栏,实现了100%农具场围栏。拉砂石铺垫了部分单位农具场。为了使农场农机管理进一步上标准、上台阶,近两年农场继续加大了对农机基础建设投入力度,两年投资120万元,购建了4个单位高标准、有欧式建筑风格的水田机具库棚,又改建了三个单位水田机具库棚,水田机具库棚化达到80%。拉砂石9 500方铺垫农具场,农具场砂石化达到100%。又购买了大量砖石,砌筑了排水沟、花池子,种植了花草,美化了环境,机车清洗平台、机车清洗机达到100%。通过农场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浓江农场三库一场管理已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现在浓江农场三库一场已成为农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亮点。
  由于农场农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有机户包括水田种植户,由原来的不愿停,认为停与不停一个样,对入场停放机具不放心,不愿停到农具场,到现在自愿地把机具停入农具场。居民区、田间再也看不到长期停放的机具,真正达到了农机具统一停放的标准,这样也推动了农场精神文明的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狠抓了农机具技术状态标准化管理工作
  没有标准的机具,也就谈不上标准化作业,要想使农业全面积、全过程、全作物达到标准化,就必须狠抓农机具的检修标准化工作。
  1、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类机具检修
  为了把农机具检修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把全年按作业季节分为五个阶段:麦播包括水田秧苗播种、大田(水田)播种、田间管理、麦收、秋收五大作业季节,提早下发各阶段农机具检修标准。在检查过程中,我们本着高标准、严要求,一点也不能差的原则,先由各单位对检修的机具进行自查、报检,农场农机部门再限期进行复检,通过贴合格证的办法,经验收不合格的机具不准投入作业,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直到达到标准。并且对检修后的所有农机具进行整形喷漆,提高了检修质量, 车容、车貌有了明显改观。 使检修后的机车真正达到了“五净、四不漏、一完好”状态,农具也达到了“五不、三灵活、一完好”标准。在检修的同时我们也对一些不适应农艺要求的机具进行了改装,如:中型耙后带同步刮板式平地器的改装、起垄机液压升降划印器的改装、小麦通用机限深装置的改装、小麦割晒机散铺器的改装都收到了显著效果,受到广大种植户的好评。由于农机具技术状态的提高,保证了农场农业生产顺利完成,今年农场种植17万亩秋季作物,收割机、拖拉机纯作业时间仅用12天就全面彻底地结束了秋收及秋整地工作。
  2、狠抓了水田机具检修标准化工作,加速了水田机械化进程
  由于水田种植人员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大部分不懂机具维修、保养知识,出现重使用、轻保养。在作业季节中机具故障率非常高,工作效率极低,严重影响了水田机械化发展进程。针对这一情况,农场农机部门组织各单位成立由收割机手组成的水田机具检修服务队,由本单位统一对水田座机、插秧机、工厂化育秧设备进行维修,检修服务队包检修质量,每台件收取维修费80元,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水田种植户因技术水平差,检修机具困难的情况,提高了水田机具技术状态完好率、出勤率,收到了显著效果,加快了水田机械化进程。
  3、坚持农机具常年维修制度,确保农机具常年处于完好状态
  为了使农机具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我们农场始终坚持了农机具常年检修制度,对农机具常年坚持做到“五不、三灵活、一完好”状态。尤其对早春农机具做到了停一台、清理干净一台、检修完好一台、入场一台。为第二年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抓标准、树典型,加强田间作业标准化管理工作
  田间作业是农机工作的“落脚点”,在农业生产上最为敏感。为了使田间作业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农业生产,农场制定了不同作业人员的技术岗位责任制,出台了“优机、优具、优价”政策,质量验收措施,建立责任追究卡,播种作业以出苗质量标准为依据,收割作业以不跑粮、不漏粮、无泥花脸、割茬不超标定收割价格。在制定严格的措施、政策的同时,为进一步搞好田间作业标准化,全场开展了田间作业标准化能手活动,在麦播、大田播种、麦收、秋收这四个主要生产阶段,每个阶段由各单位申报,农场机务部门、工会、广播电视组织考评,评选出了 5名田间作业标准化能手,奖励200元/人,并且通过农场电视大力宣传。今年我们农场在春播期间开展了田间技术项目大比武活动,参加人数达80人。通过轰轰烈烈的田间作业标准化活动的开展,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效果,大大促进了田间作业标准化的开展,也使农机操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五、抓培训、带队伍
  基层农机管理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一个单位农机管理的好坏,为使作业区机务主任能尽快适应当前农机管理工作要求,几年来我们除组织机务主任参加分局举办的培训班以外,还积极选拔一些年轻、事业心强的干部进八一农大深造学习,并且农场农机部门多次利用以会代训的形式集中对在岗的机务干部进行培训。同时在选拔任用机务管理干部时,我们也是精挑细选,不仅要求精通本职业务,还要作风过硬。今年经我们挑选的两名机务主任在农机管理工作上始终名列前茅。我们在抓好机务管理干部素质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对一线机务工作的培训学习,今年年初农场机务部门逐个单位对机务工作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学习,现场解答机务工人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培训 650人。并且通过各生产阶段定标现场会对参加作业人员进行实地培训。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的开展,使机务队伍的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抓好农机监理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无事故
  如何在新形势下抓好农机管理工作,抓农机监理工作是一种有效途径,抓农机、保安全是我们农场监理工作的重点。首先我们加强了农机安全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了农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及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在全年五大生产阶段前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农机安全教育并签字,教育签字率达100%。其次加强了机动车安全技术状态的检查工作,农场监理部门结合春检逐台车进行安全技术状态检查,对安全技术状态差的机车不发放春检合格证,严禁其作业,并限期整改。通过大力宣传,严格检查,有效地预防了农机事故的发生。再次是按照分局监理站统一安排,我们以农场之间农机安全联检及农机百日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了以清“两黑”为重点的农机监理工作,田查路检67次,纠正违章车次135台次,对5户长期不落户、不办证的钉子户依照农机法规采取了强制措施。今年共清理没落户机车 127台,办理驾驶证56人,机车落户率达100%,持证率达100%。通过努力,使农场农机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轨道。
  几年来,我们发扬了“北大荒”人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在农机管理工作上真抓实干,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分局领导及农机处领导的多次表扬。红兴隆分局机务战线的领导及分局各兄弟农场先后到农场对农机工作进行了共同探讨。分局多次组织在浓江农场召开由各农场场长参加的大型农机管理工作现场会,不仅极大带动了分局农机化工作进程,提高了农机标准化水平,也为全面实现质量效益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农场连续三年被分局评为农机管理标兵农场、先进文明监理所的称号。2001年被总局评为农机管理标准化农场。为推动农场农机化工作进一步开展,使农场农机管理标准化工作再上一新台阶,2002年我们农场申报了总局农机管理标兵农场。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农机管理标准化水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用崭新的风貌开创农机管理新局面,为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