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试验总结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试验总结



                 邢春秋 马 艳 王来福
  试验目的是在水稻非关键需水期,通过控制土壤水分造成适度的水分亏缺,改变水稻生理生态活动,改善水稻根系在土壤中水、肥、气、热、养分状况,让水稻根系和株型健壮,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更趋合理,促进和控制水稻生长,调节和改善水稻生长的群体结构,达到促控平衡,节水、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通过试验取得很好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水稻  控制灌溉 技术
  经过一年的生产试验,对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此项技术不仅减少了灌水次数,节约了用水量,降低了成本、增加了产量,因此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具有节水、高产、优质、低耗、抗倒伏、抗病等优点。
  1、基本情况
  1、1试验地点:浓江农场第一作业区一号地。
  1、2试验项目: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试验示范。
  1、3品种:99—390。
  1、4小区对比试验,共设三次重复,每个处理各时期灌水上限均为饱和含水量的50.2%;灌水下限返青期为化皮水、分蘖(前、中、后)期含水量(40.2%、35.1%、30.1%);拔节期(前、后)含水量(35.1、40.15%)抽穗期40.1%、乳熟期35.1%、黄熟期自然落干。
  1、5处理设计为控 Ⅰ—1 灌水上限 控Ⅰ—2控 Ⅰ—3控 Ⅱ—1控 Ⅱ—2 控Ⅱ—3 CK—1CK—2 Ck—3
  1、6各处理内容:
  1、6、1、控Ⅰ处理为 节水控制灌溉,下雨及时排水,不保留水层。
  1、6、2、控Ⅱ遇降雨,田间可蓄雨水,但蓄水不超过50㎜。
  1、6、3、CK为常规栽培是对照。
  1、7插秧时间5月12日。
  1、8插秧方式:手插宽窄行(40㎝—20㎝)×12㎝。
  1、9本田除草:阿罗津两次封闭除草,第二次加苄嘧磺隆。
  2、1节水情况
                 节水控灌表(2005年)
  表附—1


  
  节水情况分析:控Ⅰ较对照平均节水125.6立方米/667平方米;控Ⅱ较对照平均节水133.4立方米/667平方米,控Ⅰ平均节省用水成本9.2元/667平方米,控Ⅱ节省用水成本9.8元/667平方米,(在本地2004年4月1日—9月20日降雨量为331毫米计220.8立方米)。
  2、2产量性状
                 产量性状考种表(2005年)
  表附—2


  
  经济效益分析:从产量性状上看控Ⅰ好于控Ⅱ和对照,控Ⅰ第一有效收获穗数控Ⅰ最多;第二结实率高;第三千粒重比控Ⅱ和对照好;第四成熟比照早熟 3天左右,第五从各处理平均产量看控Ⅰ为603.6公斤/667平方米, 控Ⅱ为592.6公斤/667平方米,CK为556.9公斤/667平方米,控Ⅰ比对照增产水稻46.7公斤/667平方米,增产8.4%,每公斤水稻为1.5元计算,每667平方米水稻可增加效益70.05元再加上节水费9.2元,累计每亩(667平方米)水稻可增效益79.25元节约用水125.6立方/667平方米。
  3、存在问题:
  3、1经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进学习。
  3、2节水控制灌溉土壤表面现象不好观测很难掌握,需要多实践。
  3、3控灌与叶龄关系不好把握,要加强实践和学习。
  3、4控制灌溉不能超过土壤含水量下限值,如控Ⅰ—3产量低粒重下降。
  4、结语与讨论
  4、1节水控制灌溉技术适合建三江地区草甸白浆土,通过一年试验节水控灌技术是一个很好的项目;白浆土具有通透性差、保水力强的特点,通过控灌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使土壤氧气增多,促使水、肥、气、热诸多因素协调,以改善水稻的营养条件,不断提高土壤肥力,使水稻产量提高。
  4、2节水控灌溉技术具有节水、增产、降低成本、省工、省事提高灌溉水生产效率的特点有应用价值。
  4、3节水控灌技术在整地上应以平翻为好,这样可为水稻生产创造一个上实下宣的土壤环境,有利于水稻增产。
  4、4采取控灌技术,使水稻品质提高、整精率、垩白率明显好于对照;而且抗病、抗倒伏能力增强。
  5、对于节水控灌技术与叶龄诊断技术相结合, 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应进一步研究此项课题。
  6、节水控灌技术在节水时不能超过各阶段土壤含水量下限值, 低于下限值后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使库、源、流不能协调,因此要掌握好尺度。(原载《垦殖与稻作》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