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资源

第四章 资源

资源


1、土地资源
  截至2000年全局经营区域总面积831099公顷,其中耕地308429公顷、林地142443公顷、草原牧地28955公顷、水面75509公顷、苇塘9264公顷、可垦荒地74014公顷、建筑用地及交通用地31179公顷、其它土地160795公顷。
  1985年全局经营区域总面积908333公顷,前后比较,2000年较1985年面积减少77234公顷(115.85万亩)。
              经营面积增减情况表
                (2000年)
  表1-3



  从农场看,基本无变化的农场一个:八五○农场;面积减少在1万公顷以上的农场4个:八五五农场减22957公顷、八五一○农场减10024公顷、八五一一农场(含原龙头农场)减26080公顷、兴凯湖农场减18932公顷;面积减少在1000公顷以上的农场4个:八五七农场减5900公顷、海林农场减4142公顷、宁安农场减24036公顷、八五六农场减1316公顷;面积增加在1万公顷以上的农场1个:八五四农场增10311公顷;面积增加1000公顷的农场2个:八五八农场增2915公顷、庆丰农场增1429公顷;云山农场增882公顷。
  造成总面积增加减少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历史上各场在测量和计算时,或因量算不准,或因漏算、重复计算造成误差。1984~198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在省土地局及市、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下,管局进行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简称详查),经过详查,误差得以校正;二是历史原因造成,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人民不断向农垦经营的区域内进行渗透,开荒建屯,或建立地方林场,形成地权纠纷,而在解决地权纠纷时,上级政府又以“尊重现实,承认现状”为解决地权纠纷的依据,将原属农垦的土地或山林划出。仅八五一一农场就划出土地22100公顷(332万亩);三是部分农场在过去量算面积时,误将地权不属于农场部分计算在农场面积之内,在土地详查中将这部分面积从农场总面积中扣除了;四是分洪道内的坝外地,原都计算在农场面积以内,但按土地详查划界实施细则的规定,这部分坝外地不划给农场,但允许农场有临时使用权。八五六农场仅坝外的耕地就有2133公顷,八五七农场的坝外耕地达4267公顷。坝外地的面积划出,使总面积减少。
  2、水资源
  垦区范围内河网纵横,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共41条,主要河流有7条,另外还有大、小兴凯湖,是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的地区。全区水资源分为客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类。
  客水。是由主要河流的径流量及大、小兴凯湖的蓄水量构成。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穆棱河22亿立方米、阿布沁河2.46亿立方米、挠力河4.09亿立方米、七虎林河6.72亿立方米、小穆棱河1.01亿立方米,乌苏里江约100亿立方米。小兴凯湖正常蓄水量2.42亿立方米,可供水量1.24亿立方米,大兴凯湖贮水量109.5亿立方米,可供水量2.9亿立方米。
  地表水(区内的地表径流)。全局总面积831099公顷,年均降雨量550毫米,平均径流深度145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约12.7亿立方米,地表年产水量10.6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5.99亿立方米。
  地下水。根据《黑龙江垦区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及《东四局第四系浅层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成果,全局第四系浅层地下水含水层较厚,连续稳定,埋藏浅,易开采,单井涌水量大,水质较好。经测算平原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7.57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5.95亿立方/米。
  全局地表、地下水资源总量16.5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0.62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5.9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000立方米/人,高于全国平均数(2700立方米/人)和全省平均数(2093立方米/人),而每亩耕地拥有水资源量仅为388立方米/亩,低于全省平均数(504立方米/亩),仅为全国平均数(1695立方米/亩)的五分之一。从水资源利用情况看,地表水年已利用量为5.71亿立方米,占可利用量的95.3%;地下水年开采量已达5.69亿立方米,占可利用量的95.63%。但过境客水开发潜力很大。
  3、森林资源
  全局林地面积142443公顷,其中天然林为80237公顷,人工造林累计面积62206公顷。天然林多为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以柞树为主,其它还有椴、水曲柳、黄菠罗、胡桃秋、桦树、大青杨、山榆、色树、五角枫等。人工用材主要树种为红松、樟子松、落叶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等。人工防护林树种主要是杨树、落叶松。全局森林覆盖率为17.1%。
  全局用材林总面积91489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64.2%。蓄积量713.45万立方米。其中柞树蓄积量占29.1%,阔叶混交占20.6%,落叶松占18.7%,山杨及其它杨类占24.4%,其它珍贵硬阔混交占0.1%,椴树占0.8%,红松占0.2%。
  4、草原牧地资源
  全局现有草原牧地28955公顷,是一片没有污染的净土,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注:“草原牧地”统计部门与畜牧部门提供的数据相差很大,统计部门的数字较畜牧部门提供的数字少23694.7公顷(355万亩)。畜牧处提供情况为:“1995年按总局的要求进行了草原核查,核查结果确认草原面积为788万亩(52649.7公顷),在核查基础上,总局代表省政府对农场核发了草原使用证,共13个,进一步确认了农场的草原使用权。各场的草原面积、位置都落于图上。为按《草原法》进行管理,管局成立了草原监理站,农场成立了草原监理所”。统计部门是各种统计数字的权威机构,是这部志书各种数字的依据。但畜牧部门所提出的数字也是按总局要求核查上报,省政府核发了草原使用证,面积是省政府确认的,也有权威性。为此,续志中难以取舍,将两组数据均记入志书中)。
  5、野生动物资源
  随着垦区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大片荒原已变成了耕地,人类活动改变了生态环境。适合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范围愈来愈小,野生动物数量已大大减少,大型野生动物已很少见。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野鸡、野鸭、大雁、黄鼬、水獭、麝鼠、山兔、狍、貂、狼等。山区还有马鹿、棕熊、野猪等野生动物。原有的豹已多年没有发现,但东北虎仍有踪迹,1994年10月21日上午9时许,八五四农场十二队一妇女在场院附近的地里收玉米时,被一只东北虎咬伤,老虎伤人后扬场而去,正在场院干活的数十人目睹了这一场景。
  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1986年建立了兴凯湖自然保护区。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鸟类180多种,其中迁徙鸟150多种,留鸟30多种。国家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白鹳、白鹤、天鹅、白尾海雕等,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尾海雕,是本地区特有的体型庞大可捕食大天鹅、羊羔的猛禽,当地人又叫它海冬青。保护动物有水獭、马鹿、水貂、獾、东北黑兔等39种。1996年黑龙江省在八五八农场荷花泡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的鸟类52种,分属13目27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白鹳、白头鹳、白尾海雕;二级重点保护的有丹顶鹤、白额雁、大天鹅、鸳鸯、白尾鹞、红脚隼等。兽类23种,分属5目11科,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马鹿、驼鹿、黑熊、棕熊、猞猁等。
  6、副业资源
  山产品有木耳、猴头、山胡桃、榛子、蘑茹,山野菜有蕨菜、薇菜、黄花菜、水芹、剌老鸦、婆婆丁等。药材除遍布完达山脉的剌五加外,还有鹿茸、熊胆、人参、黄芪、黄柏、防风、龙胆草、五味子、三棵针、党参、芍药、柴胡、穿地龙、平贝、冬青、冰凌花、细辛、百合、野薄荷、苍术、白鲜皮、玉竹、大活、升麻、桔梗、仙鹤草、茵陈、灵仙、苦参、狼毒、元胡、麻黄草、草鸟、龙奎、鸡斗米、车前子、坤草、马齿苋、地榆、益母草、满江红、防风、四叶参等180多种。
  7、渔业资源
  全局有水面75509公顷,可养鱼水面4733公顷。在兴凯湖自然保护区鱼类,主要是鲤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鱼类有翘嘴白鱼(大白鱼)、鳇鱼、乌苏里白鲑等,湖内还盛产湖虾。八五八农场荷花泡自然保护区有鱼类45种,隶属7目10科,其中属鲤科的有26种,主要经济鱼类有鲑、鳇、鲤、鲫、鲢、乌苏里江鲑等。在多数河、泡里,有鲫、鲤、胖头、鲶等鱼类,开垦初期较为常见的三花五罗(鳌花、鳊花、鲫花,哲罗、法罗、重罗、雅罗、胡罗),已十分罕见。沼泽里的老头鱼、泥鳅因过量捕涝,数量也大为减少。
  8、矿产资源
  分局经营范围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据管局1995年10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技术)总结》记载,“全局范围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已探明的煤炭储量约4000多万吨,钾矿石、石灰石、硅矾石、黄金等有90多种,现已开采的有40多种,石油、天然气正在勘测中”。
  9、旅游资源
  兴凯湖是垦区的旅游胜地,该旅游区分为兴凯湖泄洪闸湖岗旅游区和当壁镇旅游区。泄洪闸湖岗旅游区内自然形成的一条90公里长的湖岗,大、小兴凯湖在湖岗西侧,湖岗上林木葱翠,有形如黄山迎客松的兴凯湖松。浩瀚的兴凯湖气势磅礴,湖水清澈,沙底平缓,是天然的消暑和游泳场所。旅游区内有新开流遗址,墓葬33座、鱼窖10座,出土过大量的以鱼鳞纹、网纹、波纹为特征的陶器,还有石器、骨器、牙角器等,被省列为三级保护文物。另一处兴凯湖旅游区在当壁镇,除兴凯湖烟波浩渺的湖光景色外,还有王震塑像、纪念碑和纪念馆,密山海关通往俄罗斯的国门也在当壁镇。兴凯湖的湖水烹调的鲜鱼,味道特别鲜美。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人到兴凯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