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植物保护

第五节 植物保护


一、种苗期病虫害防治
  80年代防治作物根部病虫害采用湿拌种技术,有效地抑制了根下病虫害发生。
  小麦根腐病应用50%福美双或多福合剂,用量为种子量的0.3%。
  大豆根腐病拌0.4%多福合剂,兼治潜根蝇、孢囊线虫可另加35%甲基硫环磷乳油种子量的0.5%湿拌种子,或50%辛硫磷种子量的0.1%湿拌种子,或40%乐果乳油种子量的0.5%湿拌种子。拌药后3~5天内播种,否则易造成大豆药害。为增强药剂附着力和均匀一致,采用聚乙稀醇为粘着剂,保证药剂不脱落。
  玉米丝黑穗应用25%锈宁,按种子量的0.2%拌种。
  1993年种衣剂开始在全局示范应用。种衣剂是国际上新发展的良种包衣新产品,它与用于浸种或拌种的农药不同,包衣种播入土壤后,种衣剂在种子周围形成防治病虫的保护屏障,使种子消毒和防治土传病菌的侵染。当种子发芽出土时,缓慢释放的药剂被植株吸收传导到未施药的地上部位,起到防治苗期病虫侵害的作用。种衣剂中含有微肥、激素,能促进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
  通过使用种衣剂,普遍认为拌种方便、对作物安全,防治病虫害的效果明显好于常规药剂拌种。局内使用的种衣剂1993年主要有大麦、大豆、甜菜、油菜等4种种衣剂。1994年起小麦和玉米种衣剂在全局示范推广。
               种衣剂应用情况表
               (1993~2000年)
  表3-42



  二、生育期主要病虫害防治
  本区主要病虫害有大豆灰斑病、小麦赤霉病、稻瘟病;大豆蚜、大豆食心虫、粘虫、水稻潜叶蝇、负泥虫、玉米螟等。防治方法是根据测报情况采用机械或飞机喷雾进行防治。主要药剂杀菌剂有:克菌丹、多菌灵、福美双、粉锈宁、比艳等;杀虫剂有乐果、辛硫磷、敌百虫、敌杀死、氯氰菊酯、来福灵、功夫、赛波凯等。
  15年间,粘虫有三次大发生,1987年173万亩、1989年169.7万亩、1997年64.7万亩,达到防治指标的均进行了防治,三年累计防治面积293万亩,控制了危害,减轻了损失。其余年份病虫发生面积小且程度较轻,基本没有造成损失,究其防治原因,一是加强了病虫预报,防治及时准确;二是抗病虫品种的筛选和应用;三是合理施肥,重视微肥的使用,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四是预防为主,健身防病;五是防治及时,药剂品种丰富且防效好。
  近年来,水稻出现了几种新的病虫害:叶鞘腐败病、纹枯病、污点病、稻螟蛉等,正在积极研究其防治办法。
            作物生育期间病虫害发生情况表
               (1986~2000年)
  表3-43                       单位:万亩



  三、化学除草
  1985年以后化学除草技术已全面普及,除草剂品种也逐年增多,根据本地区的适宜条件筛选出许多安全高效的化学除草配方。
  大豆化学除草以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为主,茎叶处理为辅。1986年赛克津开始推广应用,和都尔混用,逐渐代替氟乐灵和灭草猛。随后国产除草剂乙草胺、赛克津的开发成功,加快了化学除草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处理配方也由原来的二元混配发展到三元、四元混配,既扩大了杀草谱,减轻了药害,又降低了成本。大豆化学除草的主要配方有:
  土壤处理:都尔(或禾耐斯、普乐宝、乙草胺)+广灭灵+赛克津(或甲草嗪、速收、宝收);广灵灭+普施特(或金豆)。
  茎叶处理:舒捕净、禾草克、稳杀得、盖草能、克阔乐、杂草焚、克莠灵等。
  麦类除草仍以防除阔叶杂草为主,主要有24-D丁脂、甲璜隆、百草敌、宝收等。有野燕麦的地号选骠马、野燕枯等。
  玉米除草以苗前土壤处理为主,使用的除草剂有都尔、禾耐斯、乙草胺、玉农乐、宝收(阔叶散)、赛克、阿特拉津等。
  水稻除草首先考虑安全性,80年代化学除草品种较少且使用技术很不完善,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和品种逐渐增多,已初步掌握了水稻田杂草防除的配套技术。可使用的除草剂有禾大壮、丁草胺、马歇特、威龙、敌稗、艾割、农得时、草克星、快杀稗、金秋、阿罗津、苯噻草胺等。
               化学除草情况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3-44



  四、植物检疫
  管局在1983年成立了植物检疫站,在省植物检疫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垦区的农业植物检疫行政执法工作。职责是:
  1、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和省政府发布的植物检疫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宣传普及植物检疫知识。
  2、拟定和实施当地的植物检疫工作计划。
  3、开展植物检疫对象调查,编制当地的植物检疫对象分布资料,负责植物检疫对象的封锁、防治和消灭工作。
  4、在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材料的繁育和农产品生产场地执行产地检疫任务。对调出的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根据检疫结果签发检疫证书。对调入的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必要时进行复检。监督和指导引种单位进行消毒处理和隔离试种。
  5、监督指导有关部门建立无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繁育、生产基地。
  6、在当地车站、机场、港口、仓库及其他有关场所执行植物检疫任务。
  1983~2000年18年间,分局植检队伍逐渐扩大,专职植物检疫员已达16人,均经省植物检疫部门培训合格,持有农业部统一的植物检疫员证。
  1991年和1993年,管局组织了全局性的植物检疫联合执法大检查,检查了各农场种子公司、粮油公司等种子繁育和产品流通单位,旨在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使受检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知法、守法,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保护垦区农业生产安全。检查中也查出个别法制观念淡薄、知法违法的现象:
  1、管局种子公司未经检疫,擅自从辽宁省调入辽春10号麦种,调入检疫对象小麦腥黑穗。
  2、八五四农场麦芽厂从红兴隆管局调入90吨大麦原料,在其明知有检疫对象野燕麦的情况下,仍卖给生产队做种子,造成人为扩散;该场从安徽调入的50吨大麦原料,带有大量的大谷盗和四纹谷象。
  3、八五一○农场二分场私自从地方引进种子,引进了检疫对象小麦粒线虫。
  4、八五四、八五六等农场参加省小麦联网试验,引入的小麦品种带有检疫对象小麦腥黑穗。
  5、个别粮食部门对执法检查不予配合。
  针对上述违法情况,检查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分别进行了教育、销毁、转为商品粮、罚款等相应的处罚。
  植检站每年在作物生育期都组织全局检疫员进行检疫性病虫害普查,以查清本地区检疫对象发生的种类、面积、分布范围,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危害和蔓延。近年来,我局发生的检疫对象有野燕麦16.37万亩、菟丝子4.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