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1985年,垦区全局兴办家庭农场,农机具转卖给个人。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管理,经过几次体制变动,使原来多年培养起来的规模化、标准化管理遭受很大的冲击。农机具到处停放,机务区的基础建设遭到破坏,“三库”的门窗有的被拆走。机务人员频繁变动,新手多,给机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机具状态恶化,机械作业水平下降,机械事故不断发生。加上部分职工急功近利进行掠夺式生产,更使不断恶化的机具状态雪上加霜。
  国务院1987年7月28日国发[1987]67号文件,批转了农牧渔业部、国家机械委、水电部、林业部关于当前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报告。指出:“为增强农业后劲,加强农业的物资技术基础,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必须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化”。
  1989年3月管局下发牡垦局发[1989]33号《关于加强农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领导,健全农机管理机构,加强农机管理工作。加强生产队后勤设施即“三库一场”(油料库、保养间、零件库、农具场)维修设备的建设,将已丧失服务能力管理混乱的农机后勤归生产队所有,统一管理,组织服务。恢复现有机具技术状态及机务区建设,加快机械更新速度。稳定农机队伍,搞好技术培训。管局要求农机具停放由分散各家各户,集中到农具场按规定制度管理,机具的使用由掠夺式转化为按计划进行技术保养。所有保养间恢复并归生产队所有,统一管理使用。当年有70%的生产队实现常年检修。
  在农机管理上,继续抓好标准化达标工作。1991年管局制定了“八五”期间的农业机械化规划。规划一是紧紧围绕种植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发展抗灾、节能、增产增收的机械设备,包括修造企业设备的更新改造,搞好资金有效投放;二是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进步,把农机行业的科技成果通过有效手段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三是进一步开展以田间作业为中心的农机管理标准化活动;四是有计划分层次地搞好技术培训工作。
  1991年,管局根据农业部《国营农场农机管理暂行细则》和总局《关于继续开展农机管理标准化活动的决定》,开展了“农机管理达标杯”活动,制定了“一、二、五、五”工程规划,即在“八五”期间,获国优场一个,部优场二个,垦优场五个,管局达标场五个,并制定了具体的达标条件。同年7月,管局在八五七农场召开了农机管理标准化现场会议,会上树立了三种典型,第一种是连年盈利的的高效益生产队,按达标条件逐项落实,成为高标准的达标典型;第二种是经营情况不好、底子薄的生产队,充分发挥机务人员的积极性、挖掘各方面财力、物力、经上级部门多次检查督促,并帮助解决问题,使之达到管局标准;第三种情况是双层次经营的生产队,在机具所有权为个人所有的情况下,仍然做到机具统一管理,集中停放,逐条按标准达标。管局还要求各农场树立自己的典型,以点带面。
  1992年管局召开农机工作会议,将农业机械化提高到垦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的高度。为了加强机务管理,促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机作用,有效地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落实《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关于农机管理费收缴的若干规定》(即黑垦局发[1992]10号文),管局决定从1992年3月1日起对国营、集体、个人经营的拖拉机、柴油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收取农机管理费。收费标准以耗油计算,每耗主燃油1公斤,收缴管理费0.05元。
  1996年11月,分局印发了《牡丹江垦区农机管理条例》(即牡垦局发[1996]25号文)。《条例》规定:场队两级成立农机化领导小组,设主管农机副场长,生产队设机务副队长和技术员。农场必须设农机科,下设农机监理所,人员按30万亩以上4~6人、30万亩以下2~4人的标准配备,并确保管理人员工资及活动经费。农场投入农机化发展基金,按每亩0.5元提取,用于机务区的建设及维护,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试验,技术培训,农业机械的更新补贴,奖励等。农场对从事农机作业经营者提取所拥有机具技术状态保证金,采取谁提谁用的办法,经农场农机主管部门逐台逐件验收合格后,年终一次性返还。《条例》还规定,农业机械经营实行国家、集体、股份合作、私营、个人多种形式并存。农机管理必须实行六统一,即统一的农机停放标准,统一的机具状态标准,统一的作业指挥调动,统一的质量验收标准,统一的作业收费标准,统一的油料保管供应。《条例》还规定,农场应制定农业机械近远期更新规划,每年必须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业机械更新补贴,确保农机新度系数在60%以上。
  1994年、1995年、1998年和1999年四个年度,全局13个农场均达到了农机管理标准化的要求,成为农机管理标准化达标农场。八五七农场在1994年和1995年两度被评为总局农机管理标准化标兵单位。云山农场从1997年至199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总局农机管理标准化标兵单位。1999年有261个生产队农机管理标准化达标,占生产队总数的83.7%。分局农机处于1998年、1999年获总局颁发的农机管理标准化达标组织奖。
  为使农机管理标准化跃上新台阶,2000年重点放在农机具统一停放、集中管理、上高标准、达到新水平上。局长先后四次主持召开各场场长参加的现场会,会后跟踪问效。各场针对薄弱环节下功夫,在机务区农具场的平整度、砂石化、农机具的技术状态、农机具的清理、涂油垫起、分区挂牌、摆放整齐等方面下功夫。分局共投入砂石28890立方、水泥支垫块25万件、围栏5569延长米,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全局共建成高标准的生产队83个,实现标准化农场11个,标兵场1个。计划再用2~3年时间,将列入规划的278个生产队,全部达到高标准。
            1995年6月农场机械中耕现场



             农机管理标准化达标情况表
               (1986~2000年)
  表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