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森林防火

第三节 森林防火


在1986~2000年的15年间,森林防火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各级领导可持续发展意识、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森林的保护意识和自觉性不断增强。特别是在改革中,随着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以法治火,森林防火的工作程序、各种规章制度都得到规范和健全。现代化科学管理机制的引入和森林防火设施、设备的更新,大大地提高了森林防火和扑救森林火灾的效能,使火灾的发生率和受害率大幅下降,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维护了生态平衡。
  多年来,管局始终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由管局局长担任,常务指挥由主管林业的副局长担任,副总指挥由武装部长、公安局长、林业局长担任,成员由农业处、畜牧处、卫生处、计财处、法院、安全监察局、办公室等部门主管领导担任。下设森林防火办公室,设专职副主任1人,编制4人,与林业局合署办公。各农场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由农场场长担任,其余由与管局相应的部门主要领导组成,下设农场森林防火办公室,与林业科合署办公。林场与生产队设立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各生产队设1~2名营林员。农场根据行政区域及林业用地面积按1~1.5万亩设1名专职护林员。每个农场设立三级扑火队伍:一是快速机动扑火队,防火期内脱产待命,配备专用运输车、灭火机及配套扑火工具;二是快速基干扑火队,由农场直属企业基干民兵组成,每队30人,配备二号扑火工具,防火期内在岗待命,发生火情时快速出动;三是义务基干扑火队,每个林场和生产队设一队,人数30~50人。另外,全局设立固定防火检查站30个,每个检查站设2名检查员,持证上岗,检查入山的人员和车辆。
  在健全组织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组织和个人的职责,组织包括指挥部和森林防火办公室的职责。个人包括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常务指挥、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办公室正副主任及成员以及营林员、护林员、扑火队员、检查员、了望员的职责。指挥部成员实行包片责任制,管局指挥部每个成员负责一个农场,春秋防火期各检查2次,将责任区与成员职责挂钩。农场分三级责任区包片负责:一是农场指挥部成员包片责任区,二是专职护林员按林业施业区划分包片巡护责任区,三是营林员包本生产队或林场责任区。
  1990年,为完善森林防火检查监督机制,使各项防范措施切实落到实处,管局采用了套检的办法。即管局成立检查团,团长由指挥部常务指挥担任,成员为管局森林防火办公室全体人员。下设13个分团,分团长由管局森林防火指挥部中负责包农场的成员担任,分团负责检查责任农场的森林防火工作,每年春季4月20~30日和秋季9月10~20日的森林防火检查旬进行检查。按照检查团和防火办制定的《森林防火工作实地检查记录》的6项27条,逐项检查,逐条填写,并将责任农场典型经验写成材料一并向检查团汇报。此方法被总局在全垦区推广。1991年管局下发《森林防火目标管理实施办法》,包括宣传教育、组织落实、火源控制与管理、防火业务建设、森林防火责任及考核等6大方面,共31条。管局还统一印制了《森林防火检查通知书》、《森林防火保证书》、《收发文件、报表登记册》、《重点人员情况登记册》、《检查站登记册》、《值班调度册》、《重要事务处理册》、《火情火灾记录册》、《火险记录册》、《生产用火计划审批书》,并开始实行回报制度。同年,根据总局的要求,对全局森林防火检查站进行整顿,办理检查站执照40个,检查员办证76个,做到持证上岗,凭证检查。1995年按照总局要求,管局制定了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三年规划。
  1997年按省和总局的要求,对全局森林防火检查站进行清理整顿,换发森林防火公路检查站证及公路检查证,全局共办公路检查站证96个,办公路检查证30个。同年,根据总局森林防火负责制实行风险抵押金兑现奖罚的办法,分局以牡垦局发[1997]14号文件,印发了《牡丹江分局森林防火负责制实行风险抵押兑现奖罚办法》(试行)的通知。采取分类交纳风险抵押金,由分局年终综合验收考评,对农场下管一级,兑现防火责任费。1997年9月,根据国家林业行业标准,统一开始实行森林火灾经济损失额统计标准,改变了过去火灾经济损失计量标准不一、依据不一的现象,为依法治火、追究赔偿损失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法律依据。1998年根据省森防办要求,分局下发了牡垦森防[1984]4号《关于印发〈牡丹江分局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业务建设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内业建设、设施设备等四大方面,比照省政府规定标准,结合全局具体情况,逐条逐项提出实施要求及标准,并将此纳入年度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考核重要指标,使全局森林防火工作迈上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管理的新台阶。
  从1986年到2000年的15年间,全局森林防火设施设备建设有了较大进展。建成望台16座,按省政府规定每座望台望3~4万公顷,望覆盖率达353%,形成了防火望网络化。全局对讲机146台,电台3部,形成了管局到农场,农场到林场二级无线通讯网络。全局灭火机计245台,按总局每万亩配备一台的标准,达到120%,形成扑火机具化。全局营造生物防火林带230公里,防火阻离带1192公里,形成防火阻隔网络化。为保证森林防火设备建设不断更新和维修的所需资金,采取了总局、管局投一部分,农场自筹一部分,自筹标准按省规定每公顷林地1~15元执行,并纳入防火目标管理主要内容进行考核。为提高森林防火设备使用效益,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制度,专人管理,明确责任,明确权属,严禁挪做它用或发生丢失。
  1986年管局在总局第一次配备32台灭火机后,又自筹资金购进32台灭火机。并在14个农场组建14支128人的快速机动灭火队。1987年管局自筹资金10万元,组建管局至农场半双工中继无线电通讯网,购进中转台1部,固定台13台,手持机39部。首创全总局森林防火实现无线通讯网络化的先河。为尽快达到森林防火“四网两化”(观察望网、通讯联络网、防火隔离带网、预测预报网,扑火队伍专业化、扑火机具机械化)要求,1988年由各农场筹资12万元,由管局统一购进对讲机29部,建成农场与林场,农场与指挥车二级半双工无线通讯网络,基本消除了通讯盲区。由总局投资建成防火望塔5座,配备防火指挥专用车3台。1992年管局对现有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清理,截止该年,全局用于森林防火设施设备资金316.76万元,其中总局投资106.87万元,管局自筹43.68万元,农场自筹166.21万元。共建望台13座,购置对讲机241部,电台3部,灭火机133台,传真机1部,专用指挥车11台。在清理的基础上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建立设施专用档案,要求一机一卡,一种类型一册,建立农场和管局两级档案,做到系统化;二是健全设备设施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明确权属,责任到人,调动权统归管局;三是加强管理,要求设备有专库,机器有专箱,责任到人,并定期保养维修,严禁挪做它用;四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1994年根据总局及省关于对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情况进行普查的精神,对全局1993年前建设的森林防火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普查登记。1997年为适应森防现代化管理需要,分局统一组织自筹资金8万元,购进传真机13台,一次组成全局森林传真网络。
  1990年8月,全局开展了森林防火“三区”规划工作,全局共区划了190个区,其中安全区41个,总面积56.8万公顷;防火区100个,总面积14.2万公顷;火险区49个,总面积13.4万公顷。每个农场和管局都绘制了森林防火“三区”规划图,为森林防火的分区设防、因地制宜科学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从1993年3月起,按上级要求,管局开始实施营造森林防火带工程,管局下文,下达了规划标准、营造树种、营造密度、宽度及任务,以指令性任务下达各场,并纳入工程造林项目管理。当年全局完成营造防火林带60公里。1995年全局防火林带累计已达190.6公里,计608.8公顷,其中用材林185.6公里(5918公顷)。密度达到0.0022公里/公顷。同年,根据总局要求,全局开展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规划工作,总局在宁安农场召开建设规划工程会议。生物防火带主要是选取难燃、生长快的树种,密植造林成带、抑制林内杂草生长,郁闭成林后,起到阻隔林火蔓延的作用。工程分两期,一期工程在“九五”期间完成,二期工程在2000~2010年完成。全局规划营造生物防火林带1844公里,其中培育提高型235公里,改建型766公里,新建型833公里。加上原有的90公里,共计1934公里,平均每公顷林地22米;工程阻隔带1244公里(规划195公里,原有1049公里);自然阻隔带534公里。到2010年规划全部实现后,全局生物防火带、工程阻隔带、自然阻隔带的总和为3712公里。平均每公顷林地38米,形成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森林防火阻隔系统。1999年按照总局的要求,在对森林防火基本情况、森林火灾、林火阻隔系统现状、设施设备现状和防火队伍现状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分15年近期和远期分项进行规划,并将投资建设也列入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科学化管理的目标。
  15年来,由于组织健全,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每年森林火灾受害率均控制在036‰以下,森林火警火灾次数控制在每年4起以下,过火森林总面积控制在每年50公顷以下。15年中,无一起人身伤亡事故,无一起重大森林火灾发生。
             森林防火设施设备现状统计表
                 (2000年)
  表3-59



               森林火警火灾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3-60



  1996年,全局大面积搞五荒开发,大量吸收外来种植承包户,野外作业人员大幅增加,使防火形势十分严峻。4月25日八五五农场二一队家庭妇女冯某,由烧地里杂物跑火成灾,过火面积126.5公顷,过火有林地面积75.1公顷,其中人工林18公顷,天然林57.1公顷,人工林受害率33%,直接损失3.1万元,扑火费用1.9万元,烧毁北兴农场前峰林农场木耳段5.2万段。在这起火灾同时,八五一一农场也有3起外火侵入。
  1998年春,风大物燥,高温少雨,森林火险等级高,加之林内林缘开荒种地人员急剧增加,擅自野外弄火人员不断出现,致使火险火灾频频发生。4月10日上午,八五五农场杨木峡林场施业区8林班,因李某某种地点烧枝丫引起火灾,过火面积10.6公顷,扑火费1.5万元。4月16日12时,该林场23林班又因野外吸烟引起火灾,过火面积34.6公顷,其中人工林17.3公顷,扑火费用18万元,直接经济损失7.8万元。
  以上几起引起火灾的肇事者受到必要的处理。八五五农场主管森林防火工作的副场长杨兆良和防火办主任胡德军,因对在短短几天中连续发生火灾中负有领导责任、直接负责,受到撤销副场长、防火办主任职务的处分。
  多年来,在森林防火中涌现出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受到各级的嘉奖。
  获国家级先进单位的有八五五、八五一○、八五一一、宁安等4个农场,并有甄殿芳等11人受通令嘉奖。
  获省先进单位的有八五五、八五四、八五一一、八五一○等4个农场及管局防火办、牡丹江农垦分局。陈世平、耿华林等5人获模范称号。
  获总局级先进单位的有八五○、八五四、八五一一、八五一○、云山、八五六、兴凯湖、宁安、海林等农场,有60人次获总局模范或先进个人。
  获管局级先进单位的有5个农场、13个农场的防火办。有153人次获管局(分局)先进个人、先进营护林员称号。
  1986年5月,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管局受上级委派,派出以武装部张启仁参谋为队长、林业局耿华林为副队长,由八五八、八五一一、庆丰、云山四个农场33人组成的扑火队,带灭火机15台支援大兴安岭扑火。奋战15天圆满完成了支援扑救任务。人员无一伤亡。全队受到牡丹江市政府的嘉奖。管局为张启仁、耿华林等10人记一等功一次,为彭艳文等9人记二等功一次,为李长印等13人记三等功一次。张启仁、耿华林还获省人事厅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