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奶牛饲养1986年以来,全局把发展奶牛生产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在深化改革中,各农场为扶持养牛业的发展,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八五一一农场制定了十项优惠政策,包括分离人员养牛上交利费从优,待业青年和家属养牛免交费用;以优惠价将牛卖给个人;实行全价保险,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困难户养牛借贷资金实行低息;亲属来场养牛给予落户;每头牛划拨饲料地5~7亩;养牛大户建牛舍、购买挤奶器缺乏资金的,农场提供无息贷款等。八五四农场为外购奶牛的养牛户提供一半或全部低息贷款,外地购牛由两名副场长带队,由畜牧技术人员把关,养牛户现场选牛,农场派车免费帮助运输。共投放贷款160多万元,购回奶牛400多头。八五五农场除规定划拨饲料地、减免间接费、平价供应饲料、免费检疫、和农场出面贷款帮助养牛户购牛外,还规定凡在农场配种站冻精配种繁殖的母牛,在24~27月龄后一次性补助400元,从犊牛到育成期结束,每头给予饲料补助200元,干奶期每头牛补贴16元。该场还按耕地每亩提取1.2元,工副业按每个职工提取2元作为奶牛发展基金。其它农场也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为奶牛发展提供良好环境。15年来在奶牛的饲养管理上,改变了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奶牛生产由单纯注重数量增长转向“两高一优”。从1986年起,全局先后推广了饲草、饲料的种植(推广腊熟期玉米青贮、苜蓿等饲草的种植等)、推广配合饲料优化组合、繁殖育种(推广美加血优秀奶牛冻精人工配种,建立完整的奶牛谱系和生产性登记卡或档案,推广使用奶牛全部冻精配种繁殖等技术手段,人工选种选配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牛舍建设(按标准建造砖瓦结构牛舍,及运动场、收奶间、配种站、兽医室、饲料间等设施)。从1998年起已不搞改良牛,牛群全部都是黑白花。在饲养方面,改为以舍饲为主,产奶牛全部要求舍饲。在挤奶方面,大力推广挤奶器挤奶,到2000年大型牧场已基本实现挤奶器挤奶,全局使用挤奶器挤奶的奶牛已达到60%。
1997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把畜牧业建设成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总局按照总体部署,提出了“四四方略”,即引进四动机制(市场牵动、龙头带动、利益驱动、加压启动);坚持四靠方针(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靠管理);四化经营(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一体化);四大效应(大市场、大集团、大规模、大效益)。分局按照全局实际,提出了树立科技为先导,实施两大品牌战略,构造四大龙头,延伸三链的发展战略。同年重组了完达山乳业集团,利用“完达山”这个著名品牌,牵动全局近3万头奶牛、7000余户养牛人员,使牛乳产业链不断延伸。
1998年,全局以典型引路的方法,推动奶牛生产的发展。先后推广了八五六农场饲养50多头奶牛的养牛大户孙广才的饲养经验、八五一一农场六队股份制奶牛场单产超7吨的经验、八五七农场奶牛合同制管理办法和该场推广秸秆微贮的经验、八五○农场抓牧草种植的经验,并参观了八五四农场张东风个体奶牛场的庄园式模式。还在云山农场召开了青贮工作推广现场会。1999年全局推广“奶牛科技示范户”模式,即夫妻二人从业,砖瓦结构牛舍一栋,150平方米左右的永久性青贮窖一座,饲养奶牛20头,挤奶器一套,小型运输车一台,粗饲料粉碎机一台,饲料地60~100亩,年产商品奶60~70吨,年盈利4万元左右。到2000年科技示范户已达84户。
从2000年起,全局推进了奶牛小区建设,作为实施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生产,科学业化饲养的基础。15年中有关奶牛的科研项目获奖成果37项,其中获管局成果奖的31项,获总局成果奖的6项。还推广新技术8项。到1995年奶牛发展到35398头,之后受国际国内乳品市场的影响,乳制品滞销,贷款回收慢,影响奶资兑现,致使奶牛业滑坡。到2000年回升至29209头,年产鲜奶81395吨,较1995年的18694吨增长3.3倍。全局奶牛小区24个,饲养10头以上的奶牛小户571个,“奶牛一条街”13条,股份合作制奶牛场4个。全局奶牛人工冻配率100%,奶牛死亡率0.83%。
全局奶牛鲜奶产量增长情况示意图
(1986~2000年)
各农场奶牛发展情况统计表
表3-73 单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