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学会和科研成果

第七节 学会和科研成果


一、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会组织情况表
                 (1986年)
  表3-74



  畜牧兽医学会始终按照管局科委的总体要求开展活动。从组织建设到开展各项学术活动,都按照学会的宗旨,紧密结合科技兴局、科技兴牧,促进全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按照科技兴局方案和有关要求,全面开展了“奶牛高产攻关”、“腊熟期玉米青贮”、“秸秆微贮”、“采用优质美加血实行人工冻配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稳性乳房炎综合监控”、“猪三元杂交提高肉质品质和经济效益”等载体项目的实施工作。做到有工作计划,有生产指导,有实施措施,有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年末按年初计划进行定性定量考核,综合评定。
  学会注重“科普”工作,除了送科技到现场外,还给各农场发放秸秆微贮相关知识、“奶牛饲养管理问答”、“肉牛饲养技术”、“论文汇编”、“典型经验介绍”等科普和攻关书籍资料。学会还开展了“服务架金桥”活动,在养牛户购牛,科学养奶牛技术移植,胚胎移植项目的初步研究,牧草的引种,美国迪卡猪配套系的引进,肉鸽、肉兔等新品种的引进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学会广泛开展了为养殖户排忧解难活动,八五五农场专门开设了“120”畜牧兽医服务热线,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
  二、科研成果与新技术推广
  1、获管局奖的科研成果
  (1)应用生殖激素治疗奶牛不孕症(1995年获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2)奶牛隐性乳房炎治疗技术研究(1996年获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3)氯回青治疗奶牛脓性子宫内膜炎(1998年获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4)菌液在养猪生产上的推广应用(1999年获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5)5QQSL秸秆揉碎机的研制(获分局科技进步奖)。
  (3)牛PPD、禽PPD皮试对比检查排除牛结核检疫非特异性反应试验(1993年获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获管局推广一等奖)。
  (7)碳酸盐缓冲合剂治疗奶牛前胃疾病研究(1995年获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8)复苏精子保持高受胎率时限的研究(1995年获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9)小叶樟草地施肥试验(1995年获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10)鸡蛋马立克氏病检测技术的研究(1995年获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11)应用药物给犊牛去角技术。
  (12)应用诱导泌乳激素对不孕奶牛诱导泌乳术。
  (13)应用氯前列烯配合促进卵素Ⅲ号缩短奶牛空怀天数的研究(1991年获管局奖,1994年获管局推广一等奖)。
  (14)秸秆微贮饲料的制作与应用(1998年获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5)奶牛球虫病的诊断方法研究(1996年获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6)奶牛酮病防治(1990年获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17)奶源科学管理研究(1990年获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18)奶牛大群体高产综合技术研究(1990年获管局奖)。
  (19)奶牛低位除角技术的研究(1997年获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20)奶牛结核、布病净化措施的研究(1993年获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21)腊熟期玉米青贮(1993年获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22)HCC配前注射提高奶牛群受胎率(1991年获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23)生产队收奶站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1996年获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24)难妊牛攻关(1997年获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25)西瓜瓢青贮技术与应用(1998年获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26)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1998年获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27)鲜牛粪综合开发养鱼技术应用(1995年获管局科技进步革新奖)。
  (28)奶牛隐性乳房炎综合监控技术(1996年获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29)空环奶牛人工催乳技术推广(1998年获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30)推广奶牛舍饲技术(1999年获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31)牛洗胃器的设计(1991年获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32)大群选育培育高产马鹿(茸)(1987年获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33)奶牛隐性酮病综合监控技术研究(1999年获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34)乳清法代替血清法,半胱氨酸法代替补体结合反应诊断奶牛布病研究与推广分别获分局科技研究和推广一等奖。
  (35)奶牛细管冻精解冻与否对受胎率的影响(1998年获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2、获总局和总局以上奖的科研成果
  (1)奶公牛附睾尾经药绝养育肥试验(获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2)优秀黑白花种公牛推广(1992年获总局级奖)。
  (3)黑白花奶牛选育提高的研究(1992年获总局级奖)。
  (4)北方地区奶牛高效益规范化饲养综合技术的研究(1998年获总局级奖)。
  (5)黑龙江垦区奶牛增产配套技术(1993年获农业部奖)。
  (6)东北马鹿杂交改良技术研究(1992年获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7)花鹿杂交优势的利用(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8)乳清法代替血清法,半胱氨酸法代替补体结合反应诊断奶牛布病(获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3、推广的新技术项目
  (1)奶牛冬春季节饲喂面瓜壳、青贮等多汁饲料,加强牛舍保温等综合提
  高产奶量技术。
  (2)引进“美加血”,采用人工冻配,提高奶牛综合生产性能技术。
  (3)粗饲料揉碎,氨化微贮等综合处理与加工及饲喂技术。
  (4)采用生殖激素综合应用技术,配合适宜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奶牛繁
  殖率综合措施。
  (5)玉米、青微贮的种植,贮存及饲喂综合技术。
  (6)奶牛规范化饲养管理等综合配套技术。
  (7)配合饲料饲喂畜禽技术。
  (8)应用生物制品(疫苗、菌苗)综合防治畜禽传染病技术。
  (9)奶牛隐性乳房炎综合监控技术。
  (10)奶牛隐性酮病综合监控技术。
  (11)猪三元杂交高产、多活、快长综合配套技术。
  (12)人工控光,采用增茸剂等提高鹿茸量综合配套技术。
  (13)生猪直线快速育肥技术。
  (14)采用舍养、控光、控温等综合配套提高鸡产蛋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