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绿色食品第一节 概况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城市人民生活的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出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型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小康+健康”已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这为绿色食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1990年5月国家农业部决定在全国推出开发绿色食品的计划。牡丹江垦区有远离污染源的得天独厚的良好生态环境,有着开发绿色食品的巨大潜力,但在开发绿色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认识上,有个逐步加深的过程。十年来全局开发绿色食品、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可分为两个阶段:
1990~1996年,为启动基础阶段。这期间,管局根据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关于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申办条件,号召、鼓励效益好、符合申办条件的企业,直接向总局绿色食品的管理部门申报,由总局向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申报待批。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企业根据自己的条件,自行决定是否申办,属企业行为。1990年八五一一农场和八五六农场分别就其全脂甜奶粉和蜂蜜酒申报绿色食品,并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1991年八五○农场、八五六农场和庆丰农场的5种产品,申报并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到“八五”末期,全局9家乳品厂的12种产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从1997年起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随着国内一些实力雄厚的大食品企业,为取得更为丰厚的利润,对绿色食品加大了广告宣传力度,新闻媒体也主动宣传、报道绿色食品。媒体宣传和广告的导向作用,剌激着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消费欲望。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绿色食品的开发,以打“绿色牌”振兴一方经济,从政策上、组织上、资金上给予支持,从而形成了绿色食品开发的良好外部环境,使绿色食品的影响日益加大,市场越加广阔。1997年分局新的一届领导班子组成,为充分利用垦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加速开发绿色食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将此作为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了管理机构,并将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提上重要日程,使这项工作由第一阶段的个别的、企业的行为,上升到整体的、集团的、全局的行为。1997年重组完达山乳业集团,新建兴凯湖米业集团,在两大集团内,均设立专职的绿色食品办公室,负责集团绿色食品的开发、管理工作。在两大集团组建的同时分局成立了“两大集团董事长办公室”,职责包括了“负责全分局绿色食品开发、管理工作”的内容。办公室设专人由姜长海负责全局绿色食品开发、管理工作,并制定了工作职责,包括:制定全局中长期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规划;负责绿色食品基地的技术指导;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产品质量监督;监督标准的实施;负责企业绿色食品的开发、申办、标志管理、培训人员;加强营销和信息网络建设等内容。为加速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为绿色食品提供充足的原料,分局加大了建设绿色食品基地的力度,成立了“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了绿色食品办公室。
牡丹江分局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姜 夏(分局局长)
副组长:许先珠(分局副局长)
成 员:李 凯(农业局局长)
陈双全(科技局局长)
刘宗钢(环保局局长)
陈世平(林业局局长)
尚崇华(畜牧局局长)
徐立起(种子管理处处长)
张宝臻(技术监督局局长)
郭同忠(水利局局长)
赵文祯(计财处处长)
刘向东(经贸委主任)
杨 林(办公室主任)
伊兴民(宣传部部长)
王林山(电视局局长)
李 顺(八五○农场场长)
卢森元(八五四农场场长)
辛明路(八五五农场场长)
郭 郢(八五六农场场长)
李绍民(八五七农场场长)
蒋晓辉(八五八农场场长)
马宝西(八五一○农场场长)
崔 星(八五一一农场场长)
殷 松(兴凯湖农场场长)
曹祚东(云山农场场长)
宋培凡(庆丰农场场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分局绿色食品办,主任姜长海。办公室负责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及绿色食品生产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和基地建设的协调、指导服务工作。
分局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管理模式图
到2000年底,全局获准使用绿色产品标志的产品27个,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7330公顷,分局按标准内控的面积1066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