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A级绿色食品生产规程分局按照生产A级绿色食品的要求,分别制定了《牡丹江分局A级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技术规程》、《牡丹江分局A级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牡丹江分局A级绿色食品玉米生产技术规程》、《牡丹江分局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规程》。以下简称为“生产技术规程”。
一、生产技术规程规定的范围和引用标准。
规定的范围是指A级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条件、要求,包括土壤、水源、空气、肥料、农药及产品质量、运输、储存等。
引用标准中有共同标准,即:
NY/T391—2000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2000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2000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分类引用的标准有:
小麦:GB44041—1996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17982—1999 优质强筋小麦 强筋小麦
玉米:GB44041—1996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NY/T418—2000 玉米
水稻:GN/44041—1996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T17891—1999 优质稻谷
大豆:GB44042—1996 粮食作物种子 豆类
NY/T285—1995 大豆
二、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
要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保证产品达到无污染、安全的标准所要求做到的,包括对产地环境条件、水源、种子处理、肥料、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要求;另一部分是保证产品优质、营养的标准所要求做到的,包括对品种选择、种子精选、选茬、整地、播种、机械和人工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的要求。
(一)产地条件:四种作物产地条件都是相同,要求无霜期125~150天,年均≥10℃活动积温2400~2650℃,年均降雨量500~600mm。
环境条件:四种作物均要求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2000的标准。
土壤条件:四种作物均要求选择草甸白浆土,轮作三年以上,黑土层15公分以上,平均有机质含量4.46%以上,PH值6左右,碱解氮达到205ppm,速效磷达到75ppm。
水源条件:水稻全部采用无污染的兴凯湖、云山水库、青山水库、西大岗水库、石头河水库和松阿察河、七虎林河、穆棱河、阿布沁河、乌苏里江的水及深层地下水进行灌溉,水质符合NY/T391的要求。
(二)种子品种选择和精选:选择适应本地生态条件,且经省级审定推广的抗病、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
小麦:垦红14号、龙麦26号、克丰10号、垦大4号、龙辐91B—569等品种。种子经机械分级精选或人工筛选,选用1、2级种子。确保无检疫对象(无毒麦、野燕麦、腥黑穗病)无病虫、无霉烂、确保种子质量。
玉米:东农248、龙单8号、龙单13号、绥玉7号、双丰2号等品种。种子经分级精选或人工筛选,选用2级以上种子,确保无检疫对象。达到纯度≥95%,净度≥98%,发芽率≥90%,含水量≤13%。种子由农垦分局或农场种子公司统一选种、供种。
水稻:以早熟、优质为原则,以严格控制品种熟期为标准。以11片叶的品种空育131、垦94—202、上育397等为主栽品种,搭配12片叶的垦稻8号。实施原种生产“育、繁、推”一体化工程。种子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3%,良种良法配套,每3~5年更新一次主栽品种。
大豆:绥农10号、红丰11号、合丰25号等高油、高蛋白品种为主栽品种。良种良法配套,实施种子生产“育、繁、推”一体化工程,每3~5年更新一次主栽品种。种子经加工厂精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残粒、虫食粒。净度≥99%,发芽率≥95%。
(三)种子处理
小麦:种衣剂拌种。用11%福份(福美双+粉锈宁)种衣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1.5%;或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1‰,阴干后及时播种。
玉米:播前15天将种子晾晒2天;播种前10天进行发芽试验;浸种催芽,将种子在40℃水中浸泡8~12小时,捞出后置于20~25℃室温条件下进行催芽,露出胚根后炼芽待播。催大芽播种的胚芽不超过1cm。催芽后的种子不再进行药剂处理。
大豆:防治根腐病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按每公斤1~1.5ml拌种。或按用种量0.1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用种量0.15‰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按每公斤用0.5钼酸铵,直接溶于20ml水中,喷洒在豆种上,混拌均匀,阴干后播种。
水稻:种子处理主要有选种、浸种消毒和破胸催芽。浸种前晒种子3~4天,结合进行脱芒和风筛选,然后用比重1.13的盐水(50kg水加大粒盐12.5kg)选种,将选籽的种子用清水漂选,去掉附着盐分。浸种消毒是按每亩种子量4kg用2ml的5%施保克乳油配成的3000~4000倍的药液,在室温下浸种5~7天,预防恶苗病。将浸好的种子放置于30~32℃环境下破胸,再置于22~25℃环境下均匀催芽,根芽长以1~2mm为准,放在背风阴凉处晾芽待播。
(四)选茬、整地
合理实行小麦、玉米、大豆三区轮作。旱田作物的整地和水稻旱育壮苗、本田的整地已在第二章种植业中详述。
(五)施肥
A级绿色食品生产施肥总的原则是:在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基础上,以施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少量化肥为辅。
小麦:前茬大豆收获后,秸秆全部还田,最低每亩不能少于300公斤。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1000公斤,结合翻耙地一次施入。化肥用量为磷酸二铵6公斤/亩,尿素5公斤/亩,生物钾肥1.5公斤/亩,采用深施肥方法,种肥分箱,切忌种、肥混施同位。小麦三叶期时进行叶面施肥每亩用尿素0.1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0.15公斤、兑水13公斤进行叶面喷施。抽穗开花期再按每亩用惠满丰腐殖酸活性液面肥0.2公斤兑水3.3公斤航喷,以达到防腐、促熟、增产作用。
玉米:上年大豆或小麦秸秆应全部还田,最低每亩不少于300公斤。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公斤,结合翻耙地一次施入。化肥用量为每亩施磷酸二铵6公斤、尿素5公斤、生物钾肥1.5公斤。种肥分箱,切忌种肥混施。叶面施肥在玉米拔节前和大喇叭口期,每亩用尿素0.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00克溶于30公斤水中喷施。
大豆:前茬收割后秸秆全部还田,每亩还田量达到300公斤以上。每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以上用作底肥。化肥每亩施磷酸二铵5~6公斤,生物钾肥1~1.5公斤,尿素2.5~3公斤,起垄时分层深施。在大豆初花期进行一次叶面追肥,每亩用尿素0.67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00克,溶于15公斤水中喷施。或按每亩100毫升用量喷施惠满丰。
水稻:稻草还田,亩秸秆还田量不少于300公斤,培肥地力。在秸秆还田基础上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或生物钾肥4公斤)、尿素3公斤、生物钾肥2公斤,作为基肥在最后一次水整地前施入。秧苗移栽返青后追施分蘖肥,亩追尿素3公斤。在水稻倒二叶长出一半时追施穗肥,每亩追施尿素1~2公斤、硫酸钾2公斤。
(六)播种(略)
(七)田间管理
机械和人工管理(略)。
1、化学除草
小麦:三叶期间每亩喷施75%巨星干燥悬溶剂1克加水15公斤,防除阔叶杂草。
玉米:苗前除草。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情况实施二元配方除草,合理用药,减少作物污染和土壤污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以下配方(亩用量):
配方一:72%都耳乳油100毫升加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40克。
配方二:50%乐丰宝乳油200毫升加80%阔草清水分散粒剂2克。
配方三:9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加75%阔叶散于悬浮剂1克。
水稻:根据杂草情况和稻田种植年限,适当选用二次施药或一次施药。选用以下除草配方,加细砂20公斤,拌匀后均匀撒施,施后保持水层5~7天。
水稻化学除草配方表
(2000年)
表3-82
大豆: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施行三元配方化学除草,科学合理用药;减少作物污染和土壤污染。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以下配方(亩用量):
配方一:72%都尔乳油100毫升加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20~30克加75%宝收干悬浮剂。
配方二:9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加70%赛克津可湿性料剂30~40克。
2、病虫害化学防治
(1)小麦:防治粘虫。每亩用2.5%功夫乳油10毫升兑水15公斤,或用5%来福灵乳油每亩10亳升兑水15公斤,叶面喷酒。
防治赤霉病。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加磷酸二氢钾150克加米醋100毫升兑水4公斤航喷。
(2)玉米:防治粘虫,用2.5%敌杀死乳油10毫升兑水20公斤喷雾防治。防治玉米螟虫,每亩可用2.5%功夫乳油10毫升兑水20公斤喷雾防治。
(3)水稻:防治病害的农艺措施是: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控制氮肥用量,浅、湿间歇灌溉,加强田间环境建设等措施,减少病害发生。防治稻瘟病,亩用8%好米得颗粒剂1.5~2公斤撒施,或亩用40%富士一号乳油60毫升兑水3公斤在病害发生初期喷雾防治。在防治稻瘟病的同时,兼防叶鞘腐败病。
防治细菌性褐班病,用农用链霉素防治。
防治纹枯病,放浅水层,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15公斤喷雾防治。防治潜叶蝇,培育壮苗使叶片直挺,减轻虫害。格田平整,浅水灌溉,及时清除池埂杂草,创造不利于潜叶蝇产卵的条件,移栽前做好“三带”防治潜叶蝇,或用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1.3克,移栽后兑水喷雾,喷液量一般为每亩20公斤。
防治负泥虫:在培育壮苗,加速水稻生育基础上,控制氮肥施肥量,促进水稻叶片纤维组织发达,减轻虫害。当初孵幼虫点片发生时,用扫帚将幼虫扫入水中。
(4)大豆:防治病虫害严格执行NY/T393准则,确保一种化学合成农药在作物一个生长周期内只使用一次。
防治大豆蚜虫,亩用40%乐果乳油50毫升,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0克兑水15公斤喷雾。
防治食心虫,亩用25%功夫乳油15毫升或2.5%敌杀死乳油15毫升兑水15公斤喷雾。
(八)收获
要求各类品种单收、单运、单贮、单加工,确保无污染,符合要求。
其余常规措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