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道路运输管理道路运输管理包括客运管理、货运管理、汽车修理管理和出租车管理等方面。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道路运输市场不断变化,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多次开展整顿治理道路运输市场,综合治理“三乱”,开展“三优”、“三化”、推广文明用语等活动,为道路运输经营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为旅客创造一个良好的旅行环境,为客货运输提供一个安全环境。
15年来,全局运输车辆增加很快,1986年全局各类汽车合计883台,到2000年达到2257台,增加1.58倍。
运输车辆变化表
(2000年)
表3-161 单位:台
近年来,个体运输车辆比重变化很大,载客汽车由1986年4.4%,增长到2000年的45.9%,载货汽车由1986年的82%,增长到2000年的94.6%。
个体运输车辆所占比重变化情况示意图
随着客货运输的发展,客、货车的档次也发生了变化。“六五”期末,主要客运的车辆是龙江、哈客等大型客车。到“七五”期末,逐渐被亚星、宇通、少林等新车型所取代,虽为普通型客车,但在乘座的舒适性、车体门窗的密封、采暖、速度等方面,较以前车辆都有较大提高,尤其是大客换中客,对改变全局客车运输车辆档次起到了很大作用。
货运车辆方面,“六五”期间,主要运输力量是4吨老“解放”,不但耗能高,而且工作效率低。到“七五”期末,老“解放”基本被淘汰,代之以一汽的5吨标箱解放(CA141)和二汽生产的5吨标箱EQ140,“八五”期末,解放加长、东风加长及平头解放、平头东风等8吨货运车辆逐渐进入运输市场,成为货运车辆的主流。另外不少农场出现了小型农用汽车。
全局已建成包括连珠山中心客运站在内的14个客运站和包括中心货运站在内的货运站,全局拥有一类汽车修理企业2个,二类汽车修理企业8个,三类汽车修理企业30个。
历年客货运输量完成情况表
(1986~2000年)
表3-162
注:1996~1998年不包括东6场数字。
一、客运及出租车管理
由于大部分农场地处铁路沿线,所以全局客运发展不大,到2000年,大、中型营运客车60余台,营运线路60余条。全局14个客运站中,除分局中心客运站和八五七农场客运站属二级站外,其它农场的客运站均属三级站。
场际以上的客运线路表
(2000年)
表3-163 单位:公里
1986年以来,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对客运市场和出租车市场进行了多次整顿和治理。1988年6~8月,省政府决定对全省公路客运市场进行整顿,并对营运的客车和出租车换发《营运证》。整顿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查营运资格(包括车辆的技术状况、证照是否齐全且与经营者相符、审批手续是否完备等);检查执行情况(包括运价执行情况和违价情况);检查运输秩序和服务质量(包括是否执行定线路、定班时、定班次、统一进站的规定,有无欺行霸市、不服管理、殴打运输人员和漫骂旅客行为和运管人员有无利用职权勒卡、滥收费、乱扣车问题等)。
1988年12月至1989年3月,全省公路客运系统由省交通厅、省总工会、省公安厅等组织开展了第三届“保安全、创优质、争最佳”竞赛活动。以达到治理客运环境,提高客运质量,保证新年、春节期间旅客安全、舒适、愉快地完成旅行过程为目的。重点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整顿客运秩序(包括整顿车站秩序、整顿客车运行秩序、整顿客运经营秩序等);二是提高服务质量(包括实行客运服务规范化、服务质量标准化和客运工作程序化);三是保证旅客安全(包括严禁危险品、易燃易爆品进站上车,保证行李包裹运送安全,保证车辆安全)。
1991年5~10月,按照省交通厅的安排,针对客运部门部分从业人员贪污票款不法行为越来越多,收钱不给票、废票再卖、人情票、点头票等现象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开展综合治理公路旅客运输侵吞票款大会战。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开展路检活动,最后整章建制,完善站上检查和进站验票下车制度,改革乘务员录用制度,并采取合同制轮换跟车的办法,堵塞各种漏洞。
1995年10月到1996年3月,为进一步完善客运市场建设,按省、总局的要求,在全局客运站开展通过实施管理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工作程序化,达到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为目的的“三化”、“三优”活动。对“三化”和“三优”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细致的规定。活动的开展,使客运站的综合功能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进一步提高了客运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1996年6~7月,全局按照省的部署开展了“文明在出租车”活动,并在1996年12月至1997年12月又开展了“文明在长途客运”活动。以贯彻《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规范》和《客运管理规范》为内容,以加强文明建设为手段,强化“爱我龙江、爱我交通、争做文明车”的意识,全面提高长途客运、出租车的服务质量,改变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1996年7月至1997年5月针对在体制改革中出现的证照不全、无证经营、经营秩序混乱、擅自改变车辆型体增加座位、站外停车、站外揽客、欺行霸市等问题,对道路客运市场秩序进行整顿。内容包括:整顿经营资格、整顿经营秩序、整顿非法营运、整顿营运客车车辆技术状况和车辆营运设施、整顿客车秩序、打击违法行为(车匪路霸、车上聚赌、拦车抢劫等)、整顿服务质量。通过整顿,经营秩序明显好转,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为旅客提供了良好的旅行环境,保证了道路客运的安全畅通。
1996年9月起,按照交通部关于在全国道路旅客运输系统推广文明用语的通知要求,全局开展了这项活动。文明用语包括“您好”、“欢迎光临”、“对不起”、“请原谅”、“祝您旅行愉快”、“再见,欢迎您下次再来”等32句。
二、货物运输及危险品管理
(一)货物运输
到2000年全局载货汽车已达到1650多辆,年运货量380多万吨,货物周转量149338千吨/公里。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出现了多家经营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持续多年运货难的问题基本得到缓解。但是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运输市场仍较混乱。车辆大量空缺,浪费严重;运力结构不合理,盲目购车,效率低,消耗高;经营秩序混乱,无证经营,偷漏税费,倒卖票证,抬价刹价,居间盘利,利用不正当手段争抢货源、争抢油料等不法行为时有发生。针对上述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根据省六厅局关于整顿治理道路运输市场的精神,经总局同意,管局交通局于1989年下发文件,以规范道路运输市场。文件包括加强车辆管理,提高运输效益;完善交易场所,建立有型的运输市场;完善市场规划,健全市场管理法规和加强垦区运输市场的监督检查等四部分。由于全省存在的问题多数在垦区并不存在,所以全局除对经营者的经营资格、经营行为、经营秩序等进行一系列检查,并对违法违规车辆的经营者进行处罚外,主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增强其遵章守法的自觉性。
(二)危险品货物运输
牡丹江垦区所用的危险品货物,主要是工农业生产和运输业使用的各种燃料、酒精、盐酸等,还有群众生活使用的液化气等,爆炸品和其它危险品运输量非常少。
从事危险品运输的驾驶员、押运员按规定必须参加由运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经考试合格后,由交通部门、消防部门核发《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单位,由管局审查同意后,报总局审批。个体车辆不准从事危险品运输。
凡申请从事营业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车辆必须具有《经营许可证》、《营运证》和工商《营业执照》;新车行使不超过10万公里,大修里程不超过8万公里;车辆必须配灭火器、排气管防护套、固定安全箱,平台货车拦板高度必须达到60公分;装运可燃物品的液罐车、罐体必须固定在车架上,并有导出静电装置。
运输危险货物和液化汽的车辆,均需安装磁吸式三角型黄色汽车运输危险货物的信号装置,并将其放置在驾驶室顶部表面中央,夜间必须接通电源,使此标志灯处于明亮警示状态,尾部还须安装黄色矩型车牌,并按公安交通部门批准的时间、时速行驶,车上不准搭乘无《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的人员。
截止2000年,全局共有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17台。
三、汽车维修及技术管理
全局拥有一类汽车修理企业2个,二类汽车修理企业8个,三类汽车修理企业30个。随着汽车维修市场的放开,个体修理企业逐渐发展起来,社会上出现了“公车私修”、“私车公修”的行业不正之风,损公肥私、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吃回扣等现象日益猖獗。为打击不正之风,1992年省交通厅、财政厅、物价局、税务局、技术监督局联合下发黑交字[1992]12号文件《关于开展打击“公车私修”、“私车公修”中的不正之风大会战的通知》。管局按照文件要求,从5月30日至12月30日历时7个月,开展了大会战。首先,充分利用媒体开展广泛的专题宣传,张贴标语。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醒社会监督,教育从业人员煞住行业不正之风。第二,结合将《汽车维修业技术合格证》改换为《汽车维修业经营许可证》的机会,对全局汽车修理市场进行认真清理,对现有个体维修业户进行整顿,对弄虚作假、损公肥私、吃回扣、行贿受贿者,根据情节给予处理。按规定情节严重者可直至吊销营业执照。第三,交通与财务、物价、技术监督等部门协同,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实行定点修车、合同修车制度,严格维修费用结算、票据使用、工时费用、票证、维修档案、原始凭据等方面的管理,完善二保项目和强保手续等制度。第四,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提高服务质量入手进行教育。配备相应的专职质检员和相应的检测设备和仪器,为用户提供优质低耗、安全可靠的维修服务。
1987年9月,为做好节油工作,在全局推广ZQ—84型高能点火装置,要求12月底前全部安装使用,过期不安装的,由所需燃料供应部门减供30%平价汽油年度供应指标。
1997年6月,分局交通局执法人员上路检查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