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概况

第十五章 通信

第一节 概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建设的需要,80年代后期通信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以通信翻三番保国民经济翻两番的要求后,通信事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至1987年底,全局完成了全部主干通信架空明线线路的更新改造。
  1992年,管局建成了通信楼,安装了100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各农场也先后开通了200~400门纵横制交换机,至1997年全局程控交换机全部实现数字化。从1994年初起开始启动专用网与公用网全自动联网工作,至1996年全局各农场和局直单位全部与公网联网。
  1994年7~8月,兴建了管局至卫星通信站的74.3公里光缆干线工程,步入光传输时代。1999年初,抓住中国联通鸡西分公司急于在鸡、密、虎地区寻求建设合作伙伴的机遇,积极联系沟通和商谈后取得共识,确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本着合作建设、利益共享的原则,由中国联通出资,分局提供杆路资源,合作建设分局至各农场的光缆传输通道。此举带动沿线6个农场30个生产队光缆加芯。分局与中国联通光缆合作项目的实施和成功,预示着牡丹江垦区的通信传输手段由模拟通信一步跨入了全数字化快速传递信息和开展宽带通信业务信息的光通信时代。截至2000年全局拥有光缆线路1166.82皮长公里,其中局场干线光缆426皮长公里,场队光缆718皮长公里,已有3个农场全部实现了场队光缆传输。
  至此,牡丹江垦区初步实现了通信现代化,即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长途自动化,形成了集电话、传真、计算机网络、可视电话会议系统等多种通信手段的专用通信网,固定资产总额3800万元。
             全局通信建设投资情况统计表
               (1990~2000年)
  表3-173                       单位:万元



  体制沿革及机构设置情况
  1985年,成立通信处(站),商俊任处(站)长,段国臣、安昌烈任副处(站)长。下设业务技术科、工程器材科、行政管理科(后改为办公室)。还下设有载波站、话务站、传报站、自动站、动力站、市线站、西岗通信站(副科)、卫星站。
  1989年3月,商俊内退,孔祥昌任处长。
  1996年2月,孔祥昌退休,陈广义任处长。
  1987年5月,组建电信器材经销公司,1989年5月转企经营。1998年9月公司转制撤销,资产出售给个人。
  1995年,通信处增设收费站。
  通信处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从1996年起副职以下干部实行全员聘用制,并精简科室,无委办和工程科合署办公,对科站进行定岗定编和人员分流。
  1989年,管局成立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王直敏副局长兼任主任,下设科级办公室,编制二人,1991年王立斌副局长兼任主任,1994年刘福生副局长兼任主任。
  截至2000年,直属单位设有通信机构的有电厂通信科(站)、西岗齿轮总厂通信站(股级)、迎春机械厂通信站(股级)、完达山制药厂通信站(股级)、商业局通信站(科级)、裴德医院通讯站(股级)。2000年5月,商业局通信站整建制划归通信处直管(企业、科级)。
  1985年后,各农场成立了通信电力科,通信、电力合署办公。1996年宁安农场通信机构撤销,通信资产全部有偿转让给当地中国邮政。1999年八五七、八五一一农场通信机构单独设置。八五四农场通信电力分立,通信和广播组成广播通信局。
  截至2000年,全局通信在册总人数437人。其中在职员工387人(包括干部150人,工人237人),退休及未在岗50人。在职人员具有各类技术职称的136人,占职工总数的35%,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人,中级职称的3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