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统计管理

第三节 统计管理


一、工作职责
  1986~1996年间,分局统计机构的职责是:
  (1)完成国家、省、总局调查任务,执行国家统计标准,贯彻全局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
  (2)制定分局的统计调查计划、调查方案,统一领导、协调分局内的统计工作,检查监督统计法规的实施;
  (3)根据分局决定政策,制定计划,按照管理的需要,搜集整理,提供基本统计资料,并对分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
  (4)按规定检查、审定、管理、公布分局的基本统计资料;
  (5)组织、指导管局(分局)各农场、局直各单位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进行统计干部岗位培训。
  1996年以后,除完成上述五项工作外,又增加了对所属统计调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统计登记和复检工作。
  二、统计管理
  (一)队伍建设
  1990年,国家在统计专业首次推行统计员资格考试。为了使更多的统计人员顺利通过考试,按照农垦总局的统一布置,管局在八五一○农场组织了第一批统计员资格考试培训班,培训394人。授课内容重点是统计原理、统计法规和各专业统计。
  1991年,分局在工学院组织了第二批统计员资格考核培训班,培训407人。
  1992年,国家在开展统计员资格考试的同时,又增加了助理统计师资格考核。为此,管局又针对报考人员情况,在八五六农场组织了第三批统计员和助理统计师资格考试培训班,培训345人。
  1993年,管局组织了第四批统计员和助理统计师资格考核培训班,培训160人。
  1994年,管局在武装部基地举办了第一期由农场综合统计和微机员参加的计算机培训班,培训26人。
  1996年6月,针对《黑龙江小统计监督处罚条例》中统计人员应经过持证上岗的规定,省农垦总局在佳木斯分期分批对无学历、无职称统计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分局分两期参加,培训320人。培训内容:统计原理、统计法规和统计实物,培训结束经考试合格,颁发由省统计局验印的统计岗位证书。有学历有职称的直接换取统计岗位证书。
  1997年,针对全局统计人员更换频繁,无证上岗人员较多的情况,分局配合总局统计局在八五一○农场再次举办了统计上岗培训班,培训120人,并颁发了全省统一的统计岗位证书。
  1998年,分局组织各农场、局直有关单位综合统计共16人参加省统计局在威海举办的社会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学习班。
  2000年,按照总局在统计专业开展继续教育和更换全国统一的统计上岗证的要求,受总局委托,分局在职工大学举办了3期统计人员继续教育和统计上岗培训班,每期10天,聘请职大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授课内容包括:统计原理、会计市场调查、统计法规。分局在岗专兼职统计人员基本轮训一遍,培训总计515人。
  (二)普法教育
  为增强统计人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执行统计法规的自觉性,先后组织人员参加总局和分局自己组织的统计法规学习、知识竞赛活动。
  1995年,组织统计人员参加总局举办的统计法规,统计基础知识和工业普查知识竞赛,获总局第二名。
  1997年12月,以统计简报形式,办了一期统计法制宣传专刊。对1997年黑龙江省查出的统计违法行为和处理、处罚案件进行宣传,并转发了《黑龙江省统计监督处罚条例》和1997年《黑龙江省统计法制简报》第十二期题为“延寿县安山乡统计违法责任人康子臣、张忠祥将受到行政处分”的报道。共印100份,发给分局领导,农业、工业、畜牧处领导,农场书记、正副场长和局直单位领导,以增强各级领导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
  1998年,在全局主管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统计人员范围内,举办了一次统计法规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农场初赛,分局复赛,决赛,最终八五一一农场获第一名,宁安农场获第二名,八五五农场获第三名,八五四、八五六农场获优秀奖。
  1999年,为深入贯彻垦区“民心工程”,认真学习、宣传《统计法》,于六月下旬,统计人员和部分领导干部参加总局开展的统计知识竞赛答题活动,下发试卷1480份,收回1399份,参赛率达95%。
  (三)原始记录、台账管理
  1985年后,随着垦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年深入,管理体制也随之发生变化,生产队由过去的统营,过渡到家庭农场经营,承包到户。干部的职能也由单一管理向管理和服务双重职能转变。生产队级统计工作量与计划经济年代相比相应减少,因此在大力压缩管理人员的情况下,除分局和农场统计部门以及工业单位设专职统计外,其它基层企事业单位全部是兼职统计。因此基层生产队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内容相应减少。
  1986~1991年,各农场的年度台账一直沿用月报台账的形式,但台账是由各场根据本场需要自行印制的,分局未做统一规定。
  为加强分局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便于统计人员填报,从1992年起,由分局统一设计印制基层定报代台账。本着精简实用的原则,每个基层单位两本,序时登记,轮流交换,按月按阶段上报,年末,由农场审核、存档。分局根据总局定报和年报制度的变化,一年一修订,不仅起到台账、报表双重作用,也给全分局开展执法检查提供了方便。
  1997年,随着垦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种植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农产品难以全部检斤入库,再沿用全面调查方法已经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全垦区粮食生产情况,因此,总局决定从1997年开始在全垦区推行实割实测抽样调查方法,以抽样实测产量取代年终检斤入库全面调查产量。从此,农业生产队每年都要保留样本地块的实割实测产量的原始记录,保存期为3年。
  (四)报表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
  随着微机的进一步普及,统计信息自动化的步伐越来越快,统计报表已完全从手工汇总逐级面报中解脱出来。
  1990年,管局、农场统计部门由专职微机员首次使用SDP软件包汇总年报,取得初步成功。
  1995年,国家实行报表制度改革,年报由原来的综合一套表改为七加一套表制度,并改用Sarp软件汇总。为了提高统计人员的微机操作水平和工作效率,逐步取消了专职微机员,由统计人员自行填表、自行微机录入,从不会到会,到运用自如。农场一级综合统计人员逐渐熟练地使用微机,完成各种统计报表任务,并将资料打印、拷贝、存档。
  1999年,分局为各农场综合统计统一购置配备了一台内含调制解调器的“奔三”IBM新型计算机,至此,分局的统计信息自动化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了总局与分局,分局与农场的点对点传输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结束了统计人员必须到分局面报报表的历史。
  1985年以来,统计部门每年在年报之后都要及时整理,编印年度统计资料手册,发给分局和农场及部门领导,为制定计划指挥生产提供了方便,也便于资料的保存和查询。
  三、普查工作
  按照国务院实行周期性普查制度的要求,1985~2000年,由分局统计部门直接组织实施的普查共3次,3次普查连续荣获全国综合部门先进单位称号。
  1993年,国家首次开展第三产业普查。通过这次普查,摸清了分局第三产业的底数,取得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反映全局第三产业规模、结构、效益、分布情况的详尽的统计资料,为垦区的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在这次普查中,分局统计部门克服了诸多困难,出色地完成了普查任务,在普查评比中,荣获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综合部门先进单位称号。
          管局首次第三产业普查主要数据汇总表
            (以1992年年末数为依据)
  表3-245



  续表3-245



  1996年,全国首次开展基本单位普查和统计登记工作。通过这次普查,摸清了各类单位的各种分布和结构的基本情况,为制定产业政策,调整生产力布局,确定长远发展规划,提供了基本的重要依据,在普查评比中,分局统计部门再次荣获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综合部门先进单位称号。
  1997年,全国首次开展农业普查工作。通过这次普查,准确掌握了改革开放以来分局农业生产要素的规模与结构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查清了农场的基本概貌,为研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业和农场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在这次普查中,统计部门重视数据采集工作,要求农场在登记之前,必须进行两核对,一是将基层表与年报核对;二是将农业普查表与基层连队统计台账进行核对,这两项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登记阶段的数据质量。
  农业普查数据的录入工作,全部由分局承担,在时间紧、任务重情况下,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普查任务。在总结评比中,分局统计部门第三次被评为全国农业普查综合部门先进单位。
  四、综合经济指标发展状况及其结构
  (一)社会总产值
  黑龙江垦区从1986年开始,在垦区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物资服务业中开展社会总产值统计调查,以此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发展水平。(分局历年社会总产值实现情况及其结构状况见附表)
  (二)国内生产总值
  为引导企业从单纯追求产值和速度中摆脱出来,向追求质量和效益方面转变,从1988年开始,垦区在所有的国民经济行业中开展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调查统计活动,并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考核评价各单位经营成果高低、经济效益好坏的综合性核心指标。(分局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情况及其结构状况见附表)
             社会总产值完成情况表
               (1986~2000年)
  表3-246                       单位:万元



  注:本表按当年现行价格计算
             社会总产值结构状况表
               (1986~2000年)
  表3-247                       单位:%



  注:以社会总产值为100。
             国内生产总值完成情况表
               (1988~2000年)
  表3-248                       单位:万元



  注:垦区从1988年开始设置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结构状况表
               (1988~2000年)
  表3-249                       单位:%



  注:以国内生产总值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