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企业财务管理

第三节 企业财务管理


一、工作职责
  1986年以来,管局计财处企业财务科负责全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以下主要工作职能:
  (1)负责全局各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办法;
  (2)负责农场事业费的核定、请款、下拨及使用管理;
  (3)负责小水计划上报工作;
  (4)负责扶贫资金的请拨及管理;
  (5)负责全局各种企业财务报表编报工作,定期搞好经济活动分析;
  (6)负责全局电算化工作开展及管理;
  (7)负责协调银行、财政、税务、审计等外部经济管理及经济监督部门的关系,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8)负责全局倒贷工作,促进企业扭亏增盈。
  1989年12月,根据总局《关于成立管理局资金办公室的通知》文件精神,管局决定成立“资金办公室”,行使资金管理的职能,办理同总局资金办对口的各项业务,主要工作职能:
  (1)负责全局资金筹集、资金结算和管理工作;
  (2)申请银行贷款,制定资金管理办法;
  (3)负责办理同总局资金办各种往来结算业务;
  (4)负责融通外部资金工作;
  (5)负责房改资金的收取和结算工作。
  1999年6月,按照总局财务处要求为加强垦区会计管理工作,各分局财务处内设会计管理科,负责所属农场及局直企、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主要工作职能:
  (1)负责全局各企事业单位建账监管工作;
  (2)负责全局各企事业单位账证、杂志和职称用书的征订和发放工作;
  (3)负责全局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4)负责全局财会人员高级职称材料组织和申报工作,负责初、中级职称考前培训工作及全局财会人员电算化培训工作;
  (5)负责论文的收集及上报工作;
  (6)负责全局会计证的年检管理工作。
  二、财务管理
  1986年2月,总局与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集中资金保证生产,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切实加强流动资金管理,降低不合理占用,要求各农牧场对所属放开经营的工、商等企业和职工家庭农场的流动资金垫款要核定定额,收取利息,减轻农场的资金负担。继续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切实做到量力而行,不允许寅吃卯粮。严格控制企业对外投资,深入开展财务大检查,严肃财经纪律。按照总局文件精神,8月管局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增收节支和加强资金管理的紧急通知》(牡农局发[1986]113号文),为进一步缓和资金紧张的局面,将有限的资金用在生产和生活的急需上,保证生产建设的正常发展,要求各单位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进一步抓好增收节支工作,大力压缩开支,坚决杜绝突击花钱和滥花钱。各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开系统奖励会,不允许以名目繁多的借口用公款照相、旅游、大吃大喝;严肃财经纪律,并大力压缩会议费、差旅费开支;管好用好“七五”期间财务包干退库和扶贫资金,不准用退库扶贫资金搞生活救济和生活福利项目。至1986年末,全局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年末利润总额达1453万元,年末固定资产总量达34277万元,年末流动资产总量达48385万元。
  1987年1月21日,省财政厅,省农牧渔业厅、总局转发了财政部、农牧渔业部《关于印发〈国营农场会计制度〉的通知》,新制度包括《国营农场财务管理办法》、《国营农场会计科目》、《国营农场会计报表》、《国营农场成本核算规程》和《国营农场财务计划表格》等五项制度。新的制度对加强国营农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1988年全面推广“场长负责制”做好基础工作。全局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了全面的盘点和清查、清理了家庭农场利费收缴、实事求是地检查了基本建设计划的执行情况。管局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实事求是地贯彻国家各项制度和规定,农场财务决算要认真审查;二是对历史遗留问题要持认真态度,严格划分非生产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遗留问题,对非生产性的遗留问题,原则上不予处理,决算不予列支,对生产性遗留问题原则上是区分情况处理;三是计划外基本建设不予处理,基本建设超支,要视情况给予处理。1987年财务决算真实地反映了全局一年的经营成果,得到了牡丹江驻场组的认可,1987年全局盈利398万元,年末固定资产总量达36445万元,年末流动资产总量达41373万元。
  1988年12月9日,总局印发《关于建立财务稽查员的规定》的通知。4月16日,总局发出《关于印发〈会计工作证书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开始在全垦区内实行《会计工作证书》管理试行办法。1988年,随着“双增双节”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全局利润总额达128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总量达36397万元,流动资产总量达84463万元。
  1989年,总局下发《关于印发〈垦区工业部门会计核算试行办法〉的通知》,文件要求各级工业部门必须配备工业会计人员,各工业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健全全面经济核算机构,加强车间、班组核算。工业单位一律采用销售实现制核算。全局工业单位均按规定配备了会计人员,加强了工业企业的经济核算,全面采用销售实现制进行工业企业核算。
  1989年6月10日,管局下发《关于全面开展“清理资金、清理资产、清仓利库”工作的决定》。此项工作是为贯彻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针对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过大,家庭农场和各承包组织占用资金过多,内外三角债日益突出,资金使用效益较低以及资产不清,清仓不实,“双增双节”工作深入不够的情况下全面开展的。经过全局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局实现利润2265万元,通过积极筹措和调度资金,全局累计投资1.3亿元,扎扎实实地搞了水利建设,同时购进600余台大马力康拜因收割机和链轨式拖拉机,增强了全局农业抗灾能力和农业发展的后劲。家庭农场利费回收也好于以前年度,各项占用款有所下降。1989年当年应缴利费9887万元,当年实缴10540万元,不仅当年应缴利费全部收回,还回收以前年度陈欠利费6%,年末农场占用款10299万元,比1988年降低2308万元,这些数字表明;全局的财务状况逐渐好转,“双增双节”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全局工业生产,在当时资金紧缺、能源紧张的情况下,狠抓了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强化了管理,保持了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的势头,利润增长大大高于产值增长,全局工业产值2.9亿元,工业利润2464万元。
  1990年5月28日,管局办公室发文《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牡丹江国营农场管理局财务、统计、税务报表考核评比办法”的通知》,将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基本建设会计报表、事业财务会计报表、税务工作,全部列入考核范围。6月30日,总局下发《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关于印发〈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试行方案〉的通知》。会计工作达标升级是财政部1988年颁布的一项重要制度。这些文件客观上要求全局财务工作必须提高到一个新层次、新水平。这些工作的开展,促使全局财务状况进一步得到良化,经过全局全面治理整顿,在农业局部受灾、工业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局实现利润总额3577万元,比1989年增加1312万元,增长57.9%。支付各种利息4526万元,比1989年降低了13%,上缴国家各项税金3828万元,比上年增加288万元,增长了8.1%。年末固定资产总量50754万元。流动资金年末总量109587万元。在改革进程中,家庭农场效益明显增长,1990年家庭农场实际播种面积400多万亩,占全部播种面积98.7%;种植业实现经营收入44761万元,比1989年增长24.9%;家庭农场实现利润8601万元,比1989年增长28.5%;当年实际上缴利费增加,往来欠款减少,当年应缴利费10715万元,实际收缴利费12099万元;年末应收家庭农场款6099万元,比上年减少4200万元,下降41%;家庭农场“两自”水平开始有了很大提高,资金实力进一步增强。
  1991年,是农业生产遭受巨大洪水的一年,7月下旬巨大的洪水,使全局318.3万亩土地受淹,减产粮食5亿斤,造成各种经济损失3.48亿元。但是经过全局人民的艰苦努力、奋力拼搏,制定了多项措施全面抗灾自救,全面深化“双增双节”“扭亏增盈”的各项措施,深入落实以“措施带硬指标,以硬指标带高效益”的做法,大力压缩管理费支出,全局减少粮食损失1.1亿斤,工农业增收5050万元,节支400万元,农业节支150万元,工业节支250万元,以货币资金形式共收回欠款1500万元。全局实现利润54万元,上缴税金4411万元,年末固定资产总量达57950万元,流动资产总量达140650万元。1991年11月管局办公室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清理“三角债”工作的通知》(牡垦局办文[1991]176号)。12月2日,总局下发了《关于实行企业财务决算报告委托总局会计师事务所审查验证制度的通知》,至此,三江会计师事务所成为第三方审计。
  1992年,是农业受灾后恢复和发展生产的第二年,农垦企业资金短缺已成恶性循环,首先是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再生产积累资金增长缓慢的矛盾。其次是大量借款与资金低效益使用的矛盾。再次是有限的资金拥有量与资金投放方向不合理之间的矛盾,社会负担沉重、巨额的生产性支出等问题严重地制约着企业生产的发展。但是,经过全局努力,1992年实现利润2447万元,做到了一年受灾、一年恢复、一年发展。年末固定资产总量达62585万元,流动资产总量达166925万元。家庭农场经济,由1991年的亏损6657万元变为盈利1598万元,实际上交利润2378万元,但由于1991年受灾严重,生产生活费自理能力有所下降,自理率仅30%。
  1993年,总局发文《转发财政部〈关于国有农业企业执行新财务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农业企业在执行新的财务制度中有关政策衔接问题和有关调账问题的处理规定。为了适应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按照总局要求和部署,管局全面组织了企业财务科长和主要岗位的财会人员100多人先后两次参加总局组织的新财会制度培训班,对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基本上掌握了新制度的内容,解决了新旧制度接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之后,各农场先后都举办了财会人员新制度学习班,通过两级培训,培训财会人员2500人,并根据总局要求,管局各企业都成立了贯彻执行新财会制度的领导小组,根据农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以及总局对新旧财会制度接轨中的有关规定在7月11~20日全局进行了全面调账,同年11月5日,管局下发《关于印发〈加强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作的意见〉的通知》。1993年全局实现利润总额1484万元,在14个农场中,盈利百万元以上的生产队有20个;全局主营业务收入(含家庭农场)19亿元,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57276万元,上交企业利润4005万元。年末固定资产总量达69308万元,流动资产总量达166629万元。
  1994年,全局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损失严重,经过全局人民共同努力,以翻两番、奔小康为目标,克服了“春、夏、秋”三季涝灾的困难,取得了利润总额2033万元的好成绩,年末固定资产总量达78602万元,流动资产总量达196818万元。1994年是农业生产形势较严峻的一年,经过努力全局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78319万元,经营总支出45001万元,支付定额工资4284万元,上交税金1925万元,上交管理费8391万元,上交财务费用3853万元,上交营业外支出593万元,实现利润14542万元,其中,上交企业利润4460万元。为了理顺财务关系,提高企业效益,全局下大力气抓了家庭农场欠款回收工作,年末家庭农场欠款10794万元,比1993年末减少5745万元,降低41.1%,家庭农场生产生活资金自理共4883万元,自理率达62.8%。
  1994年3月1日,总局下发黑垦局文[1994]37号《关于修订〈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会计工作证书〉管理试行办法》。按总局要求,管局制定并实施了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全局2746名财会人员进行了考试、考核,并对2713名合格人员发放了《会计证》。同年,开始实行会计人员任免下管一级,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科长和主管财会人员的任免,必须征得管局财务处同意并备案。基层财会人员的任免需由财务科提名后,由组织部门考核任免。
  1994年8月,总局下发黑垦局发[1994]9号文件《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关于印发〈加强垦区财务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件明确了各农场及工商运建服企业应根据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纠正以包代管、以租代管行为,完成经济体制与财务管理的配套改革,按照国家新的财务制度规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科学规范、有序运行。要求建立垦区缴拨款、资金结算的正常秩序,必须实施缴拨款收支两条线制度,严明纪律、明确责任。恢复和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对资金筹集各项资产管理、基建投资和专业投资及成本费用、管理收入、利润及其分配、家庭农场财务、预算外资金管理、财务监督和会计机构人员都提出了详细要求。根据总局要求和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管局制发了《关于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实施细则》,从9月1日起开始执行。1994年是扭亏增盈工作重点开展的一年,全局对亏损企业进行了重点整顿,共列出28个重点整顿基层单位,经过一年的整顿,28个重点整顿单位盈亏相抵后减亏995万元,实现了管局党委提出的亏损单位减亏51%的目标。重点整顿的农业生产队,全面实行了“两自”,列为总局重点整顿单位的八五○农场对农业生产队全面推行“两自”,综合自理率达100%。重点整顿单位普遍强化了企业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的思想进一步明确,压缩了非生产性人员78人,减少管理费支出160万元,分离富余人员272人,减少各种补贴9万元。
  1995年,管局实现了“八五”期间连续五年盈利,累计盈利额6018万元,全局实现利润4844万元,比上年增加2811万元,增长138.2%。年末全局固定资产总量113373万元,流动资产总量232635万元。家庭农场实际上缴利润6276万元,比上年增1444万元,在全部回收当年上缴利润的基础上,收回陈欠利润564万元,生产生活自理资金64207万元,“两自”率达95.8%,“两自”率达100%的农场有8个。
  1996年,分局以“高标准、严要求、强约束、快发展、创一流”方针为指针,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取得了利润总额6687万元的成绩。全局多数企业实现委托经营,以“高抵押”建立企业风险经营机制,扭亏增盈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盈利企业达30个,盈利额7952万元,盈利面75%,亏损企业10个,亏损额1265万元,亏损面25%,年末全局资产总额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增强管理效益,分局制定了《牡丹江分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评价方案》,还制定了《化解三角债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化解措施,全年共化解各种债务1500多万元。
  1996年,总局下发黑垦局文[1996]12号《关于进一步推行垦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通知》,要求凡没有实行微机记账的单位,必须从1996年1月1日起,以微机补记,并要求农牧场两级局直企业财务科要设立记账中心,配备兼职或专职记账会计。财务处购进90台微机及财务核算软件。到年末,所有农场财务科及局直大企业都采取了微机记账。通过电算化微机记账,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财务管理,增强了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率。
  1997年,是垦区第一个经营管理年,分局全方位引入“风险、利益、竞争和约束”机制,并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使全局经济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盈利11018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1997年,分局把扭亏增盈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制定了强有力的扭亏增盈措施,特别是针对效益大幅下滑的工业行业制定并下发了《关于一九九七年工业扭亏增盈方案的通知》,同时以委托经营为切入点的改革不断深化,到年末全局25个企业中,20个盈利,盈利面达80%,盈利额1.25亿元;5个企业亏损,亏损面20%,亏损1457万元。全局年末资产总额39.4亿元,比1996年增加3.3亿元,增长9.1%。家庭农场利润总额46143万元,比1996年32416万元增长42.3%,上缴农场各项利费43294万元,比1996年增加5962万元,增长15.7%。
  1997年4月,总局下发黑垦局文[1997]14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垦区财务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围绕总局的经济发展思路,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投入,全面推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等措施,促进垦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7年,分局资金办和企业财务通过多方筹集资金,累计为企业注入资金4243万元。在上年化解企业三角债的基础上,1997年又化解三解债1141万元,盘活了企业沉淀资金,进一步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理顺了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1997年7月,总局下发黑垦局发[1997]17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垦区会计集中核算和报账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将财务核算两种不同的财务管理和核算形式确定下来。集中核算的形式是农场按各基层单位分别建账,单独进行会计核算,分别编制会计报表;报账制的形式是农场不按各基层单位建账,只按行业建账,基层单位不单独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只按行业编制会计报表。同年11月总局下发黑垦局发[1997]22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产于印发〈关于加强垦区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针对垦区实际情况,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资本经营为中心,以成本管理为重点,以效益增值为目标,以参与决策为职能,以企业自身为主体的自主理财型的集约化科学管理新模式。规定中强调,要根据总局“全面推行会计电算化,成立相对集中的核算中心”的要求,实行两(三级)管理,一级核算与两级核算并存的新体制。10月5日,全局电算化联网工作正式展开,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各农场经过两个月安装调试,11月21日全局网络正式开通。
  1997年7月,分局计财处同项目办、水利局等部门一同对“八五”以来“小水”投资、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扶贫投资等各种国家专项拨款的投入使用、项目完成情况及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八五”以来,全局共投入小型农田水利资金11509万元,其中,国家投入3879万元,企业自筹7630万元,完成土石方1275.51万立方米、建筑物298座,沟堤总长526.57公里,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袭击的能力。累计改善除涝面积100.5万亩,新增改善防洪面积121.8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3.5万亩,水田面积从1991年17.3万亩,增至1996年的105.8万亩,粮豆总产从1994年12.6亿斤增至1996年的24.5亿斤,平均递增12.48%。全局经费性拨款累计支出37049万元,上级拨入18899万元,企业补贴18150万元,这些经费性拨款,减轻了企业负担。及时发放了“双老”工资,改造教学危房16980平方米,购置教学微机180台,为8个中小学配备了语言室。扶贫总投资245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843万元,企业配套614万元,实现低产田改造4.2万亩,水田开发5万亩,治理区内渠路造林0.31万亩,使土地综合利润率提高12个百分点,低产田改造后,平均亩增粮豆48.8公斤,并对八五八农场食品厂、面粉厂、砖瓦厂实行技术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投资17473.67万元,国家投资5997.86万元,农行贷款3430.96万元,企业自筹8044.85万元,这些投资累计新增粮食17.75万吨,新增产值2.23亿元,新增利润3000余万元。
  1997年7月14日,结合分局实行所得税的实际情况,写出《关于国有农垦企业实行所得税情况及有关问题的汇报材料》向国家税务总局汇报。为垦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税收环境作了努力。
  1998年,是垦区第二个经营管理年,加强财务管理、狠抓扭亏增盈工作仍是企业的工作重点,对大企业进行集团化运作,对小型微利或亏损企业采取卖、股、租等经营方式,从经营体制解决扭亏问题,同时开展了工农业生产百日会战,并针对工业效益下滑明显的情况,制定了《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分局工业目标及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了1998年工业发展目标和措施,但由于农业受灾、粮价下调、农产品买方市场形成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致使全局利润较1997年有较大幅度下滑。1998年全局实现利润5130万元,比1997年下降53.4%,在全局33个企业中,22个盈利、盈利面66.7%;11个企业亏损,亏损面33.3%,年末全局资产总额41.7亿元,比1997年增长5.8%。
  1998年,家庭农场实现利润40501万元,比1997年降低了12.2%;实际上交各项利费46595万元,比1997年增加1147万元,增长2.5%;1998年,家庭农场投入生产生活费144472万元,其中自理141856万元,“两自”率达98.1%,比1997年提高3.32个百分点。1998年全局13个农场全部实行报账制或集中核算,13个农场中9个实行报账制,4个实行集中核算。
  1999年,是垦区第三个“经营管理年”,也是全局质量效益农业全面启动的一年,通过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优化经济结构、活化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地抵御了当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冲击,全局经济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实现利润670万元。7月13日,总局下发黑垦局文[1999]145号《关于印发〈垦区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目的是提高垦区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针对垦区改革与发展中新情况,响应中央“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力争本世纪末,亏损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基本摆脱困境”。按照总局文件要求,分局以“扭亏增盈”工作为主加强财务管理,增收节支,全局管理费用实际支出35740万元,比1998年减少3611万元,降低9.1%,全局实际财务费用13008万元,比上年降低了37.7%。全局28个企业中,19个企业盈利,盈利面67.8%,盈利额5025万元;9个企业亏损,亏损面32.2%,亏损额4355万元。7月,总局发文《关于印发〈垦区清理回收欠款活化企业资金的意见〉的通知》,确定了盘活资金目标,确定优化债务结构,逾期和高息贷款全部倒为新贷,降低财务费用。分局于年初就制定了倒贷工作方案,按利率高低、难易程度进行分期分批开展倒贷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局共注入倒贷资金累计4000多万元,全局共倒贷3.2亿元,节约财务费用1191万元。1999年,全局累计清理回收内外陈欠款47375.1万元,占应收金额72364的59%,完成年初计划的109.8%。
  1999年,家庭农场实现利润总额30461万元,比1998年减少10040万元,降低24.7%,主要是由于粮食价格下跌造成的。1999年家庭农场上交利费38821万元,比1998年减少7774万元,降低16.7%。1999年,家庭投入生产生活费用121178万元,农场垫支21216万元,生产生活资金自理99962万元,“两自”率为82.5%。
  1999年6月,总局下发垦区会计电算化网络管理办法。9月分局下发[1999]9号文件《关于印发〈关于厉行节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的若干意见〉》。其目的一是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二是严格控制新建各类楼堂馆所、压缩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三是严格按规定配备和更换小汽车,不得违反规定用公款购买移动电话;四是精简各种会议和培训、大力压缩会议费和培训费支出;五是严格控制出国(境),坚决杜绝公费出国旅游,严格执行机关工作准则,严肃机关工作作风。通过一年的运行,1999年全局管理费用支出比上年减少3611万元,降低了9.1%,特别是有伸缩性的人员性经费,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管理人员工资支出8315万元,比1998年减少981万元,降低7.5%,差旅费支出978万元,比1998年减少88万元,降低22%。
  2000年2月,分局下发《二○○○年清理回收欠款工作实施方案》,3月下发《财务预算管理办法》,5月分局下发《分局预算单位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此次清产核资对象,一是纳入垦区预算管理有国家财政拨款的分局所属的事业单位和有经常性财政经费关系的企业单位,二是农场所属的有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三是事业单位的附属经营单位和投资举办的各类经济实体。主要任务:一是预算单位的各项实物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登记,在全面弄清家底的基础上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二是摸清预算单位的人员编制、实有人数和人员情况;三是真实报告清产核资工作的结果,对清查中发现的资产盘盈盘亏、资产损失等问题,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清产核资政策,经申报和核实后进行账务处理;四是针对暴露的问题,迅速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堵塞漏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重大财务制度变革
  (1)1986年12月1日,财政部和原农牧渔业部,以[1986]财农字第424号《关于下发〈国营农场财务会计制度〉的通知》,颁发了全国国营农场财务会计制度。管局按要求对农场财务管理体制也作了修改,规定农场内部在场部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分级管理,分业核算,合理划小核算单位并赋予相对独立的经营自主权,做到责、权、利密切结合,改革了原制度高度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了统分结合、有统有分的新财务管理体制。
  同时,对家庭农场财务管理作了详细规定,明确家庭农场与国营农场的财务关系,家庭农场应按规定上缴税金、利润和劳动保险费、企业管理费等,对家庭农场应负担的各项费用实行“定项限额”控制。
  (2)1988年10月13日,省财政厅和农场总局以黑财农字[1988]130号、黑垦局发[1988]100号文件印发了《黑龙江省国营农场财务会计制度补充规定》。主要包括:国营农场财务管理办法、国营农场会计科目、国营农场会计报表、国营农场成本核算规程和其他五部分。
  管局按照补充规定对农业生产队的权限给予了扩展,包括管理本队的财产和资金,指导帮助家庭农场搞好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与家庭农场签订承包合同,处理与家庭农场的经济往来,全面计算本队收支、产品成本和盈利等权限。
  管局还按照补充规定要求农场成本核算和费用核算一并进行,采用成本核算与费用核算相结合的办法,费用包括:农、林、牧、渔、工商(物资)、交通运输、建筑安装的成本(费用)、营业外支出、专用基金支出、待摊费用等。
  (3)1993年7月1日,垦区全面实行《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农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新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反映市场经济企业经济活动的会计制度,改变了过去封闭式的会计制度,满足了投资者和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管局按照新制度建立了资本金制度,以实收资本为核算账户,不再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其他单位投入资金和专用资金,一律纳入“实收资本”账户。
  管局还按照新制度将企业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五个部分,使成本费用管理的范围更具体准确,管理责任制得以确定。更强调资金管理,评价财务状况指标得到细化: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资本金利润率、营业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六个指标。
  1993年6月,总局发出黑垦局文[1993]149号转发财政部[1993]财农字第142号文,全局开展新旧制度衔接工作。
  四、全局财务状况
  1、1986~1992年财务状况
  1986~1992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1986年颁布的财务会计制度不再适合当时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会计核算上存在一定问题,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原则性强,不够具体,成本归集范围不明确,财务开支标准混乱,出现资金严重短缺现象,导致经济效益下降,沉重的社会负担和巨额的非生产性支出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生产发展。1992年劳动保险费实际支出5457万元,比1991年增长10.8%;离退休干部数量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再生产积累数量增加,资金短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再生产积累资金增长缓慢的矛盾,大量银行借款与资金低效益使用的矛盾,有限的资金拥有量与资金投放方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1)固定资金
              固定资金情况表
              (1986~1992年)
  表3-250                       单位:万元



  (2)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情况表
              (1986~1992年)
  表3-251                       单位:万元



  (3)固定资产及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情况表
              (1986~1992年)
  表3-252                       单位:万元



  (4)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情况表
              (1986~1992年)
  表3-253                       单位:万元



  (5)定额流动资产
             定额流动资产占用情况表
               (1986~1992年)
  表3-254                       单位:万元



  (6)非定额流动资金
             非定额流动资金情况表
               (1986~1992年)
  表3-255                       单位:万元



  (7)销售(经营)收入及利润
           销售(经营)收入及利润情况表
               (1986~1992年)
  表3-256                       单位:万元



  (8)专用基金
               专用基金情况表
               (1986~1992年)
  表3-257                       单位:万元



  (9)农业粮豆及成本
              农业粮豆成本情况表
               (1988~1992年)
  表3-258                       单位:万元



  (10)产品成本
               畜产品成本情况表
               (1987~1992年)
  表3-259                     单位:元/公斤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本表
               (1987~1992年)
  表3-260                       单位:万元



  (11)各项拨款
               专项拨款情况表
               (1987~1992年)
  表3-261                       单位:万元



  2、1993~2000年财务状况
  1993年,实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以来,对企业财务管理及成本管理起到了强化作用,分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家庭农场承包经营已是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财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局资产负债率不断下降。1997年开始,垦区开展经济管理年活动,取得了很大成效,各项应收款有所下降,家庭农场自理能力进一步加强,财务工作进入一个新时期,财务电算化工作全面展开,电算化网络初步建成,财务人员管理工作进入有序状态。
  从1997年到1999年,历经三个经济管理年,全面发展质量效益农业,国有资产总量逐渐增加,资产负债率不断下降,各项财务指标得到良化,克服了新发展时期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并存的困难,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经营体制,财务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通过报账制与集中核算的实行,取消了生产队一级核算,实现了财务管理措施现代化。1998年、1999年为了良化企业资金运行,全局开展倒贷和清理欠款工作。分局财务处制定全局倒贷方案,为企业提供大量的流动资金作为倒贷资金,两年共倒贷4.1亿元,节约财务费用2057万元,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了提高。
  在成本管理上,1997年通过学习成本逆控,实行目标成本控制,有效地降低了工业产品的单位成本。在农业上,广泛学习“成本逆控法”和“斤粮成本管理法”,增收节支,狠抓节本降耗工作,农业生产成本有所下降。
  这一期间,分局各项财务工作逐渐进入一个良性发展时期,但是,社会负担重仍是分局经济发展的一个阻碍,企业资金很大一部分都用在社会上,流动资金的短缺使企业进入高额负债经营的局面。
  (1)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情况表
              (1993~2000年)
  表3-262                       单位:万元



  注:----表示1993年会计制度变更未分开各项。
  (2)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值情况表
              (1993~2000年)
  表3-263                       单位:万元



  续表3-263



  (3)固定资产及折旧
             固定资产及折旧情况表
              (1993~2000年)
  表3-264                       单位:万元



  (4)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情况表
              (1993~2000年)
  表3-265                       单位:万元



  (5)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情况表
               (1993~2000年)
  表3-266                       单位:万元



  续表3-266



  (6)各项拨款
              专项拨款情况表
               (1993-2000年)
  表3-267                       单位:万元



  (7)产品成本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本情况表
             (1993-2000年)
  表3-268                       单位:万元



             家庭农场粮豆成本情况表
               (1993~2000年)
  表3-269                     单位:元/亩



  (8)各年度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情况表
               (1993~2000年)
  表3-270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