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一、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1986~1991年,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进入徘徊阶段,全局个体工商业与1985年相比没有大的突破。在此阶段工商部门贯彻“支包(支持承包),帮富,放活,管好”的工作方针,在积极支持个体工商业发展的同时,逐步建立了严格的开业、变更、注销登记程序,实行了年检验照制度,并为每个个体工商户建立了正规的档案。
1992~1996年,个体工商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牡丹江农垦工商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和《发展垦区个体私营经济十一条优惠政策》,从经营对象、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登记审批条件等方面进一步放宽政策。1991年底全局有个体工商户1674户,从业人员2255人,注册资金1061万元,到1995年末,发展到3198户,从业人员4656人,注册资金3943万元。
1997年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中共十五大进一步肯定了非国有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垦区牡丹江工商分局从三方面加强工作,一是根据国家对国有企业抓大放小,实行改组、改造、改制,加强管理的方针,采取积极参与提前介入的做法,并积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进入国有经济退出的领域,租赁、承包,促进私营企业的发展。
私营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
(1997~2000年)
表3-305
已设立有限责任公司22个,注册资金百万元以上的12户。转制企业的大量出现,从人员素质、技术力量、企业规模等多方面壮大了个体私营经济的总体实力。二是大力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开展“一帮一”、“一带一”等活动。工商部门在办证上做到“三便”,即手续简便,办证方便,开停自便;在收费上做到“三个一批”,即免收一批,缓收一批,减收一批。对下岗职工进入市场大集经营的,优先安排摊位,并免收工商管理费,工商部门为他们减免工商管理费50余万元。三是根据全国农业阶段性调整和垦区个体私营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实际情况,在全局范围内大力实施“一场一品,一场一策”,积极帮助个体私营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八五五农场是“山上建基地,山下建工厂,山外找市场”,大力发展黑木耳、香菇种植加工业;八五一○农场是杨木林子种黑木耳,当壁镇搞旅游业,郝家屯搞生猪饲养,场部地区搞商业;八五一一农场利用完达山乳业集团用汽车运奶粉发展汽车运输,以食用菌厂为龙头发展香菇种植;八五七农场以种猪场为龙头,大力饲养美国迪卡猪;海林农场利用盛产玉米的优势发展酿酒和生猪饲养以及糖甙行业。
个体工商户发展情况统计表
表3-306
全局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基本情况表
(2000年)
表3-307
续表3-307
二、市场管理
1985年,全局出现了一个市场建设高潮,八五○农场等5个农场,相继建起了封闭式或顶棚式市场,占地面积4584平米,投资总额53.5万元。到80年代末,全局集贸市场已经发展到18处,工商管理部门随着市场的发展逐步开展和完善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到80年代末期工商部门对市场的管理,采取了“三公开,一要求”的工作方法,即摊位分配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商品价格公开,要求划行分类。由于工作开展到位,各处市场的经济秩序一直较好。
80年代市场基本情况统计表
(1989年)
表3-308
续表3-308
90年代市场基本情况统计表
(2000年)
表3-309
在市场建设的同时,全局各场的大集也迅速发展,在工商部门的积极运筹下,到1993年全局已有10个农场开办了大集。
全局开办大集情况表
(2000年)
表3-310
大集的开办方便了群众生活,活跃了农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1994年根据国家工商局13号令,垦区工商局下发《垦区商品交易市场登记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对垦区集贸市场实行登记管理。局内共有市场15处,占地总面积17699平米,设有摊位769个。按照要求,工商部门对八五○、八五一○、八五五、八五六、八五七、八五八、兴凯湖、农大、庆丰、云山等10处符合条件的市场进行了登记注册,使市场管理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1998年,国家开始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商局负责对粮食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90年代中后期,各场积极进行小城镇建设,小城镇主要街道都建起了商业街,原来一些设施简陋的市场逐渐被商业街所取代,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的档次也不断提高。如2000年3月投入使用的八五六农场商业大厦,是座总投资300多万元的三层楼房,总面积2600平米,有精品屋30间,摊床160节,每层都设有铝合金卷帘式自动升降门,商场内设有防火、防盗自动报警装置。共有个体工商户121户,注册资金115万元,从业人员130多人。业户主要经营商业、服务、修理三大行业,有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食杂、熟食、服装、布匹、鞋帽、小百货、工艺品、文化用品、音像制品、五金电器、服装裁剪、修表刻字等近20个种类。
三、企业登记管理和商标广告管理
1985年5~6月,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对党政机关经商办企业和机关干部经商的情况进行清查处理。6月下旬,按照国发[1985]17号文件精神,为防止个别单位和个人利用合法身份经营“皮包公司”搞非法经营活动,工商局对管局批发企业进行清理整顿。企业登记工作管理的企业范围由工业、商业逐步扩大到交通运输、建筑、服务、饮食、修理等多个行业,并建立起较为全面的企业登记档案制度。
企业登记变化情况表
(1986~2000年)
表3-311 单位:万元
80年代中后期企业登记管理工作主要围绕对工商企业进行登记管理和检查、制止工商企业违反国家政策、法令的行为,取缔无证经营而开展。到90年代,支持搞活生产经营,成为这一时期企业登记管理工作的中心工作。坚持“管而不死,放而不乱,新事新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好事多办,随到随办,难事巧办”的32字方针。1995年工商局在落实《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中,大力支持企业改革。一批企业经过租赁、兼并、承包等形式的改革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1997年,按照中央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的要求,工商部门运用企业登记管理职能,积极参与,提前介入,帮助论证,提供信息,支持国有企业实现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集团化改组,一体化改造,完善法人组织机构。工商部门本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和三改一加强,以及抓大放小的原则,积极支持国有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兼并、承包经营和股份制的经营机制,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组织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的集团。到1998年已有70家企业在工商局的参与支持下进行了转制,多数企业转制后运转正常。
工商分局始终将宣传商标注册的意义与打击假冒注册商标违法行为紧密结合,开展各项商标管理工作。1985年7月,对管局药品生产和销售单位的药品的商标注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查出无注册商标药品389种,价值18.8万元。1988年针对管局个别企业将美国奥尔特迪斯尼公司的注册商标“米老鼠”、“唐老鸭”作为该企业食品类商标的侵权行为进行了查处。1998年,指导八五七农场营养麦片厂、八五一一农场粮油总公司等多家企业在改制后注册商标的正确使用。
截止到2000年全局的注册商标已从1984年的24份发展到84份,著名商标3份。“完达山”牌注册商标,已于2000年1月被评为驰名商标。
四、经济检查经济合同管理消费者协会
1985年在全局范围内对录音、录像制品进行了检查,对经营放映录像的单位进行了清理,对违反国家规定、销售非国家定点厂家生产的音像制品的单位进行了严肃查处。同年,还开展了坚决制止“就地转手倒卖主要生产资料和紧俏日用消费品”的违法行为,共查处倒卖汽车、拖拉机、彩电等案件21起。由于历史及垦区经济发展等原因,80年代中后期,经济检查工作主要集中在打击投机倒把上。进入90年代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相断出台,特别是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赋予了工商部门监管整个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职责,经济检查的范围扩展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个方面,检查的内涵溶入了新的内容,并呈现出多元化、深层次和复杂化的特点。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市场经济活动进行专项的、普遍的、定期的和重点的监督检查。1996年对生产资料和油料市场进行打假扫劣的专项检查。1997年根据国家工商局的部署,对非法传销活动进行专项整治。1998年开展了打击不法粮商,维护粮食流通正常秩序的专项斗争。1999年与消费者协会紧密配合,开展了“百日打假”活动。
按照《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工商管理部门是经济合同统一管理的机关。为此,自1984年牡垦工商局成立时起,就逐步开展了对经济合同的监督检查、经济合同的鉴证和经济合同仲裁等管理工作。1985年8月,经管局党委批准,工商局成立了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同月,在对管局鞋厂与江苏邳县一家公司签订的27万元的销售合同进行鉴证时,发现该公司有疑点,便向江苏邳县工商局发出函调信。调查结果,该公司是乡办的行政性公司,既无经营内容又无履约能力。合同鉴证使鞋厂免遭一场经济损失。1986年为完善签订经济合同的法律手续,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经调查研究后,工商局向管局提交了一份《关于实行依法定证明书签订经济合同的报告》,管局以牡农局发[1986]158号文件要求各农场、局直各单位遵照执行。1999年7月举办了新《合同法》学习班,为贯彻执行新的《合同法》打好基础。十多年来,工商部门一直在企业中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以此来指导和推动企业自身的经济合同管理,强化合同意识。1999~2000年度被授予省级、总局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如下:
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1、完达山乳业集团
2、完达山制药厂
3、兴凯湖兴丹米业
4、八五七农场朝阳水泥厂
5、正达机械厂
总局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1、牡丹江分局水泥厂
2、八五四农场物资供应站
3、八五七农场朝阳水泥厂
4、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
5、八五四农场黑熊养殖场
6、分局印刷厂
7、迎春精制米厂
8、牡丹江垦区农业生产资料贸易中心
9、八五五农场农工商总公司粮油公司
10、庆丰浸油有限责任公司
11、完达山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12、密山金龙实业有限公司
分局成立了消费者协会,协会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生产、经营者的守法生产经营意识。每年315都组织活动,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努力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仅1998年就受理投诉40余起,结案38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