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党校
第六节 党校
一、局党校
1986年以来,局党委为发挥好党校作用,将党校、省“电大”牡丹江农垦分校和职工大学三校合在一起,实行一套机构三块牌子。三校合一使教师队伍壮大,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使各类培训生源得以扩大,培训内容和渠道增多。
(一)规范化建设
1、为加强党校基础设施建设,1989年局党委拨62万元建了1528平方米的学员宿舍楼,1992年投资60万元建了223平方米的校舍办公楼,1996年用55万元资金对教学楼、办公楼、食堂、操场、招待所全面进行了维修。
2、党校图书馆建设。在420平方米的图书馆内,共藏各类书籍15万册,基本保证和满足了教学和学校科研的需要。
3、党校科研。成立了科协机构,定有科研规章制度,并在科研上取得了一定成果,1986~2000年间,党校教师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3项,获省级科研成果三等奖4项,获总局、分局科研成果奖62项,在省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18篇。
4、明确培训对象和教学班次设置。根据上级党委关于党校培训的精神和垦区党建要求,确定垦区系统基层单位党政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以及党务工作者、宣传理论干部、专业技术干部为主要培训对象。教学班次设置实行长短结合,以短为主,分别开设进修班、培训班、轮训班、学历班、调研班、部门业务班等。
(二)教师队伍
局党校管理干部和教师47人,除管理人员外,有教师18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16人,大专学历2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2人。
(三)教学工作
1、课程设置。1986~2000年共开设各类课程46门,其中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论、法学概论、方针政策等。
2、教材使用。以中央党校和省委党校教材为主,本校内部编撰基层党员干部教材12本,其中,有《政治经济学读本》、《经济法案例分析》、《简明财务会计学》等。
3、微机教学。局党校1986~2000年逐步购进微机建立了微机室,拥有微机45台,基本满足了培训班、轮训班、学历班的教学需要。
4、教学任务完成情况。1986~2000年间先后举办轮训班80次,轮训学员4398人次;短期培训班95次,培训学员4800人次;研究生班1次,培训学员33人(同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办学);中央党校、省委党校联合办学,开办大学本科班14次。除此,还举办水稻培训班、专业营销班、农业技术员培训班、会计员培训班等各种技术培训班计60次,共培训人员3729人次。
二、农场党校
农场(含其它处级企事业单位)都按局党委要求建立了党校,成立了学校行政机构、党校校长一般由农场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教学和培训的具体工作都由党校专职管理干部与农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和纪委共同计划和安排。除了党校专职教师授课外,常年聘组织、宣传和纪检干部到学校授课。有时场领导亲自授课。
为了充分利用校舍、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为了统筹教学和提高办学培训水平,农场一级党校一般都采用联合办校形式,80年代都是党校、干校合一,八五○农场是党校、职高和职工中专三校合一,以后,有的场是多校合一,八五七农场原是党校、干校合一,1988年为统一管理,实现了职业高中、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干校、辽宁刊授党校、农场党校等五校合一。八五四农场党校1990年还设立了农场党校七分场分校,在三队、十队、十四队、十九队及二十一队设党校集中教学点,其余各生产队、场直单位为党校教学班,各支部书记兼任班长。据统计全局还有5个农场在基层党支部设置了党校分校,其余单位都在基层党支部设置了教学班。轮训教育工作正常开展,每年党员受教育面达96%。
农场党校在培训对象和教学班次设置上,有针对性的开班,主要培训党员、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共青团干部、生产队工会主席、入党积极分子,除此,还培训教师、农业、农机技术员、会计、统计、兽医人员等,不少农场与中央党校农垦分校在农场设立党校经济管理函授班,开设本科24门课程,由农垦总局党校教师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