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离退休干部工作

第五节 离退休干部工作


一、离休干部
  牡丹江垦区原有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近2000人,1984~1985年间北京公安五处落实政策返京近300人,自然减员累计400多人,截止2000年12月全局有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1164人,其中老红军3人,抗日老干部97人,解放时期老干部1064人。在这些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中23人享受厅局级待遇,767人享受县(场)处级待遇,357人为科以下待遇。其中,有153人易地安置定居(省内35人,省外99人)。
  二、退休干部
  截止2000年12月,全局有退休干部4050人,其中建国前参加工作的有28人,建国后参加工作的4022人;局级5人,场处级179人,科级及一般干部3838人。
  这些离退休干部分布在局机关、全局13个农场和10个局直企事业单位。建国前参加工作的离休老干部基本上在1995年以前都办理完了离休手续,他们的年龄结构在逐年增长,人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据1999年底统计,这些建国前老干部平均年龄74.8岁,比一般老年人平均年龄高出几个百分点。退休干部与建国前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正好相反,在逐步增多,而且年龄大都在62~68岁之间,身体比较好,活动比较多,为离退休干部队伍中的主要成份。
  三、离退休干部工作者
  到2000年底全局有各级老干部部门29个,专职管理干部42人,平均年龄达44岁,大专以上学历32人,中专(高中)学历8人,初中学历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4人;中级18人,初级20人,党员36人。
  老干部工作人员多年来,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服务管理意识,使离退休干部工作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全局曾明确提出对离退休干部服务要具有“三情”(关心要胜似亲情,爱护要一片深情,服务要满腔热情)、“五个字”(“全”字:全心全意全力地为离退休干部服务;“大”字:把离退休干部的事都当大事去办,做到小事不怕多,多了不烦心,大事不怕难,越难越向前;“情”字:对离退休干部要一片激情,满腔热情;“恒”字:为离退休干部排忧解难要持之以恒;“好”字:把好事办好)。“两熟”(熟悉有关离退休干部的各项方针政策,熟悉离退休干部工作业务)、“四清”(本单位离退休干部人员概况清,离退休干部身体及特点爱好清,离退休干部的经济收入清;老干部现有的居住环境条件清)的水平和能力,发扬“无私奉献、求真务实、任劳任怨、雷厉风行、开拓创新”精神,成为“政策通、业务精、活档案”的服务管理人员。
  全局离退休干部工作者,在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时,突出加强对党的有关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理解、掌握,注意调查研究老干部工作的新动向,新问题,探索和规范工作规律,工作人员与离退休干部从多年实践经验中,总结归纳老干部工作中的规律和特点,撰写出许多质量较高的论文。1990年召开老干部工作理论研究会,会上交流了老干部工作者和部分老干部论文,评选出优秀论文14篇,并将论文和工作调查报告汇编成册印发全局。1997年垦区老干部工作理论研讨会在无锡市召开,牡丹江局选送论文22篇,占全农垦总局总数30.6%,其中3篇为一类论文,10篇评为二类论文,9篇评为三类论文。1999年在垦区老干部工作理论研讨会上,牡丹江局选送的23篇论文,占全总局22.8%,其中7篇评为一类论文,7篇评为二类论文,9篇评为三类论文。由局机关老干部处刘来斌、刘文生、姬贵明撰写的《谈谈离退休干部统一管理的趋势和发展》论文在省农垦总局老干部工作理论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并获一类论文奖。十多年来全局老干部工作者有37人次被评为“为老干部服务先进个人”,121人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四、离退休干部管理
  离退休干部工作,主要是管理和服务,全局各级党组织、行政领导和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对离退休干部工作都很重视,基本做到“认识到位、感情到位、政策到位、领导到位、服务到位”。使党对离退休干部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使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等方面得以充分地体现。
  (一)机构、制度。
  1986年8月成立了全局老龄问题委员会。名誉主任由原管局党委书记赵乾尊担任,主任由管局党委副书记杨喻晓担任,秘书长由老干部处科长刘来斌担任,副主任由各场处级离休干部领导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并在宁安农场召开的老龄工作会议上,研究确定了老龄工作任务,提出了有条件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老龄组织机构。贯彻这一精神,各农场和局直单位都相继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
  1989年3月由于领导、工作人员变化较大,管局调整了原有的老干部工作3个机构:即:老干部工作委员会、老龄问题委员会和老年体育协会。1989年11月成立管局“关心下一代协会”。并就原则、任务、会员、组织结构、地址和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制定了五章18条规定。
  1990年10月,管局召开了离退休干部科技工作者协会成立暨老干部工作理论研讨会,会上宣布并通过了管局离退科技工作者协会章程,选举产生“退协”组织机构,名誉理事长杨喻晓、理事长刘来斌、秘书长贾跃先、朱丽君,副理事长由8位处级离退休干部组成,成员由各单位老干部工作人员及部分离退休干部组成。后来,这些老干部工作组织机构又根据需要做了多次调整和完善。
  老干部党组织根据管局党委组织部《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于1991年5月开始,对各单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进行文件精神逐一落实,充分发挥党支部在老年工作中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落实好离退休干部政策,安排好他们的生活,除根据老干部自愿原则易地安置了部分老干部外,1988年3月总局批准管局在牡丹江市建立“老干部休养所”。从1989年以来,在干休所共安置老干部34人。
  在做离退休干部工作中,局党委和离退休干部部门先后制定下发了若干离退休干部工作制度和规定。1986年3月局党委制定下发牡农党[1986]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暂行规定》、《规定》中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对象、任务和要求,政治、生活、经济待遇,活动室建设,安置管理工作,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管理教育,开展评选“先优”活动,经费使用和管理,病逝善后处理,组织建设等方面共50条做了明确规定,使全局离退休干部工作行之有据。1990年4月下发牡垦局办[1990]43号《关于离退休干部各项经费提取和使用办法的通知》文件,对全局离退休干部三项经费提出了统一标准,即离休干部特需经费每人每年150元,退休干部80元;公务经费离退休干部每人每年350元;活动管理费离退休干部每人每年300元,这些费用由离退休干部部门统一掌管使用。1991年12月管局又下发牡垦组[1991]37号文件,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建立老干部工作责任制,一是要把老干部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的工作目标;二是要定期向离退休老同志通报情况;三是要加强与离退休干部的联系;四是各级党委要切实抓好本单位领导班子离退休干部工作责任制的落实。1992年2月为了做好干休所老干部病逝后遗孀的管理工作,下发了牡垦局办[1992]4号文件,明确规定老干部病逝后,遗孀可享受慰问待遇150元,活动经费200元,住房取暖费仍按原来的标准享受。1992年9月,管局党委领导召集机关有关部处领导专题座谈会,就老干部工作研究通过了9项决议,一是各级党委班子将老干部工作列入全年目标管理年终考评;二是老干部工资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发放;三是老干部医疗费实报实销,不允许拖欠;四是加强活动室建设,增添健身设备和器材;五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给老干部配生活用车;六是各单位按牡垦局办[1990]43号文件要求,每年初,一次性提取离退休干部“三项”经费;七是开展“敬老月”活动,将每年9月定为敬老月,在这期间搞好组织宣传工作;八是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队伍建设,明确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九是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这些决议和规定局党委以牡垦办发[1992]36号文件形式作为会议纪要发至全局各农场、局直各单位贯彻执行。1993年2月管局下发了牡垦财联[1993]2号文件,调整了离退休干部交通费用,规定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局级(含享受待遇)每人每月交通费50元,处级(含享受待遇)交通费30元,处以下离休干部每人每月交通费20元,建国后退休干部每人每月10元。其它有关问题,如,关于对离退休干部医疗制度实施办法,关于管局机关离退休干部医疗费用实施办法,关于解决牡丹江干休所老干部电话费用和易地安置老干部电话费使用的具体规定,关于离退休干部逝世后有关丧葬、遗属等待遇的规定,关于全局完善离休费统筹管理工作以及提高企业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等问题都下文作了要求和规定,并得到了贯彻落实。
  2000年,离退休干部工作有关制度、规定及各方面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健全,所属各单位签订了“离退休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局党委书记王德胜、局长姜夏连续3次与局机关离退休干部、牡丹江干休所老干部沟通情况,宣传垦区形势,并针对离退休干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解答,明确“四必保”,即分局无论怎么改革,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必保,医疗必保,活动所需经费必保,为离退休干部直接服务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必保。局党委副书记刘福生多次到机关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查看门球场地和老年大学教室的建设情况,过问扩建、改建资金落实情况。据统计全局各级党政领导为离退休干部办实事40余件次,及时通报情况36场次,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及其遗属1319人次,慰问金额178840元。
  为完善“两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离退休干部两个待遇,全局贯彻执行总局提出的企业离休干部工资统筹工作,全面推开并执行离休干部医疗保险统筹政策,基本保证了老干部按月足额发放离休费。对重点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开始全部实行“工资卡”式发放离退休费的管理办法,由银行直接发放。机关离退休人员已实行“储蓄卡”与存折相结合,由银行发放的办法。在实施医疗保险统筹方面,全局有11个农场全部到位,其余单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了医疗保障措施。在做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方面,局党委一直把努力做好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作为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保证老干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本着对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起点要高,内容要新,方法要活,措施要实的要求,2000年重点抓了3件事:一是制度建设,全局继续坚持了行之有效的阅文制度,每月逢“十”的政治学习制度;垦区及单位形势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老同志意见,重要活动请老干部参加的例会制度;在职领导干部与离退休干部联系制度;以“保持晚节好、教育亲属好、团结互助好、文体活动好、贡献余热好”为内容的先优评比制度和党建“三会一课”制度。二是订阅报刊杂志丰富老年政治生活。当年全局为离退休干部订阅《老年报》3043份,《退休生活》2945份。为场处级以上老干部订阅《老干部参政》392份。全局各场处级单位活动室平均订阅报刊杂志25种。三是举办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就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特点、规律,怎样履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职责,切实组织好民主生活会,老有所学问题,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对党费的收缴、流动党员的管理,脱党问题等进行宣讲。
  十多年来,全局老干部工作不断完善和加强,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企业老干部工资实行了社会养老统筹,部分单位药费统筹工作已经完善;老干部工作部门整体素质有了提高,老干部工作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全局老干部工作从上到下始终坚持了“十不变”的工作制度,即:一是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制度不变;二是领导经常与离退休干部沟通情况,通报垦区生产、经济改革形势的制度不变;三是每年春季为老干部检查身体的制度不变;四是进行秋季老干部生活越冬检查的制度不变;五是老干部有病住院及时看望的制度不变;六是满70、80周岁离退休干部祝寿制度不变(局机关还开展庆祝老干部金婚纪念活动);七是农场每年自检老干部工作,全局两年检查一次老干部工作制度不变;八是2~3年看望易地安置的老干部制度不变;九是组织老干部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制度不变;十是定期开展先优评比奖励制度不变。
  (二)各项活动。从1986年以来,全局召开老干部工作的各类大型会议达数十次,其中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会10次,“双老”运动会11次,老龄委会议3次;举办老年书画、摄影展览2次;“关心下一代”经验交流会1次;老有所为经验交流会1次;兴办经济实体从事种养经验交流会1次;老干部工作理论研讨会暨离退休干部科技协会成立大会1次;老干部工作知识大奖赛1次;老年交谊舞比赛1次;举办中草药种植业培训班1次;办门球教练员、裁判员学习班3次;交谊舞培训班、老年迪斯科学习班各1次。
  为了推进老干部工作,1990年在全局开展了老干部工作百分考核竞赛评比活动,对老干部工作从组织自身建设,为老干部服务管理,老干部发挥作用,党委对老干部工作领导以及老干部先优评比等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确定了实行百分考评制度。八五一一农场老干部工作规范化建设好,全局在该场召开了老干部工作现场会,号召各单位学习先进,从而推动了全局老干部工作规范化建设。由于老干部工作发展得不平衡,特别是有的企业单位,老干部工作受经济效益和其它因素影响,造成一时老干部工作被动,1991年12月管局下发了关于建立各级领导班子老干部工作责任制意见的文件,各单位把离退休干部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的工作目标,加强与离退休干部的联系,老干部中一些难度大的问题基本解决落实。1995年9月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局领导带领老干部处全体工作人员走访慰问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工作的老干部,使老干部十分感动。
  在开展老龄活动中,本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精神,全局各单位都先后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或“双老”活动室。1997年12月局党委在机关所在地连珠山镇重新建了老干部活动中心,投资近30万元,修建了活动场所1200多平方米,设施齐全,活动内容丰富,有图书室、阅览室、书画室、理疗室、会议室、麻将室、象棋室、小歌厅、健身室、乒乓球室、台球室、大歌厅和大会议室与舞厅为一体的多功能厅等。现在,全局活动场所面积14560平方米(不含破产和兼并的单位)其中:1000平方米以上有1个,500平方米以上有6个。老年人除了在老年活动中心参加日常的文体活动外,局和各场还不时进行一些适宜老年人特点的文化体育比赛活动,到2000年止全局先后组织了十一届“双老”运动会,进行过甲级和乙级队门球赛。1993年全局在八五六农场举行了老年钓鱼比赛。在每年老年节前后和春节期间,局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各农场都举办老年文体活动,包括老年乒乓球、台球、门球、象棋、麻将、书画、猜谜、老年演唱等活动。有的老同志爱学习,不少单位举办各种学习班,如书法班、国画班、烹饪班等,有的单位组织知识讲座、时事研讨,局机关离退休党支部几年来共组织学习毛泽东、邓小平论著及时事政治76个专题,用了620个课时,写建议性论文、学习心得等60多篇20多万字。生资公司、宁安农场还成立了老年大学,八五○农场举办“老年函授大学”,使入学的老干部得到了系统学习。为了推动老干部工作的开展,全局还举行了“老干部工作知识大奖赛”,使老干部工作者和老干部们对近十多年来,中央、省及总局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政治、生活、安置、医疗和发挥作用等方面的规定有了准确理解和掌握。
  (三)老有所为
  老干部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以后,大多数人能发挥余热,为社会、单位做不少工作。十多年来,全局注重从三个方面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一是注重发挥离退休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展示老一代人的精神风貌。八五一一农场组织有120名离退休干部参加场容场貌监察小组,八五四农场由离退休干部为主体组建双老文体活动中心并由这个中心组织600多名离退休人员参加秧歌、腰鼓、花蓝、花棍、旱船、鼓乐、拳剑、花环和军乐队等活动组织,丰富和活跃了农场文化生活。二是发挥一技之长,注重发挥具有一定年龄优势的退休干部群体作用,继续为垦区再作贡献。八五七农场组织了5名退休高级农艺师承担了全场近50万亩农作物技术指导工作,深入基层、田间,实行面对面技术服务。八五六农场部分有写作和编辑专长的离退休干部,在农场的支持下,编辑出版反映垦区政治、经济生活的《长青》杂志,已出版12期,200多万字,共有900多人次参加写作,发表700多篇文章。庆丰农场离休干部刘兴洲干了一辈子兽医工作,离休后发挥一技之长,收集整理了几万字笔记,从奶牛饲养、管理、防病、治疗、接产等5个方面编写出“四十一个怎么办?”为养殖户解答,结合实例现场指导。从离休后累计义务为养牛户接生犊牛97头,治愈病牛104头,劁猪骟牛100余头。三是发挥老同志政治方面优势。随着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垦区的社区工作越来越突出,注重发挥有着优良传统、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离退休干部在这方面的优势,在治安、综合治理以及自我管理上安排这些老干部做些事,是很重要的有眼光的战略选择。全局各场处级单位均成立了以离退干部为主体的自管委员会,到2000年止有130人参加活动中心管理委员会工作,有449人从事居委会和社会治安工作。云山农场离休干部王连一政治责任心强,多年来一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场内外讲党的基本路线、讲国情、讲艰苦奋斗传统教育80多场,受教育青少年达3万多人次。王连一本人也荣获了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省关心下一代标兵称号。
  为了鼓励和推动老干部参与社会、参与经济发展工作,局老干部部门在调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于1989年10月在八五○农场召开首届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经验交流会,会上八五○农场党委和老干部分别介绍了经验,同时表扬奖励了一批在不同岗位上发挥作用好的老干部。当时在全局900多名离退休干部中,从事庭院经济的661人,年创产值544300元,收入万元以上的43人,千元以上的228人;1994年3月全局召开兴办经济实体、从事种养业经验交流会,会议中心思想是推广和号召老干部们以为促养,创收增资。会上不少单位和老同志介绍了经验,反映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以为促养的可喜局面。1989年“老有所为”经验交流会以来,全局已有9个农场离退休干部兴办经济实体14个,有553名离退休干部入股集资131.6万元,实现利润56.6万元;其中1993年创产值(经营收入)218万元,实现利润42.9万元。从事种养业、服务业的离退休干部1065人,共创收283.6万元。
  (四)“先优”奖励
           几个年份分(管)局老干部评选先进情况表
                  (2000年)
  表4-21



         几个年份老干部工作分(管)局以上(以外)获奖情况表
                  (2000年)
  表4-22



  续表4-22



  续表4-22



              离休干部基本情况统计表
                 (2000年12月)
  表4-23



              退休干部基本情况统计表
                 (2000年12月)
  表4-24



              离休干部易地安置情况表
                (1985~2000年)
  表4-25



           老干部支部活动室(站)病床建设情况表
                (1985~2000年)
  表4-26



             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情况表
                (1985~2000年)
  表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