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新闻报道

第四节 新闻报道


1986~2000年是国家实施“七五”、“八五”和“九五”计划,不断深化改革,实现总目标“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跨入新世纪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牡丹江垦区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局新闻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把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人新事通过各种媒体报道,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一、新闻组织和队伍建设
  从1986~2000年间,局党委宣传部都有分管新闻的部领导和设有新闻科,配有专职新闻科长或新闻干事。所属各农场党委宣传部,都配有一名专职新闻干事。在2000年1月后,农场机关机构调整精简科室人员,给新闻干部增加了其它工作任务,成了兼职新闻干事。除了专兼职新闻工作者外,在场处级单位机关、农场、分场、生产队和局直企事业单位都有5~7人的业余报道组和通讯报道员。到2000年底全局有专兼职新闻干部35人,业余报道通讯员4725人。为加强对新闻报道工作的领导,全局各单位都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或副书记为组长,由宣传、财务、工会、团委、办公室、广播电视中心、机关党委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组成的宣传报道领导小组,在政策上和经费上对新闻工作予以保证和支持。1992年3月管局成立了新闻工作者协会。加强了对全局新闻工作的研讨、通联和业务指导,局党委宣传部根据垦区形势和上级新闻单位的要求,还不断地及时地为通讯报道组和新闻干事、报道员提供报道线索,每年不定期举办新闻学习班,培训新闻报道骨干。局培训场新闻骨干,场培训队和基层单位的报道员。年年举办,年年培训,每次培训3~7天,请省里新闻单位专家和《农垦日报》社记者、编辑讲课。除此,各农场、各单位还定期召开“骨干报道员例会”、“好新闻评选会”、“半年新闻工作总结交流会”等。2000年8月,分局在举办为期6天的第十期骨干报道员培训班时,农场由宣传部副部长或新闻干事带队,局党委书记王德胜、副书记刘福生亲自作开班讲话,培训班邀请了《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经济报》、《黑龙江工人报》和《农垦日报》等4家报社的8名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部主任为学员授课,这次班上的400多篇稿件经授课老师修改后,分别被带回报社,陆续采用。
  二、对外报道
  主要是对牡丹江垦区以外的新闻单位,包括对《农垦日报》、省内的《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经济报》、《黑龙江工人报》、《黑龙江农村报》、《黑龙江科技报》、《生活报》、《老年日报》、《鸡西日报》、黑龙江电台、电视台《农场经济管理》和国家级的大报大刊、大的新闻单位等撰稿和组稿,从而宣传牡丹江垦区,宣传垦区的企业和产品,宣传垦区环境优势、地理优势、资源优势,提高垦区知名度,吸引外来资金,改善经济环境,发展垦区经济,反映垦区两个文明建设成果。《农垦日报》是全局广大新闻工作者和业余报道人员投寄稿件的“主攻目标”和方向。1988年在全国各级新闻单位用稿2250篇,其中向《农垦日报》投稿1195篇,采用1044篇。1999年全局各单位给《农垦日报》投稿,采用达2150篇。从1988年到1999年《农垦日报》采用稿件,牡丹江分局连续十多年在全总局保持职工平均用稿第一名。
  对外报道在“上大报、上要闻、上头条、上专版”的目标鼓舞下,采写了不少重要新闻稿。1997年10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了反映牡丹江垦区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弘扬北大荒精神,加快经济发展的一条新闻,长达4分钟,分量之重,影响之大在全局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年牡丹江分局在《农垦日报》组专版达21个。1998年兴凯湖农场赵修彬撰写的《龙腾兴凯湖—黑龙江兴凯湖农场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探密》被《人民日报》发表,这一年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节目还播放了反映牡丹江垦区发扬北大荒精神和兴凯湖农场、八五五农场以及名优产品、风土人情的专题报道,长达51分钟。到2000年7月底,全局在《农垦日报》发表头版头条新闻21篇,居全总局之首。
               对外报道采用稿件统计表
                   (2000年)
  表4-29



  续表4-29



  续表4-29



               新闻报道用稿情况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4-30



  三、对内报道
  主要是对牡丹江垦区内,包括对分局内的各种新闻媒体报道,农场广播、电视差转台自办新闻节目和各个时期自办的“简报”、“小报”、“信息”、“简讯”等以及基层单位的“板报”、“墙报”用稿。“主攻”目标是分局和农场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一个农场广播用稿一年都在2000~3600篇,农忙季节广播电视新闻时间增多,有时一天用稿几十篇。分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一年办近200期,采用新闻1000多条。2000年分局播发新闻199期,用稿1605篇,播发专题49部。
  对内报道另一块阵地,是分局和农场在各个时期办的各种小报,如:农忙时节各场办的《麦收简报》、《秋收简报》、1985~1987年期间配合“整党”工作局、场办的《整党简报》、1991~1992年期间配合“社会主义教育”各农场办的《社教简报》。1991在抗灾自救中,局里配合宣传教育编印《快讯简报》25期,发稿400余篇,还编印《抗灾壮歌》先进事迹通讯集,组织抗灾系列报道和抗洪抢险英模报道活动。八五七农场为配合穆兴南堤修复工作,在修复水毁工程水利会战时,创办《水利战报》,通报水利进度,传达水利指挥命令,表彰工程中的好人好事。八五○农场还连续多年创办《八五○信息》,传达农场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信息,用稿7000余篇。
  四、报刊订阅
  报纸、刊物征订工作是局、场两级党的宣传部门的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每到年末,局、场都要召开会议,传达报刊征订的文件精神,强调订阅报刊的重要意义,明确征订任务,进行落实。农场召开征订工作会议时,都请基层生产队、各场直单位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掌握征订发行情况,结合农场和各基层单位实际情况,把征订任务分配到各单位。八五○农场在生产队实行“两自理、四到户”家庭农场、生产队财务改为报账制后,农场将过去由生产队自订报刊改由农场统一征订,工业、文教卫生、服务单位由单位自订、从而加大了征订工作力度,使每年征订工作都超额完成。1990年农业部农垦司授予八五○农场连续3年(1988~1990)发行《中国农垦》先进单位,1991年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邮电局、省新闻出版局授予八五○农场“报刊发行先进单位”称号,1993~1997年,省农垦总局党委连续5年授予八五○农场《农垦日报》订阅发行先进单位称号。其它农场和单位大部分都能完成每年的征订任务。全局报刊征订工作多年来一直走在全总局前列,对于主要党报党刊的订阅,如《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求是》、《奋斗》等,全局所属基层党支部都是各1份。其它报刊、据统计,1991年全局订《半月谈》1100份,《内部版》和《时事报告》分别订阅1600和1100份,《中国农垦》700份,《黑龙江宣传》800份,《农垦报》7800份,都超额完成了任务。以后每年征订数量有些变化,但大体与1991年相近,《半月谈》系列刊物全局平均54人1份,《农垦日报》平均13.28名职工1份。除此,订阅的主要报刊还有《农民日报》每年550份左右,《新向导》800份,《文明向导》700份,《思与行》250份。由于报刊征订工作成绩显著,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各级先进:1996年分局党委宣传部荣获《农垦日报》社授予的“1996年《农垦日报》发行先进单位”称号,1998年分局党委宣传部荣获总局党委宣传部授予的“1998年度发行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9年分局获总局党委宣传部、《农垦日报》社授予“1999年新闻报道和报纸发行‘双优’分局”称号。2000年分局党委荣获《黑龙江日报》社授予“2000年《黑龙江日报》发行先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