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概况

第五章 统战工作

第一节 概况


垦区党的“统战”工作,在1990年8月以前由局党委宣传部负责,配一名副部长主抓。1990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发1990年14号文件)的文件精神,制定下发牡垦发[1990]28号文件《关于深入贯彻中发[1990]14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对统战工作领导的通知》,提出双十条具体措施,前十条要求各级党委切实抓紧抓好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工作。后十条要求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管局加强统战机构建设,根据总局党委[1990]6号文件的要求,于1990年8月决定单设管局党委统战部,定编3人,其中处级领导1人。后来,全局党的统战工作机构随着改革形势和机关机构调整,又先后多次变化。1994年1月22日局党委统战部与宣传部又合二为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1996年3月统战部再次单独设立,1996年10月又再一次与宣传部合署办公,直至2000年。局党委宣传部部长兼任统战部长。由一名干部主抓统战业务。
  各农场党委统战工作,根据省委黑统发[1984]5号文件《关于建立党委统战部的通知》关于“各大工矿企业党委,在原编制内建立统战部”的精神及管局党委的要求,于1985年先后建立了党委统战部,与宣传部合署办公,宣传部长兼任统战部长,配一名副科级干部具体抓统战工作。1990年局党委进一步明确,农场在宣传部内设专职统战干部,对外称统战部,局直单位在政工部门设兼职统战人员,负责单位统战工作。
  除局场两级统战部外,管局先后还成立了台湾事务办公室、侨务办公室、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事务局、台湾同胞接待站、海外联谊会、台侨胞经贸联络办公室、第三届台胞台属联谊会、第三届归国华侨联合会、局统战理论研究会以及民主党派九三学社牡丹江农垦基层委员会等组织机构。
  据统计,到2000年末,全局各类统战对象已达17307人,分布在全局各农场、工业单位、局直各服务单位和机关,其中:
  1、台胞11户30人
  2、台属394户1635人
  3、归侨侨眷港澳眷属469户1594人
  4、九三学社社员38人
  5、省、市、县政协委员48人
  6、非党知识分子   8996人(含副处以上干部6人,科级393人)
  7、少数民族3805人
  8、信教人员 672人(其中:基督教619人,佛教11人,天主教30人,伊斯兰教12人)
  9、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371人
  10、非国有经济代表人物118人
  党的统战工作,十多年来,尽管机构多次调整,人员不断变动,但统战工作从未断线,工作力度还得到增强。局党委一直由副书记分管统战工作,局、场统战部都有专职统战干部抓具体工作。全局统战工作,年初有计划,阶段有小结,年终有总结;每年元旦、春节前局场党委都要召开由统战对象代表参加的“统战座谈会”或“迎春茶话会”;定期召开归国华侨联合会、台胞台属联谊会和统战理论研究会。在每年总结统战工作时,都要对做出成绩的统战工作专兼职干部和统战对象予以表彰奖励。局统战部每年要对各场统战工作进行目标管理考核评分。内容包括工作计划、总结、上报材料、政策宣传教育、党校统战理论课开设,统战论文撰写、统战接待工作、经济统战工作,民族政策、宗教政策、走访慰问、推广典型以及“六册一薄”建立等,各农场、处级单位也相应提出考核评分目标,把本单位统战工作纳入到单位的党建工作和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中去。
  为了加强党的统战理论研究,开展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宣传教育工作,经常组织统战理论研究会和专兼职统战工作者撰写统战理论论文,编印宣传教材,加深对党的统战方针、政策的理解。同时,结合形势和宣传教育,开展一些重大活动,如结合孙中山诞辰日,香港、澳门回归,台胞来垦区探亲等组织纪念、庆祝和座谈活动。局统战部根据全局统战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势,于1999年搞了两项基本建设:一是队伍建设,在提高统战人员理论水平的基础上,适应统战工作面临领域拓宽,对象增多,逐步走向社会化的新特点,提高统战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系统地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地位、作用、范围、对象、方针、政策、基本任务以及民族宗教工作,对台、侨务工作基本知识。同时,进行农场之间统战工作交流,八五六、八五七、兴凯湖农场等单位在专门会议上介绍经验。在为统战人员服务上,全局各单位党政组织、专兼职统战干部不怕麻烦,对统战人员的问题、实际困难,勤于联系、疏通、协调,做到圆满解决。1997年局统战部根据英国伦敦的华侨杨惠芬寻找亲人信件提供的线索,在垦区内兴凯湖、八五七、八五五、八五一一等农场范围内认真查寻,终于在八五一一农场十三队为其查找到离别40多年、失去联系的亲属梁琦珍和郭建修两位老人,这件事不仅使查找亲人的双方十分感动,也对有关单位群众是一次爱党爱国的教育。二是统战档案建设。由于各农场统战干部多为兼职,加之变动较大,造成有的单位统战档案资料不健全,为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分局党委对各场提出加强档案基础建设要求,并对八五○、八五八、庆丰、海林等6个农场统战档案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使全局的统战档案基础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规范。
  全局党的统战工作,由于各级党委重视,专兼职统战干部的努力,十多年来,多次评为先进、多次获奖励。
  1986年,局统战部、八五六农场党委荣获总局党委授予“统战工作先进集体典型”称号,八五○、八五七农场党委、管局中心医院党委,云山农场党委宣传部、农垦师范学校政工科、八五一一农场侨联小组、兴凯湖农场侨联小组等为总局授予“统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5人获总局党委授予的“统战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1987年,八五一一农场荣获省政府授予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称号;管局党委统战部荣获省委统战部授予的“全省统战工作模范集体”称号。
  1992年,管局党委统战部获总局1992年度“兴垦杯”先进单位称号。
  1993年,管局党委、八五一一农场获总局党委授予的“垦区统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谭克信、卜成祥、王凤英、卢白木、徐立起、王培基等6人获总局党委授予的“垦区统战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1995年,海林农场获省政府授予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1997年,牡丹江农垦分局党委统战部获总局“统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伊兴民、戴凤国、丁文政、张艳斌获总局党委统战部授予的“统战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1998年,分局党委统战部获总局党委统战部授予的“统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吕春光、陈富建、陈进来、王树贵获总局“优秀台胞台属”称号;潘焕松、陈惠华获总局“优秀归侨侨眷”称号。
  1999年,分局党委统战部、八五六农场党委统战部获总局党委授予的“统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刘福生、伊兴民、戴凤国、张青、田汝林、时长山、于洪奎获总局党委授予的“模范统战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