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工会第一节 概况牡丹江垦区工会自1979年恢复组建以后,在局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全国农林工会、省总工会和总局工会的领导。1986年全局有基层工会23个,工会小组8937个,工会会员88184人,工会积极分子15420人。到2000年,由于垦区体制改革,人员大量流动,工会组织变化较大,在23个场处级基层工会中有工会小组5234个,工会会员69587人,工会积极分子8893个。
牡丹江垦区工会按照总局工会《关于各级工会编制机构及设置干部管理工作的规定》,局工会1986年有编制19人,配主席1人,副主席2人,下设五部一办:组织部、宣传部、生产部、生活部、女工部和办公室。1990年3月,成立牡丹江垦区职工技术协会。1991年1月成立技协办公室(科级),设在工会,编制2人。1991年7月,按牡垦局发[1991]82号文件的要求,成立庭院经济办公室(设在工会,由生活部兼管)。1993年局工会缩减到12个编。1995年12月,管局机构改革,工会编制改为8人,庭院经济办改为自营经济办,另设编制2人。基层场处级工会,由于改制企业破产与合并,2000年23个工会由原来的97人减少为79人。
2000年全垦区新建企业68个,员工4988人,其中股份制企业20个,员工1288人;私营企业34个,员工1394人;股份合作企业6个,员工1613人;联营企业1个,员工15人。在这些企业中,除4个私营企业未建立工会外,其余64个企业全部建立了工会组织,占建企业总数的94%,员工入会率95%。在新建企业中,共配兼职工会主席61人,专职工会主席3人。
垦区工会从1986年到2000年的15年间,在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工会作用工作中,于1986~1987年,开展了“整顿建家”;贯彻中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垦区工会提出的“上水平、奔一流、学赶牡丹江(牡丹江市总工会当时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工会系统的前列)、垦区占排头”这个总体奋斗目标为行动口号,完成了“整顿建家”、“工运理论研究”、群众性“双增双节”、培训工会干部、工会自身改革等工作。1988突出抓民主管理,促生产力发展,其经验在全国农林工会、省总工会和总局工会得到推广。1989年全局工会工作出现了“四新局面”:抓强化基层活力和民主管理,开创了工会“两化”建设的新局面;抓深化教育职能、推进了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新体制;抓优化和重视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及作用,掀起“双学双比”活动新高潮;抓强化工会建设职能,为促进垦区经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1990年全局各级工会组织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密切联系广大群众,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争创到了“垦区排头兵”。1991~1993年,先后开展“深入建家”、“班组达标”、“岗位培训”、“双基教育”(即“双基三爱”教育:1991年根据全总要求,对广大职工干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国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目标管理考核”、“三优一先”(即评选民主管理优秀党政领导、民主管理优秀工会主席、民主管理优秀职工代表和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等有效活动,使局工会整体工作保持总局前列位置。1994~1995年,在相继开展“双基三热爱”教育、“企业精神”教育时,举办和参加高层次的工会干部培训班,开展“双爱双促”活动,“销售状元”活动,“95合理化建设、技术革新、五小发明科技大奖赛”活动等。1996年开展百佳职工评选活动,1997年开展工会星级管理活动,1998年开展私企建会活动,1999年开展民主管理活动年活动,
2000年开展“三突出、三延伸、五突破”活动,即:牡丹江农垦工会工作思路中提出:三突出———突出工会工作规范化,突出工会工作为质量效益农业服务;突出维护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三延伸———工会组织建设向改制后的新经济组织延伸,职工思想教育向市场经济知识教育延伸,典型引导向二次创业延伸。五突破———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上实现突破;坚决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在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工作上实现突破;坚持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在厂务公开和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工作上实现突破;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在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中都要有职工代表参加的工作上实现突破;加快工会组建步伐,在新经济组织和改制企业组建工会和开展工作上实现突破。
1995年以来,垦区工会重点工作一直放在推进改革中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和强化工会机关干部自身建设上。抓住贯彻《劳动法》契机,加大维护力度,突出在推进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上下功夫,先后制定了下发《关于在建立企业现代制度中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关于在全局加强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的意见》、《关于职工代表大会审议企业业务招待费的实施办法》等法规性文件,使平等协商制度得到落实。全局所有企业单位全部建立了两项制度。
分(管)局工会领导更迭表
(2000年)
表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