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团的活动

第五节 团的活动


一、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活动
  1986年3月,管局团委、科协、工会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局深入开展青工“五小”竞赛,全局初评上报“五小”成果68项,其中蒋晓辉获得省“五小”发明成果评比二等奖,高晓峰等获“五小”成果评比三等奖。
  1987年12月,管局团委贯彻落实总局团委精神,狠抓以学习、宣传、推广、应用工农业生产新技术为重点的“垦区青年科技年”活动。全局实用技术学校256所,办班958期,培训20438人次,培训率达82%,青年获技率达85%。
  为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发出的《关于组织广大青年职工积极投身到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的通知》精神,全局各级团组织迅速掀起了以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为内容的竞赛。管局团委号召和要求全局广大团员、青年从节约一分钱、一度电、一滴油、一根钢材做起,从我做起,努力完成管局提出的人均增收100元的目标。全局青工共增节56207元,人均160元。
  1987年,在管局团委的提倡下,全局各级团组织发挥“面大、线长、联系广”和团员青年的“体力”优势,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全局共成立扶贫小组754个,扶助贫困户744户,其中535户基本脱贫致富。管局团委组织全局青海年为大兴安岭军区捐款76323元。
  1987年,全局团组织深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利用“五四”青年节,组织和带领团员青年掀起了植树造林的新高潮。全年共植树328100株。
  1988年,管局团委积极鼓励各级团组织办实体、创经费。八五六农场团委开办了“劳动咨询服务中心”,为青年提供就业机会和信息咨询,为繁荣农场经济服务。一年中,农场团委共接待各类咨询500次,建立劳动档案200余份,为180多人介绍劳动服务,为团办实体积累了经验。
  管局团委调整“五小”活动组织机构,与科技部门共同审批“五小”成果,共表彰奖励“五小”成果近百项,仅工业公司24项科技成果就创效益9.3万元。
  1989年,为支援三江开发建设,管局开展了“青年储蓄杯”竞赛活动。管局团委召开现场储蓄动员大会,并协调为10多个没有建行储蓄所的单位培训了代办员。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全局储蓄71万元,许多共产党员也积极参加了这次储蓄活动。
  1990年,管局团委以深化“四一一”工程为主线围绕管局科技兴农中心,全面开展青农工作。管局团委紧紧把握管局大农业、大机械、大科技这三大特点,形成了一套以“训”“推”“联”“传”“活”五字抓法,一方面抓全员素质提高,一方面抓典型集体、典型个人的推广示范。
  1990年,管局团委以稳定教育为基础,以学、练、赛“五小”活动为主线,针对全省企业的滑坡和不景气现象,组织全局青工战线团组织从企业内部找问题,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主要开展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在全局开展以企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二是深化“五小”活动。全局共创“五小”成果69项,创效益256万元;三是开展“奋战40天,增收30万,为农垦经济做贡献活动;四是开展学练赛,立足岗位成才,提高青工素质。
  1990年,为配合全局麦收工作,管局团委发出号召,掀起抢收工作新高潮。各级团组织以各种竞赛活动为载体,成立青年突击队361个。管局团委书记李绍民带领大、中专学生深入基层连队,为农户提供科技咨询,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并进行了资源调查。
  1991年,全局遭受大灾,各级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在严峻的形势下,在抗洪抢险、抗涝抢收、抗灾自救“三抗”战斗中团结拼搏,共组成百人以上突击队46个,1.9万元人余人,加强堤坝30余公里,组织青年麦收车组1000个,抢收小麦21万亩,涌现出94个先锋号车组,43个青年突击队和55名青年突击手。“赈灾建家献真情百日活动”深入开展,共收到捐款87600余元,全部用于受灾农场建设。
  根据总局“腾龙杯竞赛”方案要求,管局团委组织开展“我为垦区添绿色”植树造林活动,共造工程林1.9万亩,成活率达到85%以上,种植草坪6900平方米,建花坛5957个,美化青年路492条。数十年如一日深山造林35万株的造林标兵孙俊福还被授予省劳模和“全国青年种植能手”称号。
  1991年,全局各级团组织围绕科技兴农五年规划,进一步深化“四一一工程”。全局共举办各种农业新技术培训班73个,参加人数3000余人,年终评选科技标兵和技术能手10人,团中央表彰的垦区青年十佳能手,我局有4人获奖,八五○农场副场长王德胜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青工战线围绕工业生产中心,以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为重点开展活动,组织青工开展“学、练、赛”、“五小”竞赛、青工文明岗、创优成才双达标工作,仅“五小”成果一项,全年就创效益80多万元。
  1992年12月,为推进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管局团委与经委、科委、畜牧处、科协等部门共同发起“千名青年起示范、万名青年奔小康”竞赛活动。管局团委在八五四农场召开了以水稻和瓜果试验项目为典型示范的青年奔小康现场会。
  1992年,围绕全局春播农业生产,全局各级团组织掀起了春播比武竞赛高潮,共举办比武竞赛活动716场次,17名青年获得晋升工资奖励。
  在青工战线上,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五小”科技攻关小组作用,广泛开展“五小”竞赛、技术比武活动。八五○农场团委与农场科技科签订《青工学科学、用科学技术达标项目书》,成立科技攻关小组40个,完成项目100%;水泥厂团总支实施“苦练基本功,奉献在岗位”百日活动,生产率提高10%,增加利润40万元。
  1993年,管局团委配合党委实施“牛稻”战略,深入开展“双大王”评选活动。全局共办学习班420期,举办电视讲座35次,发放养牛、种稻知识小册子500多本。树立了一批养牛、种稻青年典型。八五六农场孙久才养奶牛22头,平均单产8.3吨,年产奶量超过100吨;八五四、八五七农场女青年赵志燕、柳育华科学种稻50亩,水稻单产1500斤。
  分局团委深入开展争当“青年先锋车组”竞赛活动,涌现出八五○农场三队机务队等先锋号车组50个。
  全局团组织广泛开展“销售杯”系列竞赛活动,以开展营销知识竞赛、争当销售大王竞赛、为销售人员服务、兴办大集办实体等内容,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益。共举办市场经济理论知识讲座215次,举办市场经济知识竞赛28场,举办各类贸易大集20多次,创办团办实体10多个,企业销售回款率在85%以上。
  1993年,工业单位各级团组织积极带领团员青年进行小发明、小创造,深化“五小”竞赛、双增双节活动。八五五农场加工厂在车间改造中,刘海军青年“五小”攻关小组通过革新挖潜,为企业节支40多万元,受到总局记功奖励;兴凯湖农场工业公司刘大凯研制锅炉烧稻壳五小成果,每年节支25万元,并且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当年全局共创“五小”成果300多项,增收节支近400万元。
  1994年8月,管局团委把创办青年股份合作体作为基层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组织6个单位团委书记赴望奎县考察学习股份合作体工作,树立了八五六农场马世贵、蒋宝银为首创办的青年股份面粉加工厂、八五○农场孙琪股份养牛场(144头)等典型,带动全局青年股份合作体创建。
  1994年9月,管局团委继续深化“青年先锋号车组竞赛”和青工“五小”竞赛活动,创“五小”成果160项,增收节支500多万元。在抗灾工作中,全局共涌现出优秀青年突击队50个,先进突击手300人。
  在1994年的生产能手竞赛活动中,涌现出一批青年典型,兴凯湖农场场长王德胜被团中央和国家科委授予全国百名星火带头人标兵荣誉称号,是黑龙江垦区唯一一名;副场长赵建军被授予全国星火带头人称号。管局团委还在年底表彰了50名青年生产能手、10个最佳促销团支部、30个青年突击队、100名青年突击手。
  1995年,管局团委加强股份合作体创办,全局创建规模较大的青年股份合作体14个,其中八五七农场水泥厂张化斌创办的水泥预制件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管局团委组织带领团员、青年在“两膜三移”会战中开展“突击工程”和“百千万工程”两项工程,努力实现“百个团支部、千亩移栽田、百万斤总产”的目标。“两膜三移”会战中青年承担了玉米移栽任务的35%,共有152个团支部在1260青年田里进行了玉米移栽。
  1996年,全局各级团组织按照总局《垦区青年科技活动三年规划》要求,主动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制定实施方案,收到实效,全局农业团支部书记优化配置达90%。
  1997年9月,分局团委针对垦区改革的深入和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一部分青工下岗后给社会稳定带来压力的情况,把下岗青工作为工作的又一项重点,积极研究如何为下岗青工提供有效服务,起草了《关于加强下岗青工稳定、教育和再就业工作的意见》,由党委转发,正式启动下岗青工再就业工程,积极为下岗青工提供就业机会和信息,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勇于创业,评选了首届下岗青工创业奖,为下岗青工树立了典范。
  1998年,分局团委继续大力培养青年人才,通过两大集团青年成才建功活动,开展了岗位能手竞赛、青年文明号评比活动,对分局十杰二十优青年岗位能手、分局青年文明号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分局团委在分局党委的支持下,进一步深化下岗青工再就业工程,在做好现岗青工稳定教育和再就业服务工作的同时,扶持、树立了一批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优秀下岗青工再就业典型,并举办了再就业优秀青年事迹报告会,他们的事迹被录成专辑,在全局播放。全局团组织为下岗青工办实事280多件,动员青年企业家安置下岗青年377人,结对救助下岗职工子女281人,组织千余名下岗青工参加各类技能培训。
  配合局党委抓好抗洪抢险和安置灾民工作。全局成立青年抗洪抢险突击队43支,2200人,预备队11支,1700人,服务队12支,300人,肩负起抗洪抢险工作的急、难、险、重任务。为配合局党委安置好肇源、泰来农场的500户灾民,分局团委下发文件,向局党委提交《关于在灾民安置工作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和团员青年作用的报告》,主动参与灾民安置工作,建立了农场团委委员包片、团支部包户的包扶责任制,约两千名青年志愿者组成160个服务队,与灾民建立“一助一”、“多助一”对子,帮助灾民解决了大量的实际困难。
  1999年,共青团中央、绿委、林业部、水利部等部门共同发起“保护母亲河行动”,分局团委从实际出发,健全青少年植绿护绿活动机制,在各级党政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下,全局共出去团员、青少年1.1万人次,植树50余万株,2500亩。
  二、青少年文明创建活动
  1986年,管局团委与工会在“五四”期间联合举办了“青年歌舞大奖赛”活动,17支代表队、百余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1986年,管局团委在广大青年中广泛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在6月份开展了“管局青年男子排球邀请赛”,2月份举办了“全局青年兵乓球赛”,基层青年文化体育生活进一步活跃。
  1987年,管局团委为4对青年举办了“集体婚礼”,各农场团委响应号召,相继开展了此项活动,提倡社会文明新风尚。
  1987年,全局各级团组织围绕“扶贫帮困”这个中心,发挥团组织先进性,号召全局团员、青少年行动起来,积极成立扶贫帮困小组,提供技术、劳动力等项目服务,帮助困难户致富。全局共成立扶贫小组754个,扶持贫困户744户,到年底已有535户贫困户基本脱贫。
  1990年,管局团委以教育之冬为龙头,全面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以北大荒精神教育、学雷锋活动、“扶百家贫、暖万人心”唱好第三部曲活动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电视台、广播站增设了“北大荒精神教育”专栏,全局摄制30余部专题片,发放史志材料3300册,进行场史竞赛37场,参加者3500余人次;5万余名青少年在各级团组织带领下,走上社会学雷锋做奉献;全局举办利民服务大集18次,共为7万人次提供服务;全局成立“帮扶送温暖”小组808个,为全局的580个贫困户排忧解难;全局共为亚运会、灾区、贫困户捐物2274件,捐款53211元。
  1992年,管局团委在组织部署“希望工程”工作时,从典型引路与全面发动相结合、团的主战线与社会募捐相结合、完成任务与教育相结合三个结合入手,将“希望工程”活动落到实处。各级党政领导、团支部书记和社会各界都踊跃捐款,全局共收到特殊团费21518元,为185名贫困学生提供救助。1993年,全局团组织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局团委举办“五四”青年卡拉OK比赛,12月20日举办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红太阳颂”大型演唱会,各基层团委举办青年艺术节、青春风采系列活动、书画大赛。各单位组织篮球、排球、乒乓球比赛。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团的“三力”,扩大了团的影响,树立了共青团的形象。
  1994年5月,管局团委认真做好团的十三届二中全会提出的“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启动工作,全局团员青年共做好事3.8万余件,涌现出先进集体200余个,青年文明岗120个。1995年,管局团委继续开展以“体力扶贫、智力扶贫、财力扶贫”为内容的帮扶活动,深化分局团委制定的“一二二五三”扶贫工程。全局800个青年志愿服务小组数万名青年,利用节假日集中活动,走上社会,为贫困户、残疾人、军烈属和有困难的职工群众提供服务。
  1995年10月,管局团委组织了大规模募捐活动,为抢救落水儿童光荣负伤的八五一○农场化工厂青年苗华杰捐款献爱心。管局团委授予苗华杰“舍己救人的好青年”光荣称号。
  1996年,分局各级团组织积极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带领广大青年职工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创造一流工作成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年来全局确定了20个创建单位,有12个单位被授予分局级青年文明号。
  1997年,全局团组织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在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基础上继续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规范活动机制建设,优化活动内容,在7个农场和1个局直单位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组织服务队一百多个,青年志愿者千余人,以“一助一”“多助一”形式长期为500多名老垦荒战士、残疾人、贫困户、孤寡老人提供结对服务,组织大型公益服务数十次。
  1997年,分局党委确立两大集团战略,各级团组织以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引导青年,在集团发展和壮大中,充分发挥青年的先锋和突击队作用。分局团委表彰奖励了5个分局级青年文明号,10名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和40名青年岗位能手。在两大集团的带动下,全局各行业普遍开展了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八五七农场医院和八五一○农场新垦派出所被评为总局青年文明号示范单位。全局分局级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32个,其中20个单位被授予分局青年文明号称号。
  1998年,分局团委以青少年“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重点,营造青少年创建精神文明的声势,集中开展了3次活动,围绕美化节日环境、清扫营区卫生、扶贫帮困、科技服务等内容开展活动,全局共有上万人次参加。
  1998年,分局团委在全局进一步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以党委文件转发了“号、手”活动意见,成立了“创建青年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组织委员会”,分局党委副书记刘福生任主任,局机关16个部处领导任委员,逐渐形成了组织健全、政策配套、领导有力、活动有序的“号、手”活动格局。
  1999年,分局团委成功推荐了1名省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3名省青年星火带头人,分局团委被授予“全省培训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组织奖”,6人分别获得垦区十杰青年企业家、十大杰出青年、“五一”劳动奖章荣誉,局党委还表彰了6名青年科技致富标兵和十杰青年。青年人才的成长带动了全局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垦区企业的知名度,在垦区内形成较大影响。
  1999年,分局团委针对全年大事多,热点多,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开展了声讨以美国为首北约暴行活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活动、批判“法轮功”活动、迎澳门回归系列主题活动、实施“跨世纪青少年读书计划”活动。
  1999年,分局团委深入实施世纪青年文明工程,以青年志愿者行动为重点,将青少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为全局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一是以青少年“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重点,集中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服务活动;二是加强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做到统一志愿服务标识,配齐各种队旗、徽章、手册、服务卡,集中精力整章建制,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考核,形成了完善、有序的运行机制;三是继续做好灾民及其子女的帮扶工作,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在生产和生活中提供全方位服务,为灾民及其子女解决了大量的实际困难;四是抓好学校阵地建设,引导青少年积极投身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成人宣誓仪式活动,有1000多名18岁青年在国旗下庄严宣誓。与教育局共同表彰300多名优秀少先队员和三级雏鹰奖章获得者,对优秀的少先队辅导员、支持少先队的模范领导、样外辅导员30余人进行表彰,开展“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红领巾”“读书交友”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