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装备
第五节 装备
1986~1988年全局局场武器库有15个。为了安全问题,局人武部根据上级军事机关的要求,于1986年开始安排武器库武器弹药的上交、封存工作。4月28日到10月31日止,分3批完成了民兵武器弹药的封存、上交任务。
1988年,按照总局人武部的要求,将15个武器库中的10个库的武器集中到局库保管,缩小了分布面,增大了安全系数。当年4月5~20日,局库共接收10个农场(厂)上交的武器弹药。上交武器弹药安全运输无一差错。
15年来,民兵武器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坚持从领导做起,用机关带基层,坚持抓早、抓小、抓细、抓实,及时消除了事故隐患,掌握了安全工作的主动权。在抓安全落实方面,严格保管和警卫人员选用,定期组织业务培训,达到了警力充足、政治可靠、胜任本职的要求,坚持平时抽查,月、季检查,奖惩严明。在完善安全设施方面,做到了“五有”、“四防”、“六面坚固”。
1996年,根据总局军事部的指示,先后又将边防一线的八五六、八五一○、庆丰、兴凯湖等4个农场的武器弹药全部收到局库保管,又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系数。
为了进一步改善武器弹药的保管环境,加强防范设施,15年来全局武器库先后进行了5次维修,总投资200万元。1988年局库投资6万元,新建了60平方米的警卫室,维修了3、4、5号库房,安装了防盗暗锁、报警器。庆丰农场投资两万元,新建了200米围墙,并架设了电网。八五六农场为武器库维修解决了库房多年不防潮的问题,把地面加高40公分,又增加了1个危险器库,购买了1部新式报警器。八五一○农场为武器库新架设了电网。1994年初,按照总局军事部的指示和管局党委要求,把武器弹药库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管局投资30万元,作为库区的维修费用。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先后组织了5项大的义务劳动,达820个劳动日,垫沙石路面250延长米,清理防火道2640平方米,拉风化沙68车,节省资金3万元。通过3栋库房改建,使库区建设达到了布局合理,道路平整,“六面坚固”,设施配套,管理规范的要求。1995年局库在1994年库区全面改建的基础上,又加强了软件建设,美化了库区。1999年又投资6万元,修筑了防水护坡,更换了部分老化线路,重新调整了各库内武器弹药的布局,使之更加规范,完成了各库种的地面防潮处理和房顶铁皮瓦改造。省军区在检查中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经验交流会上转发了局人武部的经验材料。
在完善设施的同时,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提高素质,严格制度。15年来,对警管人员进行了10次集训。组织他们学习上级武器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文件,进行业务学习和考核,熟练手中武器,进行防范训练。二是经常检查武器装备的安全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清除事故隐患。三是实行干部住库值班制度。从1990年开始,按照总局指示,实行干部住库值班制度,昼夜24小时干部吃住在弹药库,进一步加强了武器弹药库的管理。四是坚持“昼三夜四”制度(即白天必须有3人以上在库区警卫,夜间必须有4人以上在库区警卫),加强了库区的警卫力量。五是坚持联防、联网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武器弹药库的防范,1988年开始,局人武部同看守所的一个班看守警和水泥厂的一个民兵班实行了联防,规定了联络信号。同公安局“110”报警台实行了联网,遇有情况就同“110”联系。六是重大节日领导住库带班制度。七是坚持出入登记制度,凡是进入库的人员都要进行详细登记。八是实行“双人双锁”制度。避免了武器弹药的丢失。由于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了软件规范、硬件到位,实现了武器装备管理22年无事故,多次受到沈阳军区、省军区和总局军事部的表彰。1999年被沈阳军区授予“红旗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