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民兵作用
第七节 民兵作用
一、在学雷锋做学雷锋活动中的带头作用
各单位根据管局武装部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雷锋活动。1986年,云山农场召开“学雷锋、树新风”千人动员大会后,武装部成建制地组织民兵参加义务劳动。1987年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二十五周年纪念日,全局开展了“学雷锋,做好事”和举办“民兵科技利民服务”活动,发动民兵围绕创建文明单位,积极开展种花、修路、清扫垃圾等义务劳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当年,全局共有学雷锋小组1700个,修建民兵路342条,做好事6.1万多件,涌现出文明单位140个,文明家庭1000余户。1988年,八五六农场武装部向30个民兵连赠送了雷锋书籍,并在全场民兵中开展了以“四好、四优、四个一、四大标兵”的学雷锋系列活动。1989年,海林农场举办了雷锋电影放映周活动。八五四农场开展了学雷锋奉献日活动。1990年,八五五农场以雷锋在我身边为主题,收集整理学雷锋的新人新事,录制成专题片在全场播放。八五○、八五七、八五一○、宁安农场还组织民兵开展为民服务大集活动,使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1990年,管局人武部选树学雷锋“四大标兵”(张广恩、孙俊福、张景芳、刘颢),组织巡回报告团,在全局各农场(厂)作报告15场,在社会上反响强烈。1992年3月5日,八五八举办了学雷锋、闪光精神报告会,千余名民兵参加,使广大民兵受到了一次雷锋精神的再教育。1993年,为使学雷锋活动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八五七农场组织民兵开展学雷锋百日竞赛活动。1996年,八五一○农场举行了学雷锋典型事迹巡回演讲,各单位通过组织学雷锋的系列活动,为净化垦区小气候,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起到了积极作用。
垦区民兵形成了学雷锋的良好气氛,涌现出一批个人典型。宁安农场林业站基干民兵孙俊福,带头学雷锋,实现雷锋精神,把青春和汗水都贡献给了大山,整整植树20个年轮,累计植树48万株,面积1480多亩,为国家创造产值1600多万元。孙俊福植树造林,历尽了千辛万苦,不管再苦、再累、再难,他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民兵,在林业站造林工人纷纷离去的情况下,他依然留在林业站最远的两千亩荒山上,独自和爱人一道春夏秋冬地在山林里植树造林。1989年6月20日,孙俊福4岁的儿子不慎被蛇咬伤死亡。孙俊福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把孩子埋在了自己承包的荒山上,从那以后,他植树造林的劲头更大了,1990年,被管局人武部党委树为学雷锋标兵。
八五一○农场二十一队民兵副连长张广恩,把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般地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那样火热的崇高境界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张广恩1973年入伍,1978年复员来到八五一○农场二十一队。1987年底,农场兴办家庭农场,当时人们心里顾虑重重,谁也忘不了在1985年办家庭农场时,由于没有经验,大伙力没少出,一年到头来,家家挂账,这次再办谁也不敢带头。张广恩几天没有睡好觉,他反复琢磨,雷锋精神之所以常在,就是因为他有一颗对党忠诚的心,对社会主义执着的爱,毫不动摇地听党的话,跟党走,现在党号召搞承包,咱不带头谁带头?何况自己是党员,又是民兵干部。就这样,在生产队落实承包大会上,他第一个站起来说:“我豁出去了,就是头拱地也要办好家庭农场”。他对民兵们说:“在这关键时刻,我们民兵得走在前头,做出样子”。在他的带动下,土地终于包了下去,备耕开始,他发现职工伍继春不会种地,就主动帮助代种,全队有25户无机户,他先帮他们耕种,最后耕自己的地。当无机户给他送代耕费时,他想这些无机户都不富裕,怎能忍心收他们的钱,就这样,他把大家给他的钱又挨家挨户地送了回去。打那以后,他又琢磨着怎样扶贫帮困,并把全队无机户、贫困户的地块及种的作物都画在一个本子上,每到一个季节,先帮谁后帮谁,心里有了数,这个本子成了他扶贫帮困的联络图,到年底,他所扶持的贫困户全都脱了贫,全队人均收入突破2000元,成了全场闻名的小康队。几年来,张广恩在学雷锋、做雷锋,实现雷锋精神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被总局和管局树为学雷锋标兵,被民政部树为“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在总局召开的会议上,做了《向雷锋那样,为党和为人民献一颗诚挚的心》的事迹报告,受到总局领导的高度评价。
兴凯湖农场造纸厂基干民兵排长张景芳,自1980年开始,义务创办了一个“家用电器维修部”,20年来,他累计为群众义务维修各种电器5000多台(件),不但分文不收,还自费为群众购买了6000多元的零配件。群众亲切地称他是“兴凯湖畔的活雷锋”。
八五一○农场化工厂民兵苗华杰,用雷锋精神激励自己的行为,实践自己的人生价值。1995年9月23日下午3时30分,在一儿童落入热水池的关键时刻,他奋不顾身地跳入池中抢救小孩,烫伤面积90%。他的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全局民兵做出了榜样。管局人武部党委做出了向苗华杰同志学习的决定发出后,全局广大民兵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向英雄学习的热潮,并为苗华杰治伤捐款66万余元。
民兵中学雷锋的典型很多,庆丰农场二十三队民兵副连长谢江南,农场实行“两自”以后,他主动将全队的五个贫困户包下来,代耕代种代收,不收分文。八五五农场医院女民兵刘颢,为病号端屎端尿,抛家舍业,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被誉为“医疗战线上的活雷锋”。
据统计,15年来,全局广大民兵做好事26万余件(次),建民兵路300余条,修花坛1.3万余个,帮助贫困户脱贫280余户,创建文明家庭3000余户,照顾孤寡老人218人,参加服务大集活动18万人次,为良化垦区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二、在戍边安民中的先锋作用
自1986年以来,全局边防一线民兵共参加巡逻执勤、站岗、放哨34396人次,协助有关部门破获各类案件665起,抓获各种犯罪分子834人,为维护边境秩序,保卫边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作出突出贡献。位于乌苏里江畔的庆丰农场十七队,以前每年都有边民越境捕鱼。1988年以来,农场武装部在民兵中开展了带头遵守边境政策、带头守边护境活动,并成立了民兵维护边境政策检查小组,从而杜绝了越境捕鱼事件的发生。针对边境地区开放以后,来边防经商、做工的人日益增多,少数不法分子也趁机窜到边境躲避追捕,企图外逃,涉外事件时有发生的新情况,成立了以人武部为主体,广大民兵为骨干的联防网络,全局共划分10个联防区,25个联防片,签订管边护境责任状,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边境。1986年9月26日,云山农场发生一起特大杀人案件,案犯作案后,手持凶器畏罪潜逃,企图越境投苏,农场武装部接到通报后,迅速动员了133名民兵与公安人员一起搜索重点地区,拦住重要路口,经过一昼夜的奋战,将罪犯抓获。
1989年4月,地处边境一线的八五一○农场黑背山林场民兵副连长周继福在执勤中遇到一可疑人,他通过巧妙的盘查发现,此人有越境企图,及时向派出所报告,并配合公安干警将这名企图越境的犯罪分子抓获。1990年6月30日,饶河特大抢枪杀人案发生后,八五四农场、庆丰农场人武部迅速组织民兵应急分队配合公安部门设卡潜伏围捕逃犯,有效地预防了凶犯潜入、作案、外逃。
1986年以来,先后进行了16次小型应急演练,参加民兵8万余人次。在开展打击流窜犯罪分子战役中,共组织2030名民兵配合公安部门连续3天进行综合性搜捕、抓获、堵截流窜犯罪分子和各种作案分子115人,受到省政府的通报表彰。
三、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突击队作用
牡丹江局山高林密,河流纵横,易发生水灾、火情,为适应抢险救灾的需要,经局党委1986年决定在全局范围内成立153个民兵突击队,这支队伍成立15年来,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出了顽强拼搏敢打必胜的精神。
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全局组建了由33名民兵参加的扑火分队,奔赴大兴安岭参加战斗,他们在扑火过程中,发扬了不怕吃苦、流血牺牲的精神,圆满地完成了任务,33名民兵有10人立一等功,10人立二等功,13人立三等功,队长张启仁被省政府荣记二等功。
1987年7月中旬,连降暴雨,穆棱河水上涨,直接威胁着穆棱河下游八五七、八五六、八五一一农场近百万亩农田安全。在这紧急关头,全局迅速动员了1.2万名民兵,展开全面抗灾工作,先后堵住堤坝决口11处,抢救和转移群众300余人,挖运土石5600余立方,加固防洪堤坝3000多米,抢收各类作物50余万亩,抢出价值500余万元的物资和财产。
1988年春,八五一一农场附近的富源乡发生一起山火,直接威胁着近千亩的人工林和5个林场,农场武装部接到通知后,1小时内集结了300余名民兵开赴火场,经过4小时的紧急扑救,扑灭了山火,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
1989年麦收期间,八五七农场武装部组建了150人的民兵抗灾抢收突击队,民兵们连续在大坝上奋战7天7夜,终于保住了大坝和9万亩小麦。
八五一○农场东海焦化厂是垦区“七五”期间的大工程之一,为加快建厂速度,在短期内建成投产,该厂成立了15个民兵突击队,主要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在建厂过程中,民兵共义务投工1万余个,工程提前半年开工,为国家多创产值1500多万元。在焦炉点火投产中,60名民兵突击队员在没有高温服和防高温帽的情况下,冒着高温硬是用双手,在短短的5个小时内,把50座风墙全部抓掉,使焦炉一次投煤成功。
1989年3月14日,八五一○农场红旗矿一井发生大面积冒顶,一名工人被埋在井下,生死未卜。矿民兵连立即组织了由100名民兵参加的抢险突击队,当时由于冒顶面过大,随时会发生塌方和流石滚动情况,但民兵们没有退却,连续奋战28小时,终于救出了埋在井下20多个小时的矿工黄世喜,创造了奇迹。
在1989年的春季防火期间,八五一一农场武装部领导民兵扑灭山林火灾。在扑火战斗中,民兵们趟过冰水河,划破衣服和手脚,没有一个叫苦的,保住人工林460亩,减少经济损失30余万元。
1989年8月,八五八农场在连降暴雨、洪水猛涨、乌苏里江水倒灌,上万亩大豆、玉米、小麦被洪水吞没。人武部率领200余名民兵战斗在最危险地段,当洪水将大堤冲开20余米宽的口子时,民兵们用身体挡住洪水,用麻袋、编织袋装上土堵住决口,连续在水中奋战6小时,保护了场直地区的安全,受到农场党委的表扬。
1991年全局遭受了开发北大荒以来从未有过的洪水袭击。六、七两月之内,降水量高达386.19~466.19毫米,比历年同期多202~282.2毫米,比历史上最涝的1981年还多110~212毫米,致使全局境内37条大小河流,满槽泛滥,穆棱河形成了有纪录以来所没有的特大洪峰,洪峰到达三梭通水位达97.95米,超过纪录,流量4460立方米,到达湖北闸水位达到91.6米,超过警戒水位2.28米,流量达到4780立方米,这次洪峰推进速度比平时提高了4.68倍,加大了破坏程度,水势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面对超历史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局广大武装干部、民兵、退伍军人在各级领导统一部署下,以民兵组织为建制,出动2.1万人,参加抗洪抢险达13.5万人次,他们参加保卫穆兴东堤、导流堤炸坝分洪,帮助群众安全转移,架桥修路,承担了急难险重的任务,表现出军人的战斗精神和顽强作风。战胜了洪水,保卫了几十年艰苦创业的成果,保住了兴凯湖农场,保住了穆棱河下游17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及270万亩耕地,在农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四、在学科学用科学促进生产发展中的骨干作用
1986~1989年,全局在普及科学知识,创办民兵技术学校、举办各类技术学习班的基础上,带领广大民兵逐渐把学科学、用科学活动推向高层次。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选准各自的侧重点,发动民兵在技术革新、设备改选、自壮企业筋骨上下功夫。在农业上,引导民兵在新技术应用、普及上做文章,八五一○农场在321个民兵家庭中全面推广应用了稀土肥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3年中,全局广大民兵先后应用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措施135项,引进新品种48个,累计增产粮食2亿多斤。
在工业上,根据全局工业厂家较多,设备陈旧,效益差等问题,把学科学、用科学活动重点放在挖潜革新上。八五○农场卫星糖厂在1987年刚开机时,日吞吐原料能力只有400吨,远未达到设计能力,效益很差。武装部人员看在眼中,急在心上,他们到这个厂调查,与民兵共商兴厂之计,组织民兵成立了15个科技攻关小组。在短短的一年里,这个厂的400名民兵先后进行了大小技术革新921项,使日吞吐能力达到了800吨,出糖总损降低1.2%,年增产白糖2000吨,累计为企业增收400多万元,产品合格率由1987年的95%提高到98%,跨入黑龙江省制糖企业的先进行列。
八五一○农场焦化厂民兵连带领民兵积极进行老企业改造,通过半年的努力,他们先后进行了中煤回收等革新,仅中煤回收一项就多回收精煤4000多吨。民兵副连长石青春和基干民兵周宝奎勇于革新,大胆实践,经过反复试验,改装成功除尘塔磨损设备,每年可多回收焦油600余吨,价值60万元。3年来,全局工业战线的民兵在学科学、用科学活动中,共进行大小技术革新3271项,为企业增收节支2500多万元,使95%的工业企业经营盈利。完达山食品厂成立了以民兵为主体的攻关小组,先后研制52个新产品,其中软包装饮料已列入出口产品。兴凯湖造纸厂民兵连科技攻关小组,在开发新产品上,坚持生产一批,淘汰一批,开发一批。自1987年以来,先后新开发了静电复印纸、电子打印纸等10余种新产品,其中4种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获省、部双优,远销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等19个国家和地区。
八五六农场基干民兵张建新,学科学、用科学,试制改装喷药机截流排残防后滴技术获得成功;八五一一农场修造厂民兵科技攻关小组,在技术革新中,取得26项技术成果,使企业获利10万元;八五一○农场加工厂民兵科技攻关小组,1988年初进行豆饼二次复榨试验,使每斤原豆出油率比过去提高0.18%,仅此一项可为企业当年增收万余元;1989年八五○农场三队民兵连进行千亩大豆高产攻关,采用国内先进耕作措施,引进优良品种,创历史千亩大豆产量最高纪录。
八五五农场多年来一直坚持组织民兵人工降雨,仅1998年6~8月间,先后组织人工降雨和防雹作业30多次,为农业增产增收作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