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概况

第三章 卫生

第一节 概况


一、管理机构
  (一)卫生局
  1992年以前,称牡丹江国营农场管理局卫生处,1992年以后改名为卫生局,下设医政科、防保科。下属事业单位有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分局计划生育办与卫生局合署办公,卫生局长兼计生办主任。另有分局中心医院及13所农场职工医院业务隶属卫生局管辖。其中:1995年12月到1998年7月,省委、省政府在虎林境内搞区域经济一体化试点,虎林县境内的八五○农场、八五四农场、八五六农场、八五八农场、庆丰农场、云山农场卫生行政业务由虎林县卫生局管辖,试点结束后,恢复原隶属关系。
  卫生局设局长(处)1人,1985年卫生处长邓洪秀,1987年增设1名副职,由黄永昌任副处长,1989年邓洪秀调出,黄永昌提为处长,1992年卫生处卫生局任局长至2000年9月。
  (二)卫生防疫站
  分局卫生防疫站1个,下设食品科、防疫科、公卫科、检验科。农场防疫站13个,卫生防疫专业人员85人,已建立健全组织、规章制度,形成分局、农场、生产队三级防疫网,担负全局卫生防疫工作。卫生防疫站站长黄永昌。
  (三)妇幼保健站
  1993年7月独立建站,编制3人,站长李淑芹,10月由王彩霞接任。隶属卫生局直接领导,全局已形成局、场、队三级妇幼保健网。各农场于1993年底全部成立妇幼保健站并配齐人员,从1999年起创立妇幼保健院,各场妇幼保健站和医院合并,到2000年,设有分局妇幼保健站1个,农场妇幼保健院(所)13个,有妇幼保健专职人员47人。
  (四)计划生育委员会
  每届主任均由分局党委书记和分局局长兼任,成员由相关部门主管领导组成,下设办公室,配有专职干部,已形成分局、农场、生产队三级组织网络,实行属地化管理。设有分局计生办1个,农场计生办13个,计划生育专职干部25人。2000年时任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王德胜、姜夏,办公室主任黄永昌。另外分局还设有分局照顾生育审批领导小组,组长贾强国(分局副局长)。
  (五)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自成立以来(1969年成立),每届主任由一名分管卫生工作的分局副局长担任,成员由相关人员组成,三十多年来,已形成局、场、队三级协作网络。
  (六)农垦牡丹江分局医药卫生学会
  1997年成立,理事长:黄永昌,副理事长:武安善,秘书长:殷柯。
  有会员2581人,设有10个专业委员会:
  1、内科专业委员会
  主任:朱国芳,副主任:许曼、王文荥、朱福有。
  2、外科专业委员会
  主任:孙正杰,副主任:李伟民、林淅龙、李向利、姜成林。
  3、妇产科、妇保专业委员会
  主任:金莲荣,副主任:姜淑清、蔡丽珍。
  4、儿科、儿保专业委员会
  主任:王瑞喜,副主任:董秀梅、曹玉瑛、王彩霞。
  5、物理诊断专业委员会
  主任:朱秀云,副主任:孙占友、杨翠娥。
  6、五官专业委员会
  主任:崔淑芝,副主任:辛田花、付贤德。
  7、护理专业委员会
  主任:曲成芬。
  8、药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李继森。
  9、检验专业委员会
  主任:潘建玲,副主任:王洪。
  10、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王立凡,副主任:李延春、徐忠贤。
  (七)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
  1988年成立,由一名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局长及相关人员组成,各农场也成立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基层农牧生产队均成立了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领导小组。
  (八)黑龙江农垦牡丹江分局红十字会
  1994年7月成立,由一名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局长及有关部门人员组成,首任会长许长奉。
  (九)分局一级医院死亡病案院外审评小组
  1993年成立,组长:黄永昌,副组长:殷柯
  (十)产科质量领导小组
  1992年成立,以期实行产科质量控制,产妇保健指导,降低剖腹产率,开展优生优育和产前诊断指导培训,组长:黄永昌。
  (十一)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
  1991年成立,由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局长兼任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主管领导组成,旨在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
  二、医疗系统
  分局中心医院是全局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中心,农场卫生科与农场医院合署办公,科院合一,即科长兼院长,农场职工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办是农场防病保健机构。
  农场及局直单位均设基层卫生所,它是三级医疗保健网的网底。卫生所负责医疗、预防、妇幼、计生、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重任,2000年有基层卫生所421个。
  三、床位设置
  二级医院:按分级医院管理要求,床位与医院正式职工之比为:1∶1.3~1.5。一级医院为1∶1.1~1.4,按每千人口5张床的比例及五年来床位使用率、季节高峰期来考虑,在编制床数时适当增加或减少。
              各医院床位统计表
               (2000年)
  表5-17



  四、卫生人员配备
  1、各场卫生技术人员按农场总人口5%配备;
  2、分局中心医院人员按1∶1.3~1.5配备,其他医院按编制床位数1∶1.1~1.4配备;
  3、各类人员编制,各类工作人员比例:
  (1)行管人员8%,工勤人员20%,卫生技术人员72%
  (2)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含中医)占25%,护理人员占50%,药剂8%,检验5%,放射4%,其他8%
  4、农场卫生防疫人员按卫生人员总数7%配备;
  5、妇幼保健人员按卫生人员总数2%配备;
  6、为、计划生育专职人员按全场人口:1万以下配1人,1~1.5万配2人,1.5万以上配3人;
  7、连队卫生员按连队人口:不足300人设一个卫生人员,300~500人设1~2人,1000人以上设3人。
  五、卫生经费
  按工资总额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使用比例定为:职工医疗支出10%,其分配比例为:医疗7.5%,卫生防疫站1.5%,妇幼保健站0.5%,计划生育0.5%。
  六、医院管理
  1、领导体制:1985年开始试(实)行院长负责制
  院长负责制实现了党政分工,各司其职。院长对医院的行政、业务有决策权和指挥权,在政策和法规范围内对人、财、物有调配权,中层干部由院长聘任。党委书记负责党务工作,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领导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和共青团,负责全院的思想政治工作。
  实行院长负责制的同时,逐步加强了约束机制,建立院长、书记联合办公制,职工代表大会制,党委工作制,技术委员会制,加强了集体领导和民主管理。
  2、经济管理
  技术科室实行技术经济责任制,后勤部门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行政部门实行岗位责任制,具体做法各单位不尽相同,主要按照指标完成和定额的情况进行奖罚,部分医院对后勤部门采取企业化管理,实行自负盈亏,同时开始向社会化管理过渡。
  工资奖金分配,前期完全遵循国家政策规定,进行档案工资发放及政策性奖金兑现。近年在不违反国家总体政策的情况下,大胆改革,开始强化质量控制,科室经济核算,以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考核结果为依据,克服平均主义,拉开档次,按业绩进行效益工资分配。
  3、业务管理
  医疗实施分级医院管理,施行全面医疗质量控制,进行目标管理,建立医院工作考评体系,截止1995年,牡丹江垦区有二级甲等医院1个(分局中心医院),二级乙等医院4个(八五四农场医院、八五七农场医院、八五一○农场医院、八五一一农场医院),一级甲等医院9个(八五○农场医院、八五五农场医院、八五六农场医院、八五八农场医院、庆丰农场医院、云山农场医院、兴凯湖农场医院、宁安农场医院、海林农场医院)。
  护理管理从1986年逐步改革护理模式,开始进行责任制护理模式试点,以后逐步推广到全局,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进步,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模式观念的转变,1998年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倡导下,开始建立模式病房,开展整体护理,已形成整体护理实施方案,并在向全局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