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医疗一、医疗单位
(一)中心医院
自1985年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中心医院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和急救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地区级综合医院。中心医院有固定资产2100万元,设有23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另有中国医科大学心脏病诊断监测中心裴德医院分站、哈医大一院远程医学网络中心裴德医院远程医学网络医院。现有员工485人,其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34人,中级卫生技术人员191人。中心医院于1991年与上海闸北医院建立友好医院,于1993年与日本国福岛县公立小野町地方综合病院建立“中日友好农民医院”,并互派使团及科技人员相互交流学习,2000年3月与哈医大第一临床医院建立协作医院。中心医院还是牡丹江医学院教学医院,承担着牡丹江医学院、牡丹江农垦卫生学校、牡丹江农垦卫生职工中专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护理等专业的教学实习任务。中心医院1993年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1995年被授予“爱婴医院”。
中心医院根据形势及长远发展需要,在中心医院原任院长李长福、院长武安善、党委书记宋慧萍等一班人员带领下,经过艰苦的努力,医院主体于1995年2月全部搬迁到密山市内,其中:门诊楼1990年动工兴建,1992年8月投入使用,面积2998.83平方米;住院楼1993年兴建,1995年2月投入使用,面积4780平方米。中心医院在原址成立裴德医院裴德分院,以生产经营为主,妥善安置剥离主体人员,走“以医为本、巩固提高、多种经营、非医自立、同步发展、互为补充”之路。原牡丹江管局机关医院于2000年6月1日并入中心医院,中心医院在原址成立裴德医院分院、裴德医院急救站和机关医院,一套机构三块牌子。
中心医院坚持高起点、高科技装备医院科室,拥有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大中型医疗设备,其中核磁共振、全身CT扫描机、彩色超声机、大型X光机、经颅多普勒脑电图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气分析仪、ATB细菌鉴定仪、离子分析仪、体外碎石机、动态心电监护仪、人工肾、运动平板、高压氧舱、体外反搏仪、肾图扫描仪、放免分析仪、呼吸机、各种纤维内窥镜、各种激光微波治疗仪等高科技医疗设备,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水平提高到了新的档次。1998年医院微机网络管理系统正式开通,使医院在自动化管理方面迈上更高的台阶,为广大医务人员创造了医疗诊治,临床研究的先进条件,更为就医者提供了高标准的医疗保健服务场所。中心医院15年,平均每年住院人数5013人;平均每年门诊数53810人,治愈率1999年为66.29%。
中心医院十分注重科室业务发展和技术创新,每年有计划、系统地派出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参观学习,奖励科研有成果、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医疗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显著提高,逐渐形成良好格局。重医疗,以人民健康为己任,能进行断臂再植、断指再植、拇指再造、人工关节置换、膀胱粘膜移植Ⅰ期尿道成形术、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角膜移植、脑血管搭桥,成功抢救心脏骤停39分钟的克山病患者和因车祸造成昏迷37天的9岁患儿,并利用新技术成功地抢救了多名已进入昏迷状态的出血热患者。截止2000年,已完成217项三级医院项目。
中心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简化服务流程,改革服务模式,努力为病人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热情”的医疗服务。自1996年以来,中心医院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适应医疗体制变革,加大改革力度,理顺领导体制,改革管理模式,改善经营机制,2000年1月正式开始职工内部股份制运作,根据分局的批复,医院制定了《中心医院试行职工内部股份制章程》,确定医院总股本11119660元,其中国有股占55%,职工股占45%。根据股东持股选举产生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
分局中心医院学科带头人名表
(2000年)
表5-18
(二)农场职工医院
牡丹江垦区现有13个农场职工医院,其中二级乙等医院4个,一级甲等医院9个,另有414个卫生所,经过15年的建设与发展,除宁安、海林农场职工医院外,全部实现楼房化,医疗设备逐年完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到2000年底,各农场医院共有床位960张,医务人员911人,职工1155人,业务面不断拓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上能够诊治,部分疑难病也已掌握,常规检查不断细化、标准化,人员配备逐年合理化,技术培训系统化、规范化、经常化、使职工医院得到不断的发展。现各医疗单位都已形成与自身级别相当的医院规模,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八五一一农场职工医院于1997年将密山市兴凯乡卫生院兼并,并管辖15个村屯卫生所,扩大服务人口2万余人。
(三)农牧生产队卫生所
农牧生产队卫生所肩负着医疗、防疫、妇幼、计生、初级卫生保健的重任,是国家要求完成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保障人民群众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必须具备的基层卫生机构,协助卫生防疫站进行疫情监测和地方病及传染病防治,在初级卫生保健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计划生育及妇幼保健专项工作并起着重要作用,截止2000年底,生产队卫生所共有414个,卫生人员462人,甲级卫生所率达83%。
二、医疗制度
垦区从1985年起,对劳保医疗改革进行试点,逐步推广,基本原则是国家付大头,个人付少量。即享受劳保医疗待遇的人员,个人要负担一小部分费用,负担多少,按职工工龄确定。多数单位规定的个人负担比例,最多为全部费用的20~30%,按工龄的增长递减,最低为2%、1%和全免。有的单位还规定了个人支付的款数超过此限额部分,不论多少均从劳保医疗费中报销,各单位对于一些特殊疾患和工伤,以及一次治疗中死亡等,全部报销。
对于个人支付的部分,有的采取“先交钱”,即看病、拿药、住院,随后按规定比例报销;有的单位采取“后交钱”,即先定免费指标,超过指标后再由个人交付。
劳保医疗费的掌握和使用,各地情况也不一致。多数均将经费分拨到基层单位,任何人看病,都交现金(或记账单),回单位结算。有些单位全部费用仍由医院掌握,患者只交付个人应支付的部分。
1994年起,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保险新制度,开始改革职工劳保医疗制度,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并使之逐步覆盖所有劳动者,改变了医疗费用由国家、企业包揽,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造成严重浪费的状况;改变了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机制和稳定的医疗费用来源,部分企业经营发生困难时,职工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基本医疗保障的状况。改变了医疗保障覆盖面窄,管理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的局面,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和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
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筹集办法是: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参照本地区上年实际支出的职工医疗费用换算成职21131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职工个人缴费先从本人工资的1%起步,由用人单位从职工工资中代扣,随着工资增加逐步提高,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行垦区独立管辖,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参加分局及农场所在地的医疗制度改革,执行当地统一的缴费标准。
2000年根据国发[1998]《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和黑垦局文[1999]124号文件《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总体规划〉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牡丹江垦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均纳入各农场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工作全面实施,旨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单位和个人的实际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缴办法: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按本单位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6%缴纳,职工按本人工资总额的2%缴纳,退休人员不缴费。
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在银行分别开户。
个人账户: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按职工本人工资额2%划入个人账户,退休人员按本人养老金额的4%划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本金和利息归个人所有,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但不得提取现金,超支自理。
统筹基金: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扣除在职职工、退休人员个人账户资金后,全部列为统筹基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为全体参保人员共同享有,具有社会共济性质,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集中管理,根据参保者医疗需要,统一调剂使用。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及标准:
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医疗费用和起付标准以下的住院费用,统筹基金用于按规定比例支付标准以上的住院医疗费用,同时个人也要负担一定的比例,两项资金要分别核算,不得互相挤占。
年度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按垦区上年度平均工资的10%确定,当年多次住院,按起付标准额逐次以20%比例递减;年度统筹基金支付住院费用的最高限额为垦区上年度平均工资4倍,超过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的住院医疗费用,可通过建立大病医疗求助金、参加商业保险等其他途径解决。
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住院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其标准为:
工龄不满十年的,医疗服务费按50%支付,药品费按55%支付;
工龄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医疗服务费按60%支付,药品费按65%支付;
工龄满二十年不满三十年的,医疗服务费按70%支付,药品费按75%支付;
工龄满三十年以上的,医疗服务费按75%支付,药品费按80%支付。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患病时,按失业保险条例规定享受医疗补助金,不再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退休人员的医疗服务费按85%支付,药品费按80%支付。
三、中医治疗
90年代以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生物医药工程的发展,治疗设备的替代作用,各医院中医中药业务虽然努力拓展一些项目,使其有一定的发展,但整体情况呈萎缩趋势,业务量逐年递减,分局2000年有中医中药专业技术人员18人。
中医开展的业务项目有:
穴位埋线、经气导平、穴位外贴、针灸等
中药开发、临床应用情况:
分局中心医院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研究,在应用中,疗效比较好的中成药、制剂有:乳腺增生丸、利咽丸、耳鸣丸、明蝉丸、麻仁丸、祛腐生肌膏、紫锌油、双黄连口服液、补益素、冬贝止咳露、刺五加注射液等。
全局医疗单位固定资产及医疗用房情况统计表
(2000年)
表5-19
全局大型医疗器械统计表(万元以上)
(2000年)
表5-20
续表5-20
续表5-20
续表5-20
全局医院工作综合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5-21
全局医院床位人员构成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