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况
第四章 文体
第一节 概况
牡丹江垦区四十多年来,大批转业官兵、知识青年、大中专毕业生以及错划右派的文人墨客来到这里,他们把军旅文化、城市文化、校院文化和全国各地的民间文化与北大荒的乡土文化相融合,创造了“北大荒文化”。著名作家、画家、艺术家艾青、丁玲、林予、聂绀驽、郭小川、沈默君、吴祖光、晁楣、郝伯义、丁聪等都曾在牡丹江垦区工作过。《北大荒文学》、《北大荒画报》、《北大荒版画》都诞生在这块由王震将军亲手创建的垦区。他们先后创作出了在全国产生过影响的作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近十年来,牡丹江垦区文化工作上本位置、上主干线、上新台阶:一是把文化工作纳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全局文化工作由局党委宣传部、局工会和文化局负责。为联合文化界一道建设垦区文化,成立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局党委副书记兼任主席(1993年9月~1996年2月主席为谭克信、1996年2月~2000年12月主席为刘福生),“文联”下设有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剪纸艺术家协会、广播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美术摄影家协会、音乐舞蹈艺术家协会等,制定了“文化先进场”竞赛评比方案,每年对全局文化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二是把文化工作纳入全局精神文明建设达标竞赛中去,从1984年起管局进行文明评比,就把文化工作作为硬件考核,促进了文化事业发展。三是把文化工作纳入垦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1993年管局下发《关于加强文化工作暨边境文化长廊建设的意见》,《牡丹江垦区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对全局文化工作进行了规划、布置。9月份成立了管局文化局,召开了全局边境文化长廊工作会议,全面落实了全国边境文化长廊建设会议精神,推动了文化工作的开展。
到本世纪末,全局有100%的农场达到“文化先进场”标准。全局场处级有文化馆、站17个,基层综合文化活动室近千个,基本上形成了局、场、队文化工作网络。据统计,有700多篇文学作品在省、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获奖。
为满足职工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各级党委、工会、共青团等组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做到“四个结合”即:在活动基调上,坚持文化娱乐和思想教育相结合,注重了社会效益;在活动内容上,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突出了时代的主旋律;在活动层次上,坚持普及与提高结合,拓宽了群众的参与面;在活动方法上,支持大型活动和业余活动相结合,形成了节日活动制度化、行业活动社会化、基层活动群众化的企业文化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