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环境监理

第二节 环境监理


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环境监理工作逐渐得到完善和发展。1991年10月,成立管局环境监理站,负责对辖区内各单位和个人执行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征收辖区排污单位的排污费;负责污染事故及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污染、破环以及由此引发的纠纷、来信、来访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对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和处理等。为充分发挥各农场环保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委托农场环保科征收排污费试行办法》,委托各农场环保科对所辖企业、事业单位征收排污费,管局监理站对处级厂矿企业和局直各单位直接进行监督管理,并按规定征收排污费。在征收中,环境监理站根据监测站提供完整、准确的监测数据,征收排污费,环境监理站由以前物料衡算收费改为监测收费。环保工作基本走上了正常轨道。
  为了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1993年4月申请了进行环境监理试点工作。省环保部门于1993年7月11日在牡丹江农管局召开全省环境监理工作研讨会,省局和各地市领导对牡丹江垦区的八五一○农场、八五一一农场、兴凯湖农场和八五八农场的环保工作进行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随后,环境监理站正式被批准为省级环境监理试点单位。1994年11月省和总局监理验收检查团对管局环保局监理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对监理站的建设、档案管理、制度和污染源图版等给予了高度评价,使监理站成为全总局第一个通过监理验收的单位。
  1998年8月,为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全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环境保护目标,在对全局工业企业污染源重新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连珠山水泥厂一号立窑等4家水泥立窑列入淘汰工艺设备,将17家工业企业列为2000年限期治理单位。超标准污染源的治理由各企业具体实施,有关单位在政策、技术和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在对污染源分类排队的基础上,本着集中控制、重点治理的原则,大力开展了污染防治工作。到2000年底重点污染源基本上可以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
  一、烟尘治理
  主要是工业企业和采暖用锅炉除尘改造。农垦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系统管理以来,改造治理锅炉43台,其中推广完达山食品厂研制的冲击式水浴除尘器17台,推广庆丰食品厂研制的蒸气助燃旋风除尘器15台,推广八五一○修配厂研制的旋风除尘器4台,推广兴凯湖农场锅炉改烧稻壳7台。经过改造治理的锅炉,烟尘排放都达到国家标准,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
  1、兴凯湖造纸厂是全国三千家重点污染源之一,其电站烟筒自建厂以来一直黑烟滚滚,对造纸原料和居民区污染严重。自1985年以来,先后投资24万元采取了水膜除尘、蒸气助燃二次风除尘和旋风除尘等治理措施,1993年春纸厂又花15万元二次改造,使用八五一一农场食品厂冲击式水浴除尘技术,烟气排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用花岗岩衬砌和砼现浇漏斗代替铁板解决了抗锈蚀问题。1995年在二号炉的除尘改造中纸厂投资30万元安装山东荣城生产的麻石水膜除尘设备。1999年申请到农垦总局环境污染治理资金50万元,用于完善烟尘治理。2000年又申请到50万元环境污染治理资金,彻底根除了烟尘污染。经总局环境监测站测试,烟尘排放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1996年,兴凯湖造纸厂35万亩治污育苇工程现场



  2、完达山食品厂研制的冲击式水浴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7%,在全局11家单位17台锅炉上推广此项成果,减少烟尘排放3221吨。
  3、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全局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稻米加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稻壳堆积如山。兴凯湖农场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利用稻壳代替燃煤烧锅炉,既可解决稻壳的再利用,也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1993年对加工厂、奶粉厂两台2吨生产锅炉进行了试烧稻壳改装。1994年又投入11万元对职工医院、机关两台采暖炉进行改装,并在原有旋风除尘器的基础上又安装了一台关风器,将落下的灰尘通过螺旋推进器加水后输送出来,彻底解决了稻壳灰尘的污染。4台锅炉一年可利用稻壳5000吨,节煤1700吨。1998年又对农场运输公司的采暖锅炉进行烧稻壳改装。八五八农场也相应对医院和小学的采暖锅炉进行了烧稻壳改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水泥粉尘治理
  连珠山水泥厂每年排放水泥粉尘3000多吨,对管局机关、附近家属区危害很大,本厂职工经检查已有40多人患矽肺病。几年来,一直作为重点治污项目。1992~1995年共投资61万元,制作成品包装车间布袋除尘器两台,年收回水泥粉尘370吨;制作1号窑粉尘降尘室1座,年收粉尘780吨;购进两台高压静电除尘器安装在两台成品磨机上,年收粉尘945吨。三项改造措施,每年可收回水泥粉尘2095吨,解决水泥粉尘污染60%,并可获经济效益50万元/年。八五七朝阳水泥厂和八五一○化工厂也应用了此项目。
  1999年连珠山水泥厂又投资125万元,全方位治理各污染点源。全厂共10个主要污染源,2000年已完成9个污染点源的治理。1号、2号窑自行设计水浴除尘设备,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粉尘污染,改善了工人的操作环境及厂区周围、附近机关、学校及家属区的环境。经鸡西市环境监测站测试,除尘效率为92.3%,出口浓度455mg/Nm,31#、2#窑正常生产时,全年可回收粉尘800吨,完全可作为生料两次成球使用,可获效益12万元。
     截止到2000年连珠山水泥厂已经完成10个中9个污染源的治理。



  三、污水治理
  全局工业废水年排放总量423.95万吨,年排放达标量310万吨,废水处理达标率由系统管理前的17%提高到2000年的73.1%。既减轻了污染又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兴凯湖造纸厂。每年排放污水310万吨,直接排入岗东的沼泽苇田中,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嘎拉通河道的不断加深,流速加快,为避免造纸废水直接注入河道,污染河道水体,经总局环境监测站进行实验研究,证明造纸污水对芦苇生长没有不良影响,同时污水灌溉芦苇后,可在苇田中较长时间的沉淀、氧化、生物净化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农场为尽快治理造纸废水和抚育岗东3万余亩退化的苇田,提出并设计了“治污育苇工程项目”,1995年秋总局批准了该项目上马,项目投资550万元,(即贷款400万元,自筹资金150万元)1996年完成干支沟围堤土方50.92万立方米,完成灌渠进水闸16座,完成投资148.9万元;1997年完成干支土方132.3万立方米,完成进水闸13座,节制闸1座,完成投资377.32万元。两年累计完成投资526.22万元。工程于1998年10月完工并交付使用,年增产芦苇9000吨,增加产值191.7万元,利润93.8万元。
  2、完达山食品厂。始建于1965年,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每年有40万吨废水排放到附近的偏脸河,造成河流轻度污染。1997年开始运筹污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的污水治理工程。1999年5月以上海昀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所做的《完达山食品厂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为基础,进行工程扩初设计。通过专家评审确定采用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净化一体混凝土装置,主体土建部分委托分局勘测设计院进行设计。该工程的实施、完成使完达山食品厂生产、生活中的污水排放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所排处理水可供池塘养鱼和农田灌溉,含有蛋白有机质的污泥可加工成肥料,用于农田的施肥。该项目投入使用后,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东海焦化厂。建于1987年,年产焦炭10万吨,入洗原煤50万吨,建设中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建设实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先后完成焦化厂废水生物脱酚工程,年处理废水20余万吨;洗煤水闭路循环工程,年循环用水9万吨;至玻璃厂煤气输送管道工程以及4台6.5吨锅炉旋风除尘、电捕焦油等多项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总计全部用环保工程建设筹集的资金550万元。
  1992年东海焦化厂又以补偿贸易形式筹集资金198万元,建成粗苯回收工程,每年从煤气中回收粗苯1300吨。1995年被授予国家级环保先进企业,
  1996年被总局授予垦区“八五”期间环境保护十佳单位。
  4、海林农场甜菊糖甙厂。1994年4月正式动工兴建。二期工程于1997年10月完成废水处理农业生态试验方案论证,1998年作为科研课题,完成试验。在试验基础上完成了全部工程,不仅治理了污染,而且促进了水稻生长,实现了无公害、无污染的目的。二期工程主要是治理冬季生产排放废水问题。第一、第二期工程合计储水量可达11万立方米,可实现储存糖甙厂冬季生产排放的全部废水。
  5、完达山药业集团。污水治理方案由上海昀达环境治理公司提出,经总局环保局组织的省内专家充分论证,于2000年4月动工,8月份竣工投入使用,达到国家排污规定标准。
  6、各农场医院。1992年~1995年期间完成了八五○、八五四、八五六、八五八、八五一○、八五—一农场职工医院污处理站的建设,使这些农场医院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彻底解决了人们说的“前门治病,后门放毒”的现象。
  7、各农场乳品厂。1992年~1994年完成了八五○、八五五、八五六、八五七、八五一○、八五一一、海林农场乳品厂废水冷却循环池的建设,年可节约大量鲜水,同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