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家庭消费
第二节 家庭消费
从1986~2000年的15年间,由于垦区人民收入逐年增多,消费市场商品日趋丰富,人们的消费水平普遍得到很大的提高,职工家庭购买力明显增强。全局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0516.3万元,比1985年的8266.6万元增长了5倍多,其中2000年商业零售额为41264.6万元,是1985年4461.6万元的8倍多。2000年餐饮零售额为2795.8万元,是1985年153.8万元的17倍。用“小康”标准来衡量,家庭消费量逐年增长,全局人均家庭纯财产已由1994年的4137元增加到2000年的7867元,增长了90%;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已由1994年的195元,增加到2000年的396元,增长了103%;人均动物性食品摄入量已由1994年的28公斤,增加到2000年的39.3公斤,增长39.3%。
在饮食方面:垦区人民过去吃粗粮多,白面大米少;吃素的多,吃荤的少,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后,人们主食可以说天天、餐餐都是白面大米,细粮食用率达100%,只有在要改善生活,要增加点营养时,才买点粗粮换换口味。就是吃白面大米还要挑选,白面是吃过“特二”再选“特一”,“富强粉”、“饺子粉”、“砂子粉”,比着选,轮着吃,吃大米人们选那“一看白,再看光,细看透明吃着香”,“富士光”、“响水米”、“兴凯湖”等知名品牌,“免淘米”、“胚芽米”、“精装米”等,也为广大职工家庭青睐。
主食与副食相比,过去,家庭餐桌上是主食占主,副食为副,但现在副食的“地位”提高了,甚至超过了主食。一餐饭下来,主食量比过去少多了,主要吃副食。过年过节、亲朋好友来家就餐,更是如此。动物性食品的摄入量已明显增多,而且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有少数家庭为了吃好、省事,逢改善生活,逢宴请,常光顾酒店饭馆,生活社会化。在餐桌上鸡鸭鱼肉蛋等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多起来之后,时间一长,人们又感到有“营养过剩”、“肥胖倾向”、“富贵病”之嫌,开始注意到饮食要主副食品种多样,粗细搭配,荤素兼食。变吃荤解馋为吃菜解腻,讲究“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的科学进食,甚至进食滋补食物,注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成了一种新时尚。
在服饰方面:是最能反映出人们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的。80年代,和以前相比,可以说开始“讲究”了,人们各季节的服装,订做加工的少,多是买成衣,成衣面料一般都是化纤、针织、人造棉之类的,象“的确凉”、“晴纶”、“涤纶”、“涤卡”、“涤棉布”,最好的是毛料、呢子。款式上,多为中式装,西装、夹克衫、呢子长短大衣同时流行,妇女除女式西服外,长短裙也多起来。服饰色调上,比过去多样了,甚至成人男子有穿花色和印有大图案大字块的各种布衫。进入90年代以来,农垦人的穿着迅速与大城市“接轨”,讲究“包装”,注重款式新、档次高,看起来潇洒儒雅的新潮服饰、西服领带成了中青年男士的常服便装,穿裘皮大衣、真皮夹克、羽绒服、牛仔服、休闲服、体型服、羊毛羊绒服的人明显多起来。中青年妇女喜爱各式裙子。冬裙、夏裙、长裙、短裙、套裙、斜裙、筒裙、睡裙、连衣裙、一步裙、西服裙、裙裤等等,女式夏装五颜缤纷,款式各异,体现以“瘦、露、透”为时髦。老年人服饰变化较小,但随着穿着潮流涌动,穿中式装的见少,一般穿夹克衫居多。
在住房方面:这是职工家庭消费最大的一块,也是全局各级组织最关心的事。1994年末住房制度改革开始实施,公有住宅以优惠价出售给个人。根据房屋建筑时间、质量和职工工龄等计算出房屋售价。生产队住房一般的几千元,农场场部和局直的住房售价一般在几千元到一万多元,房主拥有部分产权。1997年职工以标准价购买住房,拥有有限产权,1998年公有住宅以成本价出售给个人,产权归个人所有,为私有产权。现在农场场部和局直住宅都根据规划建五层以上的商品楼房卖给职工干部,房价每平方米都在610~880元左右(局平均在727元)。通过住房制度改革,正确引导和调节消费,促进消费结构趋向合理,同时取得了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职工家庭普遍感到满意。现在全局住房产权100%归个人所有。2000年末,全局住房建筑面积人均达17平方米。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垦小城镇建设的启动,职工住房进入了楼房化。楼房家庭住屋装饰顺势兴起,一般住楼的家庭都有卧室、客厅、卫生厅、厨房,有的是二室一厅,有的是三室一厅,采光通风好,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室内墙壁装修有用壁纸,有镶华丽板、宝丽板和彩塑扣板的,也有讲究使用防水涂料彩喷仿瓷涂料或高光法度板材料装修,地面有釉面瓷砖,有地板块,有复垫地毯的。卫生间、厨房都装有抽油烟机和排风扇,许多人家客厅里安有换气扇。一个家庭装修完,都得花上万元,甚至几万元。家庭住房装修已成为人们消费的一大热点。农牧生产队家庭由于房屋建设发展受到限制,住房和住房装修变化不大,新安家的人也只是稍作粉刷,简洁布置,不少人准备“时机成熟”搬迁到场部,加入农垦小城镇居民行列。
在家庭设施方面:80年代垦区一般家庭在原基础上增添一些新家俱和新设备,像组合家俱、简易沙发、折叠椅、收录机、黑白电视机等,少数人买“轻骑”或摩托车。农场生产队和农场场直单位的家庭以及局直单位的家庭,基本上都差不多。进入90年代,家庭“建设”发展较快,特别是本世纪末几年,明显呈上升趋势。1994年全局人均家庭财产为4137元,2000年达到7867元。普遍家庭财产都增多了,也上档次了。现在一般职工家里家俱都不兴大组合家俱了,而兴烤漆的矮式家俱、实木家俱,进口的家俱也有人问津。沙发已由简易沙发发展到拐角沙发、组合沙发,兴用真皮老板沙发。电视机基本上都是彩色的,而且屏幕显示越来越大。放像机、录放机、收录机已被淘汰,VCD、DVD影碟机进入家庭,电冰箱、自动洗衣机、电风扇、组合音响、微波炉、甚至空调机都进入了家庭。不少家庭还购买了微机。有的微机户还上了网。半数以上家庭厨房使用了液化燃气设备。家用电话发展得更快,80年代职工家庭除局、场处级领导家有公家装的电话外,一般私人家没有电话,进入90年代逐步兴起,到1994年全局私宅电话已达7804部,到2000年迅速发展到34764部,不少中青年人还时髦地在腰间挂上了小巧方便、功能齐全的移动电话“大哥大”(即手机)。到本世纪末,全局家庭自有汽车达1834辆,其中属小型的吉普、轿子、面包车200多辆,但多用作经营。另外,自有摩托车2000多辆。
全局生产队职工家庭拥有上述家庭“设施”的不多,档次也差些,但生产用的各种机械较多,随着改革的深入,产权制度变更,个人拥有拖拉机3563台,小型拖拉机12914台,机动插秧机4720台,农用水泵11806台,农产品加工机械240台,联合收割机942台。除此,生产队的职工家庭、专业户还购置发展畜禽,拥有奶牛29209头,黄牛9318头,羊18403头,鹿3210头,猪56347头,禽803736只,兔8973只,养蜂2732箱。从财产总量看,除少数贫困家庭外,全局多数家庭差距不算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