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生活环境

第三节 生活环境


全局各单位把改造生活环境纳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去落实,纳入到农垦小城镇建设中去治理,使居民生活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
  一、“脏乱差”的治理
  1988年,全局各农场根据本地特点,开展“环境建设月”、“创造花园村”等活动,八五七农场抓基层单位从治理“脏乱差”入手,对33个居民区连续几年的治理,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住区道路笔直宽敞,一色砂石路面,道路两旁全是花卉、绿树、过去的脏水沟已不复存在。场部从1991年组建专业环卫队以来,路沟定期清理,近4年运出的垃圾达5万余立方米,修桥涵25座,铺垫、整修道路11条,1万余米长,铺人行路水泥砖路面5676平方米,铺砂石3000立方米,栽丁香树180株,大秋果树60株,垂柳1100株,植草坪4200多平方米,花卉3000多平方米。形成场部三季有花卉,四季有绿树的场景。兴凯湖农场1985年就对办公楼的空地水塘改造,投资10万元建成公园,1989、1990两年又投资65万元,建设文明花园村8个,居民点道路全部砂石化或铺垫炉灰炉渣,家禽圈养,使环境道路清洁,一改过去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鸡鸭满街跑的脏乱差局面。1994、1995两年,各基层单位利用业余和农闲大搞环境建设,美化家园,有25个基层单位先后进行房屋粉刷、建木板园杖、修花坛、铺通道、疏水沟等环境建设工作,场部地区自筹60万元,将中心路改建成水泥路面,路旁明沟改建暗沟,两侧建花坛6000平方米,1995年农场动用工程机械填平了中心街至医院7300平方米的垃圾场臭水沟,并栽树绿化。兴凯湖造纸厂从1993年开始大搞环境建设,已修建花坛面积3000平方米,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新建排水沟7000米。宁安农场除修建了白色路面外,配套植绿化树3000余株,植草坪近万平方米,每年栽种花卉5万余株。八五一一农场与驻地政府联合投资15万元建生活区污水排放渠530米,使场部地区全部达到污水有组织排放。2000年八五一一农场又对场部地区彻底整治,重新建设,移走非绿化树1000多株,改造人行道4418平方米,全部铺设水泥砖面,栽植绿化树80株,花卉206平方米,铺设草坪7800平方米。八五六农场进行生态环境改造,建小青山公园、青山湖公园、种各种树木1600株,花草2万余株,所种树木24种。八五○农场优化居住环境,以“五化五线”为标准,(即住房规整化、路面砂石化、路旁绿化美化、畜禽圈养化、垃圾粪便专管化、道路一条线、房舍一条线、园杖子一条线、树木一条线、排水沟一条线),家家做到“三包”(即包清洁卫生、包绿化美化、包治安秩序)。大部分基层单位建有小花园,场部地区每年种10~12万株各种花卉苗,每年清理生活垃圾6500多车,粪便污水900余车,炉灰渣1000多立方米。2000年农场投资万元建起了集观赏、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星城公园”。八五五农场在治理脏乱差、绿化香化美化环境的基础上,投资252万元,在场部建成6.5万平方米的大型、多功能的“金沙公园”。其它各农场基本上都彻底治理了住区环境,过去一些脏乱差的死角都变了样。局直连珠山地区在“八五”和“九五”期间住宅小区和办公室的环境面貌彻底改变,人行道基本全部铺砌了方砖,绿化了22915平方米面积,建起了小区花园和室外娱乐场所。
  全局13个农场到2000年已完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城区高等路面22427延长米,面积达270115平方米,城区砂石道路150.787公里,供水管线273.62公里,排水管网65.02公里,明沟排水282.2公里,建公园面积64.53公顷,建小景区75个,建小雕塑60个,绿化面积2079575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26.03平方米,林木覆盖面积34918751平方米,建垃圾处理场12座,建有采暖的卫生公厕8个。这些设施的建成使用,既改善和优化了环境,又方便了居民生活,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
  二、水暖电供应
  (一)居民饮用水。对改善人民群众生活饮用水,全局各单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八五○农场在六十年代初期就在场部建起了近30米高,能贮水近百立方米的大水塔,先后使3000多户职工家庭吃上了自来水。云山农场1978年就在生产队建自来水,到1982年各生产队陆续装上自来水,1992年投资20万元修管道1250米,根本上解决场直地区吃水问题。八五一一农场经过努力到1989年结束了摇辘轳、挑水桶的历史。2000年全局吃水,不论生产队,农场场部地区和局直单位都是自来水,只有个别农场偏远分散的少数住户还靠吃地表水,还使用压水井或辘轳井。全局自来水入户率达97.48%。80年代末,八五○农场为了解决水的质量,先后组织业务人员对全场各单位饮用水进行化验,并根据化验结果,在场部打了两口100米以下的深水井,使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对少数生产队的水质不合格的状况,通过打深水井,更换水层或建蓄水池过滤等措施,使水质达标。八五七农场在原供水基础上,1992~1994年根据水质不佳的状况,对地下水供水管进行扩建和改良,并建蓄水池23个,使90%以上居民吃上了合格水。其它各单位都先后解决了水质达标问题,甚至有像八五一一农场十二队那样,利用资源优势,经过努力使水质达到了食用天然矿泉水的标准。
  (二)家庭取暖供气。这十多年来,变化不太大。生产队和农场场部地区平房住户,基本上还是靠烧煤的土暖气取暖,有的家庭是土暖气、火墙兼用,烧煤的小锅炉既带暖气片,又让煤烟走火墙,增加了室内供热面积。少数的有老年人家庭还用着土炕或砖炕取暖。随着农垦小城镇的发展,高层楼房增多,住楼的家庭也多起来,除局直都是住楼外,每个农场约有200~500户家庭住上了楼房。凡住楼房的,都是集中供暖,一般是头年10月中旬开始送气,到第二年的4月中下旬停止送气。过去多是气暖,现在都改用水暖。有的住户感到,集中供暖停气早,室内早晚温度偏低,为了照顾老人或孩子,自己又购买了电暖设备,低温时补充调节室内温度。
  (三)日常生活用电。近十多年来,有了较大的变化。一是用上了“国电”。实现国网化后,用电稳定,基本上没有像过去常停电的现象;二是民用电量增大,现在一般家庭都有七、八处用电的家电,有的家庭用电达十多处。照明用电也和过去不一样,过去一般一个家庭只装1~3个瓦数不大的普通灯泡,现在一般家庭装灯都在4个以上,住楼房的家庭照明更讲究,卧室有卧室的灯,客厅有客厅的灯,厨房、卫生间的用灯也不一样,客厅有的装大组合吊灯、壁灯、吸顶灯等,其余屋室有装白炽灯、荧光灯、节能灯,还有样式各异的台灯。灯具和家电增多,家庭用电比80年代大幅增长了。八五四农场调查显示,1982年以来全场每户平均用电负荷是100瓦,到1994年增加到2000瓦,本世纪末又略有增长。八五一一农场生活用电逐步提升,1993年是20万度,到本世纪末家庭年生活用电为278万度,增长了近13倍。三是加强了生活供用电的管理。为适应民用电增长的需要,1990年以来,全局开始对低压线路进行全面改造,低压线杆全部换上了水泥杆,线径也增大,线的负荷减轻,安全系数相对增大。为了群众查电字交费方便,各农场在显眼处给各用电户装了电表,有的单位后来还更换新电表。八五四农场各用电户原来用的电表是DD28型(2-4A),现在改为DD862型(2.5-10A),住楼房的普遍安装了漏电保护器。用电户月电费一般都在15~50元左右。
           农场奔小康主要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表
                 (2000年)
  表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