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田景阳

第七编 人物

第一章 人物传略

田景阳






  田景阳(1916.2~1987.4),生于辽宁省盖县东坡子村。17岁进了日本鬼子的、工厂做工,解放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四野战军炮兵后勤部修械营三连当车工。1950年4月从部队复员返乡。1952年7月在辽宁省本溪市工厂当车工,195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任技术员,1957年厂机关精简回车间当车工。
  田景阳从1952年进厂当车工起、多年来,开动脑筋,
  坚持大搞技术革新,年年都有创造。1952年制造了套丝床,提高工效5倍,受到厂里奖励;1953年改进汽车零件、各种管子接头罗丝车削工具、胎具6项,提高工效,保证质量,受到厂里奖励;1954~1955年改进车削修理汽车部件胎具40多件,被评为厂先进生产者;1956~1957年间,利用旧设备,改进磨活塞椭圆的磨床设备,使400组活塞得以修复。连续两年被评为厂先进生产者,1956年评为沈阳市烈军属复转军人积极分子,1957年评为沈阳市先进生产者。1958~1959年,接受了斯大林80号拖拉机滚珠轴承试制任务,结果用18天时间,提前12天将这一轴承试制成功。紧接着要投入批量生产,但需要各种不同的机器设备,外购时间来不及,投资又大,田景阳接受了厂自己动手制造土设备的任务后,经常干到深夜,有时干通宵,从1958年6月到1959年8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亲自设计和制造的土设备共46台,包括:大型车床7台,小型车床5台,内孔磨床4台,平面磨床2台,轧珠机1台,球磨机5台,外摇头磨床3台,内摇头磨床2台,抛光机5台等,为国家节省了9万元资金,以这些土设备生产了近4万套各种滚珠轴承,同时,在生产中制作的各种胎卡具40多种,改进操作方法3项,包括摩托车轴承碗加工方法,提高工效5倍;改进汽门焊接法,既提高工作效率又保证产品质量;生产7909等3种弹子盘花兰改用外压力。几年来在生产中共革新120余项,获得了各级授予的诸多荣誉。1958年8月评为辽宁省烈军属荣复转业退伍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并出席了这次大会。1959年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省烈军属残废复员转业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辽宁省工业先进生产者、全国烈军属和残废复员退伍转业军人积极分子、全国劳动模范,并出席了这些代表大会。1959年10月在北京全国工业交通基建财贸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生产者代表大会上,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9年11月,田景阳随工厂从沈阳迁来牡丹江垦区,新厂址设在虎林县迎春镇。到新的地方后,继续发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大搞技术革新,1960年改进磨床4台,无心磨床2台,新制土无心磨床1台,平面磨床1台;改装平面磨床2台;改进圆粒轴承设备8台;制作测量各种轴承仪表7种。1964年在链条生产中,革新成功大小套胎具和轧板机等,使生产减轻了劳动强度,操作方便。1960年出席牡丹江农垦局“群英会”,树为牡丹江垦区工业战线标兵,评为省劳动模范,并出席了省工业交通先进集体、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1961年评为牡丹江农垦局五好党员,1962年评为牡丹江农垦局五好职工,1963年评为东北农垦总局五好工人。1959~1960年,1962~1965年分别当选为厂党委委员。1965年5月任副技师,1981年4月任技师,1980~1984年被选为虎林县政协委员,1982年8月离职休养,1987年4月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