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国家省政府津贴获得者
第六节 国家省政府津贴获得者
吕国英
吕国英,河北阜城县人,1938年1月出生,1954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8年春转业来垦区,1963年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分配到八五一一农场,在基层单位从事畜牧技术工作,197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4月任八五一一农场副场长。高级畜牧师。省第五届党代会代表,牡丹江地区第六届党代会代表,1998年1月在农场退休。
吕国英在任农场副场长期间,分管畜牧工作,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全场大力发展奶牛业。先后带领群众顶住了1989年、1993年两次全国性奶牛滑坡所造成的巨大压力,采取有效措施,制定相应政策,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技术咨询,饲料供应,奶源管理等服务体系。在奶源管理方面创造性地采取以奶脂计价、三级管理、抽签化验等办法。经过十多年的工作,农场奶牛存栏由2564头发展到6800头,年产奶量由6885吨增加到19415吨,农场职工家属因养奶牛而多增加的纯收入每年达460万元。
70年代末,他主持研究的“低奶量100公斤培育母犊牛”获省政府和农垦部同时授予的科技成果三等奖,并在全国农垦系统推广,八五一一农场18年来采用此项新技术,节约商品奶累计12600多吨,增加经济效益882万元。他主持研究的“高水份玉米籽粒湿贮”获农垦牡丹江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90年代初,他主持研究的“蜡熟期玉米青贮”,在八五一一农场得到全面推广,节粮、高效、健康型的蜡熟期青贮饲喂后,比传统青贮每吨节约玉米精料90公斤,并减少发病率12.8个百分点,全场1.2万亩青贮,每年可多获效益85万元。他和农场畜牧兽医人员一起,参与中国黑白花奶牛育种,使八五一一农场成为省四大奶牛育种基地之一。他和有关科研人员参与研究的“中国黑白花奶牛培育”课题获国家和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主持制定了“八五一一农场奶牛生产管理规范”,使农场奶牛生产从饲料种植、牛舍建筑、繁殖、育种、疾病防治以及饲养管理,均快速步入科学化轨道。他先后推广了“塑料细管冻精配种”、“生殖激素在繁殖上的应用”、“引进国外优秀公牛冻精加速遗传进展”、“线型外貌鉴定的应用”、“秸秆饲料加工揉碎与利用”、“面瓜壳窖贮喂牛”、“应用氯前列稀醇配合促排卵素3号缩短奶牛空腹天数”、“胎儿绞断器在生产上的应用”等27项新技术。以上技术的应用,有效推动了奶牛生产规范化和奶的单产水平的提高。十几年来八五一一农场公养奶牛单产由5047公斤上升到5888公斤,户养奶牛单产由4706公斤上升到5250公斤。乳脂率由3.31%上升到3.58%。
吕国英共撰写论文20多篇,编写讲稿十多万字,在《黑龙江省畜牧兽医》、《现代化农业》、《中国奶牛》等杂志上先后发表论文13篇。曾多次被评为农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多次被评为农垦牡丹江分局劳动模范,1979年为农场总局模范科技工作者,同年,国家农垦部授予先进生产者,1980、1981两次评为农场总局劳动模范,一次评为省优秀党员,三次评为牡丹江市优秀党员,1991年被评为黑龙江垦区优秀中青年专家,。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科技特殊津贴证书,每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补助。1995年被国家六部委授予“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
刘积林
刘积林,北京市人,1938年1月出生,河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毕业,1957年12月参加工作任教师,1986年入党,曾任八五○农场中学教师、副校长、农场教委副主任、督导员。社会兼任省物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省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员,省农垦电化教学研究会理事长。1981年获“全国农垦系统普通教育先进教师”称号,1993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特级教师,并每月享受省政府特殊补贴80元。
刘积林从事教育工作40年,在教学中,注重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谈谈、议议、讲讲、练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学习———讨论———总结和练习”的途经,使学生主要是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广泛联系实际,通过日常生活大量事例,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在担任高中毕业班的物理教学期间,根据每一届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每年对考试的不同要求,紧靠大纲和教材,认真制定不同的复习计划。在复习过程中,注意抓“双基”,以不变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来应付不断变化的高考形势,对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讲清讲透,力争不丢一名学生。在练习上,通过精选习题,精讲试卷的措施,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熟练掌握解题的技巧。因此,在历届高考中,学生平均成绩位于全管局各校的前列,并超出省平均成绩。1986年高考物理分数超过省平均分8.7分,1989超过省平均分9.1分,1992年平均分居管局第一位,超过省平均分8.7分。
在物理教学中,刘积林很早就开始探索“电化教学”,曾自行设计和制作了多台投影器和大量的投影片,应用于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并多次代表垦区参加省里召开的电化教学工作会议。1981年协助省农场总局在八五○中学举行了第一次垦区的电化教学工作会议。刘积林作为主要发言人,介绍了经验。在不断进行电化教学的实践中,结合全垦区实际,对于电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器材的添置与合理使用、保管及维修等问题,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意见。1991年在八五○中学设计并安装了垦区第一套教学电视系统,使垦区的电化技术水平登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了推广和普及电化教学,多次担任垦区物理教师的培训任务。利用假期培养各学校的电化骨干教师,举办了多期培训班。
他注重教学理论研究,特别是物理教学、计算机教学和电化教学问题的研究。他写的论文《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获省农垦教育学会科研成果二等奖;《学生成绩统计打印程序》一文被省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推荐为交流论文;《幻灯和投影教学》一书已成为培训电教骨干教师的教材。他和其它教师一起进行了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实践和计算机辅导教学软件的应用实验,通过课外小组为垦区培养了一批“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