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

三、要事纪略

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


1、全局降水情况
  1991年全局总播种面积430万亩(286666公顷),其中粮豆播种面积400万亩(266666公顷),进入六七月份以来,全局天气异常,连降大暴雨,两个月之内降雨量386.9~466.9毫米,比历年同期多202~282.2毫米,是全年降雨量的70~80%,比历史最严重的1981年还多110~212毫米,最大日降雨量135毫米,尤其是七月下旬,整个牡丹江地区普降大暴雨,特点是降雨面积大,降雨过程集中,持续时间长,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造成了全局性大面积的严重洪涝灾害。
  2、洪讯情况
  由于牡丹江广大地区普降大暴雨,致使全局境内大小穆棱河、七虎林河、阿布沁河、挠力河、锅盔河、泛滥,山间坡地被洪水冲刷。特别是穆棱河形成历史上最大的洪峰,其特点是:
  一是流量大。8月1日上午8时,穆棱河洪峰到达三梭通,流量4460秒立方米,水位高达97.95米,8月2日凌晨4时,洪峰到达湖北闸,流量4780秒立方米,是其设计能力1950秒立方米的3.55倍,比有记载以来最高洪峰1965年的2660秒立方米大79.7%;最高水位达89.28米,超过警戒水位2.28米,超过设计水位0.46米;洪峰期兴凯湖导流堤最高水位达71.78米,比设计水位高0.61米,比正常水位高1.87米。
  二是持续时间长。峰期3小时,41小时后流量仍保持在2500秒立方米历史上30年一遇的高水平上。
  三是泄入水量大。洪峰前后,由穆棱河进入东北泡子的洪水总量为18亿立方米,超出调蓄能力35%。
  四是洪峰推进速度快。比正常情况下洪峰推进速度提高了4.68倍。
  与此同时,全局境内其它大小江河都分别出现了超历史水位的流量。乌苏里江汛期水位达到53米,超过警戒水位,导致穆棱河、七虎林河和阿布沁河水顶托,严重威胁八五八、庆丰、八五四、八五○和云山农场,由于青年水库属病库,导致裴德河水猛涨,使八五一一农场的几个连队受淹。海浪河泛滥,使海林农场双峰水库的水位达到二十年一遇的高度,大大超过其设计能力,严重威胁着海林农场安全。锅盔河和挠力河河水都出槽,使八五一农场和八五五农场遭受损失。
          1991年农场受灾害的群众转移安全地带



  3、农作物受灾情况
  7月24日以前长期低温寡照,日均气温只有18~19℃,比历年低2℃,比历史上最低的1983年还低0.3℃。7月份日照时数59.9~138.5小时,比历年低82~121.3小时,尤其是7月24日前每天光照不足两小时,有10天无日照。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造成小麦赤霉病大面积蔓延,大田作物生育推迟。
  据统计,全局遭受洪、涝、风、雹等各种自然灾害面积393.9万亩(26.26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90.4%,其中绝产面积174.9万亩(11.66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36.7%;减产5~8成的92.8万亩(6.187万公顷),减产3~5成的193万亩(12.876万公顷)。遭受洪涝灾害的354万亩(23.6公顷),遭受雹灾的14.5万亩(0.976公顷),遭受风灾的31.5万亩(2.1万公顷)。
  4、洪水毁坏设施情况
  这场特大洪涝灾害给全局人民生活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大部分水利设施被破坏,冲毁桥68座,闸15座、涵227座,塘坝2座、抽水站4处、水库3座、跌水7座,中断公路86.26公里,通信线路36.3杆公里,堤坝缺口78处19.22公里,堤防漫水188.6公里,冲毁渠道89.3公里,被洪水围困143个生产队,58893人,搬迁3039户,9330人,房屋倒塌2131户,46840平方米,进水房屋3051间,1298户,108340平方米,造成579户无家可归。为死保兴凯湖导流堤的安全,炸毁同三公路510米和丁家亮子150米分洪。山洪淹地面积143.2万亩(9.547公顷)。
  全局这次洪、涝、风、雹灾害造成综合经济损失累计4.6亿元。其中农业直接损失3.2亿元,路毁损失802万元,水毁损失4827万元。
  面对全局受灾的严重局面,管局党委于8月2日在庆丰农场召开抗大涝、战大灾紧急会议,8月6日管局党委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抗灾自救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成立了抗灾自救办公室,广泛筹集资金,以保灾区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迅速组织力量修复水毁工程,加速排除田间明水,争分夺秒抗涝抢收,关心群众生活,尽快维修和重建水毁房屋,搞好双增双节工作,促进工业回升,争取工业产值利润同步增长,以弥补洪水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