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植物保护

第四节 植物保护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积极开展病、虫、草、鼠害综合治理的研究和实践。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农药。加强植物检疫和病虫预报,认真贯彻农药管理法规,杜绝假劣农药在农场泛滥。同时密切注视种植业结构调整后病虫草害新动向,积极推广种衣剂技术、旱田化学除草配套应用技术、粮豆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增产菌等新技术。在农药选择方面应安全第一,注重产量和效益,高投入,高产出。狠抓标准作业,达到安全、高效、经济、低残留的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一、农药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农药管理条例》,各种农药在应用前都在试验的基础上严格把关,凡未经农业部在《农药登记公告》上公布登记和禁用的农药品种,不准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二、种衣剂的处理
  1994年引进“八一”农大产大麦、大豆种衣剂,经过试验后防病效果好于药、肥单拌,1995年推广。1996年又引进小麦和玉米种衣剂,经过试验后,应用效果较好,1997年全场大面积推广应用,现农场种植的小麦、大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已全部推广应用“八一”农大产的种衣剂拌种。用量为小麦种子量1.5%,大豆种子量1.2%,玉米种子量1.5%。
  三、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5年内采用种衣剂拌种重点解决了小麦根腐病,大麦根腐病、条纹病,大豆根腐病,水稻立枯病等病害,防治效果达到80%左右(种衣剂主要应用“八一”农大产的种衣剂)。对小麦和大麦叶枯性病害和赤霉病视发生程度采取机械结合叶面追肥喷药防治,防治效果较好,减轻和控制了病害的危害程度(防治药剂主要用50%多菌灵)。对水稻胡麻斑病和叶鞘腐败病及稻瘟病均采用比艳、富士一号、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四、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5年中粘虫的发生程度受气象条件影响而不同程度的发生,根据预测预报及时地进行防治。麦类在防治方法上采用播种机留链轨道机械防治,大豆、玉米采用机械防治杀虫剂选用辛硫磷、功夫、来福灵等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
  大豆食心虫、蚜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年份虫食率达5~10%,由于对食心虫防治认识不高和防治时期比较晚,防治效果仅达80%左右,对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玉米地下害虫采用种衣剂拌种解决,赤眼蜂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危害较重,人工药剂防治用工量大,速度慢,目前还没有探索出机械防治的有效办法。2000年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但由于防治时期过晚,放蜂时期遇到降水,影响幼蜂的成活率,防治效果达到65%以上。
  水稻虫害主要是潜叶蝇和负泥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当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采取人工和药剂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
  五、农田杂草防除
  继续采取人、机、化综合除草措施,有效的控制和消除了杂草的危害。在杂草防除上通过轮作、栽培、化学药剂、机械、人工等综合灭草的措施来防除杂草的危害。
  1、麦田化学灭草:主要在苗期采用2.4-D丁酯防治麦田杂草,对于麦田中的野燕麦用野燕枯或骠马来防除。使用2.4-D丁酯和大田化学除草剂,用量是:麦田有野燕麦地地号公顷72%2.4-D丁酯0.5升+64%野燕枯1.6公斤;无野燕麦地号公顷用72%2.4-D丁酯0.8升,1998年后,将64%野麦枯改为6.9%骠马,公顷用量0.6公斤。
  2、豆田化学除草:主要选择播后苗前土壤药剂处理为主,苗后茎叶药剂处理为辅进行化学灭草。在农药的应用上,土壤药剂处理主要选用乙草胺加赛克津加豆磺隆、禾耐斯加赛克津、都尔加赛克津,苗期茎叶以普施特、广灭灵、苯达松、稳杀得、拿扑灭捕净等药剂为主。大豆、玉米田以播后苗前化学除草为主,其配方及用量:大豆田公顷70%乙草胺2.25升+70%赛克津0.35升+豆磺隆30克,或公顷用50%乙草胺1.5升+赛克津0.45~0.55公斤+48%广灭灵0.7升,1997年根据农场经济作物的发展需要,禁止使用长残效除草剂,苗期化学除草主要以拿捕净、稳杀得、禾草克、杂草焚、苯达松为主,用量按说明。玉米化学除草公顷用50%乙草胺2.0~2.2公升+70%赛克津0.4~0.45公升/顷,苗期公顷用阿特拉津3.0~3.5公斤+2.4-D丁酯0.5公升。
  3、玉米田化学除草:主要选择播后苗前土壤药剂处理为主,苗后茎叶药剂处理为辅进行化学灭草。在农药的应用上,土壤药剂处理主要选用乙草胺加赛克津加豆磺隆、禾耐斯加赛克津、都尔加赛克津,苗期茎叶处理以阿特拉津加2.4-D丁酯和玉农乐为主。
  在防除杂草的配方上,积极宣传杜绝长残效农药的使用及超剂量应用农药的现象,以减轻药害的发生和后作的安全性。
  六、植物检疫
  做好植物检疫的宣传和把关工作,杜绝检疫对象流入农场。根据1994年提出的“灭燕工程”,继续对野燕麦采取合理的轮作、通过化除、人工拔除等综合防治措施,经过5年的努力,到1999年彻底根除了野燕麦在农场的危害。又于1997年以场发[1997]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场植物检疫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加强农场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危害植物的病虫、杂草传播蔓延,保护农场农业安全生产,此文件的出台,保证了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杜绝和避免检疫对象流入农场。
  七、病虫害预测预报
  5年来主要对粘虫及大豆食心虫进行预测及预报,测报点设在农业中心、三队、六队,在规定时间内观测粘虫成虫及卵块,调查田间幼虫;大豆食心虫的成虫数量,根据测报结果及时做好药剂及机械的准备工作,为及时消灭粘虫及大豆食心虫的危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八、作物的健身防病
  5年中,在坚持实施粮豆作物叶面追肥的同时,还积极进行健身防病知识的宣传,使农场叶面追肥健身防病增产技术应用面积逐年加大,达到了促熟、抗病、提质、增产的目的,深受职工的欢迎并自觉应用,作物生育期内一般都应用叶面追肥健身防病技术应用2~3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