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农业科学试验和新技术推广应用
第六节 农业科学试验和新技术推广应用
5年来,在农场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累计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00余个(项),其中品种试验140余项,耕作栽培20余项,土肥20余项,植保20余项,气象5项。农业生产在继续推广应用小麦克丰4号、大豆合丰25号的同时,又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相继推广了大豆857-1号,玉米龙单13,水稻空育131等许多优良高产品种,继续推广粮豆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及玉米(玉米制种)覆膜技术等,为粮豆作物高产稳产,提高产量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改善了作物品质。
5年中,始终坚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经试验示范后对增产效果明显的项目大力进行宣传和推广,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职工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年中推广应用主要增产技术及新措施40余项,其中:1、水稻钵育摆栽技术
继1995年引进试验水稻钵育摆栽技术,1996年全面积推广应用,已被种植户所认可,该技术具有秧苗壮、移栽不缓苗、生长发育快、增产效果好等特点。
2、西瓜嫁接技术
1996年引进该技术,1997年在一队进行示范,1998年推广。该技术缩短了西瓜轮作时间,提高了西瓜产量。
3、坚持测土施肥增产技术
继80年代开始测土施肥以来,始终坚持耕地每3年全面普查测定土壤养分,施肥配方3年调整一次的测土施肥技术。而且还不断探索和改进应用新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999年开始试验研究测土配方施肥中的两个参数—土壤校正系数和肥料利用率,该项技术成果获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在玉米上推广应用,效果很好。
4、坚持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技术
继续坚持以秸秆还田为主的培肥地力制度,恢复和提高耕地土壤肥力,使土壤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继1985年麦秸开始还田到1992年的大豆秸秆还田,
1996年又开始进行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秸秆还田技术已成为农场培肥地力的一项常规的增产措施。
5、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原来只在部分经济作物上应用。1996年开始在玉米上进行试验,它具有增温、抗旱保墒、防涝等优点。应用该技术具有出苗整齐,长势一致,增产效果好等许多优点,试验效果甚佳。1997年大面积推广种植,当年种植2000余亩,但因种植成本较高,面积逐渐减小,但每年都有一定的覆膜面积。2000年为提高玉米杂交种的质量,大面积进行玉米杂交种覆膜试验示范。随着覆膜面积的增加,为解决白色地膜的污染,1998年开始进行天津丹海降解膜试验示范,与普通地膜相比具有增温、保墒,且90天开始降解,试验效果较好,1999年后在玉米制种上全面积推广应用。
6、叶面追肥健身防病增产技术
1996年在继续坚持实施粮豆作物叶面追肥增产的同时,积极进行健身防病知识的宣传,使农场叶面追肥健身防病增产技术应用面积逐年加大,达到了促熟、抗病、提质、增产的目的,深受职工的欢迎并自觉应用,作物生育期内一般都应用叶面追肥健身防病技术应用2~3遍。
7、粮豆作物全面积应用钾肥促熟增产技术
农场的土壤属于富钾地区,1995年前不施用钾肥,1996年开始在粮豆作物试验应用钾肥,增产效果明显。1996年后在各作物上全面积推广应用钾肥提质促熟增产技术。
8、种衣剂应用技术
继1994年引进并在大麦、大豆上试验后,1995年推广。1996年又在小麦和玉米上进行试验,应用效果好于药、肥单拌,1997年农场大面积推广应用,现农场种植的小麦、大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已全部推广应用“八一”农大产的种衣剂拌种。
9、小线种子加工技术
继续坚持小线种子加工技术,提高粮豆作物的种子质量,5年中粮豆作物种子统供率达到95%以上。